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为错误写一首诗

这是一条简约而温馨的问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浩民,你好吗?

信息应该来自小灵通,而这小灵通,从属于“0951”这个我不知道归属的“天涯海角”。

接到这条短信时,我正处于百无聊赖之中。

当会议进行到第N大点的第H点之第X小点时,这条短信精灵一样地穿过沉滞而凝涩的空气和无数低垂的脑袋,一下跳到了我的手机上。它用力摇晃着手机,连带着摇撼起周边沉睡的时空,让我在半清醒的状态中总算找到了些微的刺激。

于是,我边欣欣然掏出手机,边预测着该是哪位神仙知道我此刻很无聊,来解救我了。于是,我便和这个“浩民,你好吗”有了亲切的会见。

肯定有一丝微笑,从我的嘴角漾出,然后慢慢地爬过面颊,浸过眼睛,布满额头,最后弥漫向四面八方。因为我在这“你好吗”的问候声中,蓦然间就体察到一种柔柔的温馨,正通过每一个毛孔,由内而外地滋润着我的一切。

我是很好啊,可惜我不是浩民。这个浩民还真不错,或许是人在外地,却有朋友牵挂着。我在心里念叨着。

我该如何处理这条错发的短信呢?

一个不知年龄、不知身份、不知性别、不知地属的人,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把这一声亲切的问候错发给了我。我是否有权利轻易地删除它,仅仅把这错来的信息,当成偶尔从眼前飘过的飞絮、从耳畔溢过的歌声?我知道我没有这样的资格,也不允许自己拥有这样的权利。

不是吗?这简简单单的“你好吗”中,谁能知道包含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呢?

一种可能,这是一对曾经共享过人生某个阶段的酸甜苦辣的挚友,比如同学,比如战友,现在却因为某些原因失去了联系。然而,就在这个中午,或者就在这条短信发出前的十分钟、五分钟、一分钟,突然有人对我们的主人公(发出这条短信的主人,姑且认为是位女士吧)说,你苦苦找寻多年的那个“浩民”,我知道他的手机号码!于是,我们的主人公怀揣着一种异样的激动,试探性地发出了这个用来再续往昔情谊的信息。

另一种可能,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或朋友,甚至情人,现在因为生活或学习而暂时离别了。在这初冬的傍晚,当温暖的夕阳余辉透过飘动的窗帘,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时,透过光束中浮动的微尘,我们的主人公心中突然地生出了一丝惦念、一缕柔情,于是,手便不由自主地拿起小灵通,把这故乡的问候传递给了远方的游子。

还有一种可能,曾经是海誓山盟的爱人,因为某种误会而最终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道。当烟消云散之后的这个黄昏,我们的主人公带着一天奔波劳碌后的疲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她操持完了家务,然后静静地坐在阳台的藤椅中,手中端着一杯清茶,遥望着天尽处的如海群山、如血残阳。此刻,突然有一种情怀,从潜藏在灵魂深处的某个角落爬上了心头,让她怀念起了曾经有过的那份美好、那份真纯。于是,我们的主人公从迷茫与痛楚中蓦然回首,想象着昔日曾经熟悉的那个人儿,此时此刻他在做些什么呢?他生活得还好吗?于是,想象着这声“你好吗”翻越千山万水,跑到他的身边,掸落时光散落的灰尘,把模糊的影像描摹得清晰起来。

我无法确认这短短的五个字中到底凝铸了何种情愫,但我决不能让这错发的信息在我这里成了断点。所以,我给她回复:“抱歉,我希望我就是浩民,可惜我不是。为此我失去了一次收获祝福的机会。”我的本意只是告诉对方,你发错信息了,希望你把信息准确地发到浩民的手机上!

一会儿,那边又发来了信息:不好意思,把祝福同样带给你,祝你好运!

