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懦弱”是什么意思?软弱无能,算是贬义词。关于“懦弱”,民间说法还有“怂”“窝囊废”“胆小鬼”等。但凡性格懦弱的人,从家庭角度来讲,地位低下;从职场角度来看,存在感比较低。他们的人生或许平安顺遂,但很难光彩照人。
那么,性格懦弱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养育出来的呢?
(1)暴躁的养育方式。父母之中有一方性子很暴躁,孩子出差错,不是教孩子如何改正错误,而是采用霹雳手段惩罚孩子。我曾经有位同事,是一位脾气特别暴躁的父亲,经常当众打儿子。比如,他儿子放烟花方法不当,把手指烧伤了,他看到后很心疼。子伤父疼,人之本性,理应赶紧安慰,可是他把心疼化作愤怒,又把愤怒变成暴揍的行为。又如,他的孩子跟小伙伴去田间抓小龙虾,掉进了水里,他知道后,内心很后怕,为防止孩子再去抓小龙虾失足掉水里,竟然当着孩子同伴的面拿皮带把孩子抽了一顿。除了殴打,他还经常暴跳如雷地责骂孩子。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动作迟缓,导致迟到,他就大发脾气,把孩子骂得狗血淋头。类似的行为偶尔为之也无甚大碍,但若经常上演,孩子就会精神紧张。在强者面前,他很懦弱;在弱者面前,他很凶暴。事实上,他的孩子就是被他养成了这副样子。
这些年,我接触了不少暴躁型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在群体中都缺乏存在感,在强人面前都很怂,但离开成人的视线,又会欺负弱小。
(2)否定的养育方式。有一种父母,不论孩子做什么,做对还是做错,得到的都是否定。孩子拿99分的试卷回家,父母说:骄傲什么,又没得100分!孩子运动会表现奇佳,夺得多个项目冠军,拿着奖状喜滋滋地回家,结果遭父母兜头一瓢冷水:得意什么,运动好有什么用,中考可以加分吗?孩子会交际,跟同学关系好,父母也会各种打压:看你交的一群乌合之众,除了会玩,还会什么?你那些朋友都是不学无术的懒惰分子。
对号入座一下,是不是很多父母是如此扫兴?总是忍不住要揭孩子的短,把孩子否定得体无完肤?
但凡被长期否定长大的孩子,自我认同感都很低,在组织里掀不起任何风浪。他们表面看起来不动声色、风平浪静,内心深处的渴求又非常强烈,可他们性格懦弱,自己想要的不敢争取,于是就活得特别憋屈,特别拧巴。
(3)忽略的养育方式。很多父母很忙,很累,很烦。同为职场中人,我深表理解。但作为成年人,我们既然决定做父母,就要舍得放弃一些无用的社交,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平衡好不同的角色。
我曾教过一个男孩,长得眉清目秀,篮球打得特别好,按说这样的男孩在班里是很有女孩缘的,但他经常被女孩“虐”得脸红脖子粗,却不敢吭声。我要给他讨回公道,他还不肯,说我要是出面了,女孩“虐”他的手法就更加捉摸不透了。这里的“虐”不是打骂,而是女孩对他各种出其不意的取笑和指使。
面对女孩们千奇百怪的“虐”,为什么男孩这般懦弱?其实他的父亲非常优秀,家境也算殷实,怎么看,他都应该长成一个外有光、内有刚的男孩啊。
他父亲虽然优秀,但只追求自己的事业,从来看不到孩子的需要,也看不到孩子成长中的苦恼,更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父亲每天忙自己的事,母亲每天上完班就忙着去跳舞,根本不愿陪伴孩子读书、写作业,甚至连晚餐都懒得做。这个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还算强,父母经常不着家还没变坏,但就是懦弱无刚。
(4)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容易养出两种相反性格的孩子,要么骄纵,要么懦弱。
我儿子幼时被他爷爷奶奶带回老家养了一段时间,什么都不让干,连自己吃饭都不同意,说是怕噎着,也不准他跟院子里的其他小孩玩,说乡里孩子野,怕抓伤面皮,戳到眼睛。孩子在老家养了两周,胆子就变小了,一回来就被楼上的小姐姐在脸上抓了三四个伤口,他也不敢还手。
大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无疑减少了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自信与胆量是在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一定要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5)发育迟缓,身体羸弱。这种情况在青春期的男生群体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同等年龄的群体中,身强力壮、高大威猛的男孩,特别自信。即便成绩不够优秀,有一身腱子肉,或者身高一米八,也是自信满满的。相反,那些又瘦又矮的男孩,经常会成为其他男孩戏谑的对象。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如果你的孩子发育与同伴差距太大,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如果你家孩子自信、阳光,这篇文章浏览一遍也就够了。如果你家孩子懦弱无刚、胆小无助,那你得好好分析一下,看看孩子形成懦弱性格的根源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孩子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