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过引入创作背景、文学价值、作者信息等不同维度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以影视欣赏、课本剧表演、阅读交流等多种方式聚焦主人公的“变”,初步建构阅读方法。
3.能围绕阅读任务,并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拟订整本书阅读的计划。
1.引入《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文学影响、创作背景等信息,在“无限惊讶”中开启阅读之旅。
(1)导入:同学们,陆老师将和大家开启一段文学探险之旅。我们先走进第一本书(PPT逐一出示,相机朗读):
①在英国,这本书被誉为除了《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之外,排名第三的文学作品。它奠定了怪诞、奇幻的现代童话基调,开启了英国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
②这本书自1865年出版至今,每一次再版都有知名画家竞相为它配插图,它已经被翻译成120多种语言。
③故事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芭蕾舞、木偶剧、卡通剧等,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话之一。
请同学们结合文字以及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一本书。揭秘:《爱丽丝漫游奇境》。
(2)你知道是哪位大作家创作了这个故事吗?揭示:刘易斯·卡罗尔。
①追问:猜一猜卡罗尔是什么职业?最擅长研究什么?随机指名学生交流。
②出示:
《爱丽丝漫游奇境》就是由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逻辑家所创作的,他叫刘易斯·卡罗尔,出生于1983年,他生性腼腆并患有严重的口吃,但他兴趣广泛,对小说、诗歌、数学逻辑谜题、儿童摄影等都颇有造诣,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
没想到吧,竟然是一位数学家创作的!
(3)了解创作背景:这样的故事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创作出来的呢?
①卡罗尔特地写过一首诗,诗中讲述了自己创作的缘由。(配乐,指名学生朗读。)
②随机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预设1:诗歌中三个让卡罗尔讲故事的小姑娘就是当时牛津大学院长的三个女儿,1862年的一个夏日,卡罗尔带着她们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时,他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幻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便来源于姐妹中最伶俐可爱的七岁小爱丽丝。
预设2:回家后,卡罗尔应爱丽丝的请求把故事写了下来并亲自画插图送给了爱丽丝。不久后小说家亨利·金斯莱发现了书稿,他为故事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拍案叫绝。在他的鼓励下,卡罗尔将故事进一步加以润色并于1865年以《爱丽丝漫游奇境》为题正式出版。
(4)过渡:在《爱丽丝漫游奇境》出版后的37年之中,卡罗尔收到和回复信件共计98721封。他几乎每信必复。他给孩子们的信,有时别出心裁,写得只有邮票般大小;也有时故意把字写反,孩子要对着镜子阅读才行。卡罗尔有好多粉丝,其中最大牌的粉丝就是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就跟他说:“哇,下一本书,我一定要成为你的第一个读者。”你们想成为他的读者吗?想和爱丽丝一起探险吗?
2.引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文学影响、作者信息,在“无限期待”中开启阅读之旅。
(1)过渡:我们继续走进第二本书:
①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②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人类有史以来最佳书籍,这本书排名《唐吉诃德》之后,荣获亚军。
揭示:这本书就是航海探险小说的先驱——《鲁滨逊漂流记》。
(2)介绍作者:这本书是由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他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等。
1.思考:为什么一部小说能征服一代代人?为什么直到今天它依然能引起人们莫大的兴趣?请同学们结合这两本书的书名、封面,以及刚才相关资料的介绍,猜一猜这两本书都会讲些什么内容。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充分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总结为“变”字。
2.走进《爱丽丝漫游奇境》,感受爱丽丝身体的变化。故事总共有12章,你们猜一猜爱丽丝的身体总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揭示:有13次变化。
(1)聚焦爱丽丝身体第一次发生的变化。
①出示情节(随机指名学生朗读):
在一门旁边干等不行。她走回小桌旁,希望还能找到另一把钥匙,或至少一本教人缩小成望远镜的书也好。这回她发现了一只小瓶子,瓶颈上贴着纸标签,“喝吧”两个字又大又好看。……“好啦,哭有什么用!”她严肃地数落自己,“我建议你立刻停下!”她一般都能给自己一些极好的建议;有时还严厉批评自己,直到眼泪盈睡。记得有一回,她还打自己耳光来着,因为在她独自玩相球的时候作了弊,这孩子好奇心重,特喜欢假装两个人。可怜的爱丽丝想:“现在装两个人也没用啦!瞧哇,变得这么小,连做一个体面人都不够啦!”
