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因敬畏,得滋味

监考“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校级选拔赛时,面对总难安静的几名高三学生,我忍不住发了一通火。我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并不愿意参加作文竞赛,只是因为老师点了将,不得不参加。但不管什么样的原因,既然走进了赛场,面对了赛题,一名读了十多年书的学生,总应该对眼前要做的这件事存有一点敬畏之心。倘若只以游戏的心态来参加这个作文竞赛,那么,请你立刻离开这个赛场。不懂得敬畏文字的人,不配参加这样的作文竞赛。”

我不认为我说的话过分。我始终坚信,任何一件事,真要将它做好,就必然要对这件事怀揣一份敬畏。远的不说,单从学生的考试看,每次全市统考挑选出来的高分作文,书写全都如书法作品。不是老师们看字给分,实在是这些学生对文字拥有着一份难得的敬畏。因为敬畏,便不容忍自己的书写太差,不容忍自己的文章毫无情趣,于是便永远处在“精益求精”的状态中,字也就越写越好,文章也越写越好。而那些缺乏敬畏之心的学生,写好写坏无所谓,自然就不会刻意追求完美了。

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如此。有些教师,需要教的内容,自己还没完全搞懂,就敢于站到讲台上授课。这样的教师,对课堂便没有敬畏之心。没了敬畏,当然就不会觉得课堂很神圣,就不会为上砸了一节课而长时间懊恼,就不会为上好了一节课而长时间兴奋。这样的教师,终其一生,也不会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那些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永无止境地追求着的教师,一定对教育教学充满了敬畏之心。因为敬畏前贤的思想,便不敢不在授课前反复研读,直至融会贯通;因为敬畏三尺讲台,便不敢不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力求每一节课都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既愉悦学生的身心,也愉悦教师自己的身心;因为敬畏教师这个职业,便不敢不跳出个人名利的小圈子,始终致力于学生灵魂的塑造,始终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敬畏,让他们时刻处于学习和思考的状态,让他们攀上一座山之后,又向着更高的山攀登。

绝大多数的教师走上讲台之初都怀揣着一份神圣与一份敬畏。只是太多的人,或许是受环境制约,或许是心性使然,或许是学养有所欠缺,很快便被各种评比、各种表格、各种会议、各种批评甚至训斥消解了心头的浪漫与憧憬,开始以一种极其功利的态度追逐眼皮下的那点儿虚名浮利,满足于比拼体力和智力消耗,习惯于上传下达、机械执行,热衷于书山题海和无止无休的考试。当他们因为这些行为而让班级的平均分超过了为数众多的骨干教师甚至名教师,当他们因为考试成绩的优秀而被确立为先进或者典型,他们便很容易形成一种认知错误,以为教育教学不过如此,只要舍得压、逼、挤,舍得下死力气切断学生与外部世界的一切关联,让他们只知道做作业、做试卷,便足以获得认可,站稳讲台。

很显然,这种类型的教师患上了教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长期被应试思维绑架的过程中形成了心理依赖,乐于接受此种绑架并视之为获得人生成功的必然选择。于是,他们不再拥有教育情怀,不再敬畏教育教学规律,不再怀揣着虔诚与执着去努力追求生命的丰盈与润泽。

如此,教育的神圣以及对教育的敬畏便冰消雪化,但随之而来的却不是春天,反而是百芳绝迹、百草枯萎的寒冬。

教育面对的终究不是五花八门的数据或指标,而是鲜活的生命与无尽的希望。如果我们把教育比作奔腾不息的水流,则面对这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水流时,同样存在着堵与疏两种应对方法,同样存在着鲧和禹两类人。倘若只崇尚耗死力蛮干,一味壅堵,哪里还有时间停下脚步,仰望头顶上深邃的星空,寻找生命中的诗与远方?

