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碰到很多接送孩子的家长,其中妈妈居多,爷爷奶奶偶有,爸爸较少。我很少听到大人与小孩的互动交谈,偶尔有互动,一般都是大人在给小孩提要求,比如要听老师的话,要认真听课,要写好作业,要和小朋友搞好关系。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只有笼统要求,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有些孩子会“嗯嗯”地回应,有些孩子则默不作声。也有一些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讲得很在理,语重心长,情意绵绵,可是孩子似乎一个字也听不进,他们肆意地笑闹、跑跳,还用小手揪路旁的灌木枝。
别以为这个画面很温馨,画风马上就要转变了,好戏就要上场了。只听妈妈一声厉吼:“没听到吗?耳朵哪里去了?给我回来!”吼完,冲上去将孩子拽住,快速地拖回家。有些还会边走边骂,甚至动手推搡。这种情景我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并且多数是妈妈在发火。
我自己的学生也会向我投诉他们的家长,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的脾气很急躁,让他们无所适从,想要为自己申辩一下,立马就被扣一顶“青春期叛逆”的帽子。
那些性子急躁的父母有没有想过,你那钢花直冒的性子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副作用?
(1)吓呆小孩子,惹毛大孩子。9岁以前的孩子,面对父母的急躁脾气是无能为力的。父母一发火,他们就噤若寒蝉,看起来乖巧懂事,其实心里已经种下“急躁脾气”的恶果。9岁以后,父母再因芝麻绿豆大的事发火,他们貌似无话可说,但心里却百般不服。当然,也有不少孩子会当面顶嘴,把父母气得张口结舌。过了12岁,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若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发火,他们一定会大声辩解,还会讲一堆道理,把父母说得哑口无言。
我以前有个男同事,是个火炮筒子。他儿子小的时候,不论怎么斥责,都不吭声。儿子进入青春期后,他还是不分场合地对孩子发无名火。我劝他收敛自己的暴脾气,他却说:“没事,我那儿子从小就被我骂惯了、打怕了,谅他也不敢对我怎么样。”结果,九年级时,儿子终于伸出拳头跟父亲对打了,把父亲打倒在厕所里,直不起身来。好好的孩子,被自己的父亲逼得动手,情何以堪?
(2)听不到孩子的心声,觉察不到孩子的情绪。性子急的人,说话快,做事也快,只重视自己的感受,很难坐下来耐着性子听孩子说话,甚至孩子主动跟他说话都懒得理。既不好好和孩子说话,又不愿意听孩子说话,怎么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呢?听不到孩子的心声,当然无法觉察到孩子的情绪,亲子关系的沟通渠道就堵死了。
(3)嘴巴比脑子快,没有分寸感。性子急的人嘴巴比脑子快,脑子里的语言还没组织严密,嘴上已经把不该说的话说了出来。这样说出来的话很容易失去分寸感,要么给孩子贴标签,要么道德绑架,要么揭人痛处……总之,不把孩子贬损得无地自容誓不罢休。而且,这些父母一时情急,说了错话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自己不过就是性子急,说话重,没什么了不起,更谈不上诚恳地给孩子道歉。
(4)给孩子做了坏榜样。我们常说父母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制品,父母怎样,孩子就怎样。脾气急躁的父母很难养出性子温和的孩子,因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摄取下来成为他们学习的教材。根据我教书30多年的经验,每一个坏脾气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暴脾气的家长。
有些孩子在外人面前特别隐忍,看起来性格很平和,但在家人面前却像个炸药包,一触即发。这些孩子的家里通常也有一个强势且脾气很急躁的家长。
既然我们都知道脾气急躁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副作用,那怎么去纠正呢?纠正确实很难,但只要愿意就一定能做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以前就是一个急性子,经过自我改造,现在已经变为“温和派”了。
(1)提醒法。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急,慢慢来,孩子的教育问题急不得。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曾经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积极的暗示会有效地减少发脾气的次数。如果有时控制不好,想要发脾气,就赶紧提醒自己深呼吸,压压气,闭紧嘴巴,做点其他事情,待急躁情绪过了,人也就缓过来了。
(2)转移法。如果看到孩子的行为令自己抓狂,忍不住要大发脾气,这个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转移。可以转移身体,到其他地方缓缓气;也可以转移注意力,把关注点集中在令人愉悦的事情上;还可以去运动,把心里的怒气释放出来。一旦怒气释放了,人的情绪就会趋于平缓,不会随心所欲乱发泄。
(3)冷静法。火气太大消不了是吧?那就去喝杯冷饮,冰冷的水从口腔灌到肚子里,一股凉气在五脏六腑穿行一圈,也有助于降火。
(4)磨炼法。我以前性子很急,但是现在的我行事如风,处事如水,在行动力这块毫不含糊,面对学生时,脾气很温和。我喜欢听学生说话,并且乐意用学生的话语系统与学生打交道,学生都很喜欢我。我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的方法是做手工,以此来磨炼我的急性子。我会缝纫,经常用旧衣裤给儿子改小衣服,也给学生换拉链、补破洞。我会织毛衣,工作之余就为家人织毛衣,还特意用极细的羊毛线,织出来的毛衣就跟编织机编织的毛衣一样,有款有型。我还绣鞋垫,用很细的缝纫线做十字绣,这都是特别需要耐心的手工活。我也想过放弃,但我若放弃,耐心就磨不出来。经过多年的刻意练习,我把手工活做成了绝活儿,最为重要的是,我的性子不急躁了。当我的性子不急躁了,我的先生和儿子以及学生都更爱我了。
优点和缺点总是相伴而生。如果只有自己,只要不危害社会,不给他人添麻烦,什么性子急躁啊、口不择言啊,不改也罢,但是,为人父母者,必须为孩子的成长计深远,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就要一日三省,修正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成为供孩子学习的优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