②思考:哪位同学能借助下面的表格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爱丽丝身体第一次发生的变化?学生思考之后进行交流。
(2)聚焦爱丽丝身体第二次发生的变化。
①播放电影片段,学生观看。
②引导学生继续借助表格概括出爱丽丝身体第二次发生的变化。
(3)交流:爱丽丝的身体竟然会忽大忽小,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预设:神奇。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已经提到故事中爱丽丝的身体总共发生了13次变化,剩余的11次等待着同学们在阅读中继续发现。
3.走进《鲁滨逊漂流记》,感受鲁滨逊内心的变化。
过渡:爱丽丝的身体是在发生变化的,其实鲁滨逊也有变化,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里?
(1)出示“第一章 矢志远航”中“第一节 出海”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鲁滨逊会听从他父亲的意见吗?预设:显然不会。在鲁滨逊看来,除了航海以外,别的一概都不乐意做。
我于一六三二年出生在英国约克市的一户富裕人家里。我家并不是本地的,父亲来自德国不来梅地区,刚到英国时他住在英国东部的赫尔城,在经商挣得一份可观的财产后,就停了生意,定居到了约克市,在这里他娶了我母亲。我母亲的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我因此被称作鲁滨逊·克罗伊兹奈尔。由于英国人一说“克罗伊兹奈尔”这个德国姓就走调,于是我们被叫成了“克鲁索”,最后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书写姓名时也这么写了,我的朋友们也总是这么叫我。
……
作为家中的小儿子,我没有学着做过任何的行当,从很小的时候,我的头脑里就充满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我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他让我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心想着让我将来从事法律工作。
(2)角色扮演:鲁滨逊的父母并不赞成他的想法,甚至是极力反对他。如果你们是鲁滨逊的父母,你们会怎么劝他?依据故事情节,展开情景剧创作与表演。
①继续出示“第一章 矢志远航”中“第一节 出海”相关片段,引导学生默读,并关注鲁滨逊父母的语言。
②创设模拟情景,四人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还原鲁滨逊“梦想起航”前遭遇的家庭阻力。
角色一:如果你是鲁滨逊,你怎么跟父母陈述你的梦想,让父母支持你?
角色二:如果你是鲁滨逊的父亲,你怎么引导孩子走向人生正途?
角色三:如果你是鲁滨逊的母亲,你怎么劝导孩子放弃“疯狂”的想法?
③创编“家庭剧场”剧本。
④家庭情景剧场表演。
(3)面对父母的劝告,他是怎么想的?出示片段:
我由衷地被这番话感动,说真的,谁能不被感动呢?我打定注意,再也不想出海去,而是按照我父亲的愿望,在家里待下去。
追问:鲁滨逊真的会待在家里吗?继续出示——
但是,唉!只过了几天,我的决心就烟消云散了。
(4)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鲁滨逊的内心变化:有被感动,但仍坚持自己的想法。
(5)视频播放鲁滨逊第一次航海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心理的变化。预设:忏悔。
(6)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故事的第一章节,我发现鲁滨逊在漂流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做心理斗争,一直在变化。当同学们走进故事之后,可以把鲁滨逊的内心活动进行圈画并梳理出来,形成他的心路历程。
1.实施阅读计划:从随意读到规范读。
(1)过渡:在开启阅读之前,同学们不妨先制订阅读计划,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方向。
(2)出示阅读任务:圈画关键词,完善爱丽丝身体的变化以及鲁滨逊的心路历程。
2.提升阅读能力:从规范读到高阶读。
当同学们读完这两本书,以及梳理两者的变化之后,进行思考:尽管爱丽丝的身体、鲁滨逊的内心一直不断发生变化,但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