我这样说,其实也是将年轻教师置入了一种两难的选择。毕竟,教育的诗和远方需要敬畏,掌控饭碗的权势和评价体系同样需要敬畏。

我从不反对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教师敬畏掌控饭碗的权势和评价体系,也从不反对教师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而追名逐利,很多时候,我甚至鼓动我的徒弟们成为掌控饭碗的权势和评价体系的一分子,鼓励他们理直气壮地追求名誉和利益。只是,一线教师对掌控饭碗的权势和评价体系的敬畏,应该是尊重前提下的“戴着镣铐跳舞”,是在既有管理框架内的有意识、有情感的自主性工作,而不是把思想交给他人的被动性操作。一线教师应该追求的名利必须建立在成就学生的前提之下,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成就是什么?不是耗尽他的学习兴趣将其推进大学,不是关闭他观察世界的一扇扇窗,只让他一门心思地研究考试卷。成就的本质在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怀揣着好奇心、好胜心和探究欲,心甘情愿地追逐知识、养成能力,在于竭尽全力地为每一个学生打开观察世界的每一扇有价值的窗子,让他们透过这些窗子,看到前人创造的无限辉煌,看到今人开辟的如画江山,看到未来隐现的灿烂美景。在这样的成就与成全之中,名利就是最美好的“军功章”。

当然,对待名利也需要敬畏之心。若不自知,便会迷失。

有那么一天,当我在外省结束了一节示范课和一个主题讲座,装了满脑袋的“大师”“专家”的虚妄名号,独自在机场候机时,成百上千的人在我面前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竟然无一人是我认识的,也无一人认识我,我突然醒悟,就算是省级人民政府的教学名师证书,也丝毫不能改变人海之中普通一分子的事实。离开了学校和讲台,我便啥也不是!路边的摊贩、开出租车的师傅和小餐馆的店主,甚至不会以“老师”来称呼我,而是呼我以“老板”。在他们的心中,老板就是对陌生人的最高抬举。

想明白这一点时,有一种云淡风轻的感受从心头漾起。如果我不为了世俗的名利而刻意追求,如果我终其一生只能在三尺讲台的逼仄空间中耕耘,那么,我为何不努力经营好这份工作,使其能够赐予我思考的快乐、发现的愉悦和创造的幸福?现实的教育大环境或许并不理想,但这并不影响我有滋有味地经营我的课堂,亦不影响我有滋有味地做教师。

本书试图传递给你的,正是这样一些朴实的价值认知。近40年身处基础教育的第一线,每天面对的不是教师便是学生,我实在是太希望我的同行们能够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将教育教学当作一份值得耗费毕生精力去追求的事业而有滋有味地经营。我没有改变教育大环境的力量,能做的就是立足于自身的成长经验或者教训,从专业发展的各阶段、各环节为我的同行们提供参考意见。

本节共7章,大体上依照成长过程而设计。由从业之初的理想确立,到工作中的快乐建构,再到站稳讲台的技巧探究,直至成长为德艺双馨的卓越教师,每一章均用4节文字进行分解阐释。我将这28节文字称为“通往卓越的28项修炼”。我认为,任何一位教师,如果能将这28节文字倡导的内容落实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终养成自觉发展的习惯,就一定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教育工作者。我不擅长理论建构,能借助文字传递给读者朋友的,一定是我的真实而富有个性的思考。这些思考,或许符合你的价值观,也或许和你的价值观完全相悖。不过有一点需要肯定,我绝不会在我的文字中呼吁我的同行成长为疯狂应试的推手。

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有幸遇到了很多富有教育情怀和教育理性的同道。因为他们的光芒照耀,我总是能够透过各种遮蔽收获光明。我当然无法逃离黑夜和乌云,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行走,就一定能够走过阴影与黑暗,走向充满情趣的明亮那方。

从翻开这本书的今天开始行动吧,敬畏你的教材,敬畏你的教案,敬畏你的职业,敬畏你的学校,敬畏你的学生,用虔敬的心态,把该做的任何事都往最美好处去做,如此,美好的梦便能再次降生,生命的花便能精彩绽放。

有滋有味做教师,唯有怀揣敬畏,才能经营出教育的独特滋味。

是为序。

刘祥
2023年11月3日于真州 f0mFvHrbneJv3Np31uBuhlxMBEc03Ofy/zsCDyP7uH6bFQYdYvrrOMK6SiQnebG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