有一种温暖,一瞬间便流遍了全身。

我突然想到了一句很熟很俗的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把这信息错发的事儿告诉了对方,不过是举手之劳,然而,我便为此收获了她的真诚祝福。而我自己的心情,也因为这祝福而温馨起来。

人生确实就是如此,很多时候,不经意间的付出,或许就能给自己带来一份意外的快乐和幸福。比如擦肩而过时的一个微笑、十字路口的一个礼让、旅程中的一次搀扶、集体活动中的一个眼神。正是这些春花般纤小的举动,搭建起了做人与处世时的愉悦与感动。这种愉悦与感动,既来自自身的助人的过程,更来自从对方那儿收获的祝福与感谢。

这个小故事发生在2004年。故事中的事儿或许跟教师的专业发展毫无关联,但我还是想着将它转述于此,因为这份“错”出来的温馨,就算是过了将近20年,依旧存有一份悠长的韵味,它总是促使我尽量做一个精致的人、有温度的人。

我将这份温馨称为做人应有的善意。教师的教育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快乐都建立在应有的善意的基础之上。一声问候,一份牵挂,一次会心而笑,一次精思妙悟,一次灵光闪动,一次举手之劳,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无厘头的错误……只要心中装着一份爱和善意,快乐便永远如影随形。

生活中,我属于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的那类人,相较于口头表达,我的文字表达似乎更胜一筹。也正因为如此,我喜欢用文字和学生打交道,既用文字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也用文字帮助学生修正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

比如,一个孩子给我写信,感谢我在语文课上带给她的精妙感受。我便给她回一封长长的信,除了和她交流学习和生活问题,更告诉她:

你说你很感谢我。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我乐于接受这样的感谢,并非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懂得了感恩。……我希望我的所有学生都能永远怀揣感恩之心去对待生活,对待万物。我希望你们敬畏一切生命,希望你们敬重一切值得敬重的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才会感受到生命与生活的价值与乐趣。……

又一个孩子把信夹在作业里交给我,一千多字中诉说的,全部是分科后的不适应。我给她的回信,立足于鼓励:

从你的信中,我读出的是聪颖、善良、勤奋、不服输,当然,还有很好的才气。我说你聪颖,一是因为你有了苦恼,能够用日记的方式予以宣泄;二是因为你懂得寻找他人的帮助;三是因为你有很好的语文表达能力,你的文字表情达意十分精当。

我想,除了极少数特别聪颖的同学外,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遭遇到你所面对的种种烦恼的。刚刚分班,对老师、同学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对所选的理化两门学科,也存在一个突然加大了学习量后的不适应期。面对这些,绝大多数人,都如你一样,存在着苦闷、困惑甚至动摇,绝非只是你一个人需要尽快适应并战胜之。

……

高三冲刺阶段,班级半数以上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躁,我在开主题班会的同时,又给全班同学写了一封公开信:

孩子们,经过了半个学期的磨合,你们已经适应了高三的快节奏生活。尽管前程未卜,但希望的曙光已然在你们必将前行的路上焕发出万丈光芒,准备着迎接你们的到来。此时,你们会有美好的憧憬,有默默的期待,也会有焦灼的煎熬,有失落的苦痛。生活给予你们的,除了原来无穷无尽的题目之外,可能更多了一种心灵的焦躁和迷茫。

……

孩子们,未来无限精彩,通向精彩的路很多很多,但捷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希望你们能够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成为家庭和同事们引以为傲的人。

我就这样借助书信的帮助,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用文字向我倾诉生活与学习的酸甜苦辣,我则用文字为他们修正对学习、对生活的各种误读,为其添加成长的养分,编织青春与生命的美好蓝图。

我喜欢写诗,会用诗歌给学生评判作文,会用诗歌写学生的操行评语。有时心血来潮,我也会用诗歌调侃我的学生,尤其是当他们违反了纪律之时。

我在一所乡村初中做教导主任时,有两个男生因为互叫诨号而打了起来。闹到办公室后,依旧斗鸡似的相互攻击着。我一边听着他俩在班主任面前唇枪舌剑地辩论,一边在大脑中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类似的纠纷。班主任将这两个孩子一通批评,责令每个人上交一份深刻的检查,然后要求两个人当场和解,握手并互致歉意。按理说,这事似乎就解决了,但我发现这俩男生心中并未服气,只是迫于班主任的威严而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处理意见。因为我带这个班级的语文课,我便跟着他俩一起离开班主任的办公室,又顺便将他们请进我的办公室。我说:“我刚才看你俩吵得很激烈,估计前面打得也很激烈,你们的战斗精神给了我灵感,我一人送你们一首诗歌吧。”我坐到办公桌前,将构思好的几句歪诗龙飞凤舞地写在一张草稿纸上,然后推到他们面前,让这俩人各自读一遍,然后齐读一遍,再一人一句读一遍,最后互换内容,一人一句再读一遍。我是这样写的:

