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承担着内部形成的重要工作。总之,我们自己都是由儿童成长发展而来的。经历过生命的最初两年,儿童不仅要认识他在周围所看到的东西,使他自己了解并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在还不能受教育的时候就要由他自己构建那些复杂的智力结构,这是我们的宗教情感以及特殊的民族和社会情感的基础。这仿佛是大自然保护每一个儿童免受成人观念的影响,以便给促使儿童发展的那位内在教师以优先权。在成人的智力能够影响儿童的精神和改变儿童的行为之前,儿童已有机会构建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
确实,儿童发展的基础是非常清楚的。在发育期,即个人建构的时期,一种潜意识冲动促使他去认识自己的发展。当儿童得到做一件事情的机会时,他是最高兴的,他会回应这种冲动并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件事情。可以说,童年期是一个“内在生活”的时期,它趋于让所有器官发展、成熟和完善。外部世界的价值仅仅在于为它提供必要的方法,以达到由大自然设立的目标。
我们通常会说,母亲塑造了儿童,那是因为是母亲教他行走、说话等。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由母亲教的,而是儿童自己的成就。母亲生下的是婴儿,但婴儿创造了成人。如果母亲去世了,婴儿仍然会成长发展,并完成他创造成人的工作。……儿童从他周围世界中吸收了材料,并用这些材料塑造了未来的成人。
只有在人类身上,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展问题,而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创造。这是儿童迈出的巨大步伐,是成人不能迈出的步伐。儿童在心理类型上不同于成人,并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能量,对实现这种创造来说它是必要的。实际上,儿童的这种创造并不意味着完成!他所创造的不仅是语言,而且是能够使他说话的器官。他创造了所有的身体运动,创造了所有的智力表达方式。
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他自己并不是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而正在走向生活的道路上。儿童的工作就是要形成一个充分健全的人。但是,到了成年时期,那个儿童就消失了。所以,儿童的整个生活就是走向完善,走向更加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儿童乐意做好他自己所需要的工作。儿童的生活就是工作——尽到他自己的责任——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人不是一个仅仅依靠物质营养而生活的躯体,也不是命中注定就只是个受制于肉欲情感的生命。人是被自然赋予智慧的高级生物,注定要在世上从事一项伟业。他必须改变世界、征服世界和利用世界,建造一个充满惊奇的和超越自然界奇迹的新世界。正是人创造了文明社会。这项伟业工程是浩瀚的,也正是人的肢体所需完成的目标。自在世上诞生时起,人一直就是辛勤的耕耘者。
在这个不能行动的生物身上存在着一种综合力量,即“人的创造力”,驱使他自己去形成他那个时代的人、他那个文明社会的人。在利用他所具有的这种有吸收力的器官时,他遵循着整个人类成长发展的普遍规律。
儿童确实构建起一些东西。他自身通过一种心理模仿的形式复制其环境中的人的各种特征。因此,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儿童不仅仅成为一个人,而且成为其种族中的一个人。
儿童用自己接受的那些深刻印象来建构其内心深处的自我,尤其是在生命初期。儿童在婴儿期只是通过幼稚的能力获得个性特征,这将永远是他的标记——他的语言,他的宗教,他的种族,等等。这是他适应世界的方式,并在世界中发现自我。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儿童是欢乐的,其心理渐渐地变得成熟。
当儿童刚刚开始变得主动的时候,就去阻止他的一种自发活动,其后果我们无法预测,但我们也许扼杀了生命本身。在这个娇弱的年龄期,灿烂的智力闪烁着关爱的光芒,就像黎明初升的太阳、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儿童早期个性的表现。如果要使任何一种教育活动有效,那就要促进这种生命的全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