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是当前国际阅读素养实践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进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从2000年开始在全球组织测评。评估每三年一次,对参与国学生进行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测评。此项目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学生素养评估项目。2018年《PISA 2018阅读素养框架(草案)》(以下简称“PISA 2018”)在以前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对阅读过程中理解、构建意义和策略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前几版框架相比,“PISA 2018”将阅读素养定义为“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评价”首次加入了定义之中,评估学生是否能质疑文本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是否具有理性的判断思考能力。评价能力与结论判断、确定重点等阅读理解策略密切相关。要对文本进行评价,阅读者首先必须定位和获取关键信息,然后借助已有的知识以及在文本与情境中获得的一些线索,理解和反思文本的内容、形式,在分析、评判和获得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实现评价和建构意义。
“PISA 2018”的另一个变化是将测评的维度从“认知方面”调整为“认知策略”,强化了策略学习和应用,从文本处理和任务管理两方面进行建构,进一步提高策略学习和应用的重要性。具体见下表:
“PISA 2018”阅读策略框架图
“PISA 2018”把文本处理策略进一步解读为信息定位、文本理解以及评价与反思。这些为实现阅读目标而使用的高阶阅读策略,体现了“PISA 2018”对阅读者批判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深度阅读等阅读能力的要求,这对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提出了要求。
教师应该关注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快速获取重要信息,并学会通过分析、评价、归纳、概括等阅读策略的应用,在对信息内容和形式的批判性思考中,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质疑评价能力。
此策略框架的第二部分是任务管理策略,阅读理解策略中的调控与修复策略是任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任务管理策略与文本理解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不是在理解过程直接发生的行为,但是能够保障和促进阅读理解的发生。学生在任务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制定阅读目标,有效把握阅读情境,科学监控阅读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阅读策略,高效地与文本互动并解决问题。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外语学习者的外语阅读品格、习惯和外语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正因为如此,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正在逐渐被“阅读素养”这一新的概念所取代。王蔷、陈则航领衔的“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课题组2016年完成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阅读标准》)的研发,“英语阅读素养”理论框架正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成果,对英语阅读乃至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英语阅读素养是当前国际和国内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下阅读领域的生动实践和探索,具有时代的意义和特色。框架见下图: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
英语核心素养和英语课程标准面向的是所有英语学习领域,尽管在阅读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并没有按学段、年级、学期提供有关阅读的具体内容、文体形式和阅读理解等可操作的标准,教师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是缺乏更详细和有针对性的参考与指导建议。与英语核心素养和英语课程标准相比,《英语阅读标准》对于阅读,尤其是阅读素养,按照分级的层次,提出了相应的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和评价标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更具指导和现实意义。
经合组织对素养是如此界定的:“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英语阅读素养是基于将学生培养成积极的终身阅读者的这一目标提出的,超越了以往所说的“阅读能力”的范畴,增加了阅读品格的维度,如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也就是说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促进自我发展和终身阅读的良好品格。
在此框架中,阅读理解作为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由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和多元思维组成。由此可见,阅读理解是基于信息提取又超越信息提取,与策略的应用直接联系起来的。
以10~12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例:《英语阅读标准》提出,10~12岁学生能够借助文本中的定义或者语境,解释单词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能够理解读物中描述性和比喻性的语言;能够了解故事的背景及其与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情节中出现的悬念,能够带着悬念继续阅读解开疑惑;能够识别作者明确表达的意图;能够通过人物言行推断其性格特点;能够推断读物中的因果关系;能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对比;能够概括主要信息并了解信息之间是如何关联的;能够针对读物中的插图或事实进行简单的评论;能够接受对读物的多种理解,并能展开讨论。此标准对于理解策略提出了更具体和明确的要求,10~12岁的学生要求能够应用和掌握确定重点、形成观点、联系、推理、提问质疑等多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