叫你一声二蛋,我很开心/骂我一句黄鼠狼,你很得意/我开心是因为我叫你二蛋/你得意是因为你给了我还击/我的开心却如此短暂/你的还击像臭狗屎/脏了我,也脏了你/看来,我的开心也是臭狗屎/因为,我脏了你,也会脏了我自己

如果我叫你一声帅哥/你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如果你叫我一声俊男/我很得意,你也会得意/让二蛋滚蛋,让黄鼠狼躲回洞里/我们不学黄鼠狼/不用难闻的恶臭/污了我们的身份/损了我们的姓名

这俩孩子几遍读下来,气全消了,也开始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互相作了检讨,保证以后相互尊重。

我却不愿就此放过这俩小子,抓住这两个典型,正好可以为全体学生敲敲警钟。于是,我让这俩人将顺口溜拿回去,各自背熟,周末的主题班会上,请班主任安排他俩登台表演,达到教育全班学生的目的。我说,这不是惩罚,而是要你们用实际行动,消除因叫诨号而打架的不良影响。

那个周末的主题班会我全程参与。这两位以表演节目的方式作了检讨,全班学生笑翻了天。笑完后,班主任针对乱叫诨号的行为作出了若干规定,重申了班级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最后几分钟,我也就乱叫诨号的事情提出了要求,基本刹住了这股不良习气。

在我的日记本上,还有这样一首诗:

你不知道啊,老师/我真的很馋很馋/还很懒很懒/在金钱和美食面前/我处境艰难/我的内心,有十五只馋猫/管得了这一只/那一只又跑去偷嘴

我知道你呀,孩子/我也真的很馋很馋/还很懒很懒/在金钱和美食面前/我也处境艰难/我的内心,有一个做人的准则/不属于我的劳动成果/我都离他很远很远

这首小诗是我在县城中学做班主任时写的,当时班级中有一位女生,经常被其他同学举报私拿他人书包中的零花钱,但没有人在现场抓住过她。这样的行为一旦坐实,这个孩子被贴上“小偷”的标签,她的一生便大体上毁了。如何在不露声色中教育她呢?我依旧想到了我所擅长的“为错误写一首诗”,于是便写出上面这两段,并在班会课上安排学生朗诵。为了消除猜忌,我有意识地“随性”挑选参与朗诵的成员,有班级干部、普通学生,还有这个有不良习惯的孩子。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绝大多数孩子既理解了小偷小摸毛病形成的原因,也明白了战胜这种坏习性的方法。至于这个孩子,我当然不奢望用一首诗就完全矫正她的不良习性,我采用了堵住源头的方法辅助治疗,一是督促所有学生不将零花钱放在书包或者抽屉中,二是课间操或者体育课时安排专人锁门。多管齐下之后,不再有学生举报她私拿他人零花钱了。

我作的类似的歪诗还有不少,当然不全是因为错误和批评,也有表扬。对于做了好人好事的学生,我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中接受正面的教育。比如,学生王峰主动帮他人做值日,我就这样表扬他:

我班有大侠,只身斗垃圾。/扫帚挥动处,污垢无踪迹。/但求美德生,何惧脏我衣。/来日扫天下,王峰能第一。

我做这些时,其实就是在践行我所主张的“好玩”。我以为,教育也是可以在“好玩”中达成目标的,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说事儿。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纠正各种错误,或者弘扬某种品德,为师者本身收获的必然是一种创造性工作的快乐。这便是有滋有味做教师。 +E//9MvqtOmKOpmKP0WcGq1BbH6PeLsAbi028TZlLka6vo81Ngdxl3euCryoPk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