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与我近距离接触过的人,对我都有一个共识:积极上进,不抱怨,充满正能量。我也认可这个评价,我确实是一个不喜欢抱怨的人,事情已经发生了,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稳住事态,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哪有时间去抱怨。抱怨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还有可能衍生出新的问题。
或许是我早早就悟出了这个人生智慧,所以我收获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孩子也在这种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健康成长。
可是反观我很多学生的处境,他们都有一对特别爱抱怨的父母。
考试没有考好,父母抱怨;跟同学出去玩耍,父母抱怨;玩手机,父母抱怨;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父母抱怨……很多父母除了抱怨自己孩子的行为,还抱怨自己的上司、同事、亲戚、朋友。
这绝不是我杜撰的现象。我在班里做了调查,参与调查的49个孩子里,只有3个孩子说父母鲜少抱怨,说话积极正面,欣赏鼓励的话语较多,而这3个孩子恰好就是班上最阳光、积极、同学关系最好的孩子。有10个孩子表示父母只是偶尔抱怨,多数时间是正面表达,对孩子也是以鼓励为主,这10个孩子在班上的表现也不错。其余的孩子则表示他们的父母经常抱怨。有近10个孩子说,几乎就没从父母那里听到一句充满正能量的话,他们的父母就是穿鞋都要抱怨鞋的样式不新、质量不好。总之,不论什么人、什么事,在他们眼里都是负面的。
我仔细研究了那些生活在父母抱怨下的孩子,他们都有以下共性:
(1)对自我的认知度较低。这些孩子从心里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读书不行,运动不行,搞班级管理不行,上讲台发言不行……总之,就是不行,老师可别叫我,我是“差”学生,我什么都不会。人生画卷还没展开,这些学生就已经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负面预言,他努力的方向就是把自己变得不行。父母长期的牢骚抱怨,使得孩子认为自己“傻、笨、低能、弱势”。当孩子形成了类似的低自尊后,一旦固化,谁还能改变得了他的命运?
(2)深入骨髓的自卑。自卑的孩子未必都有一对爱发牢骚、抱怨的父母,但喜欢抱怨的父母一定养不出自信大方的孩子。一天,我跟一个孩子聊天:“你都15岁了,找找自己有哪些优点吧。”他竟然说:“我一无是处。”我说:“这天下就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你仔细找找,肯定能找出优点。”那孩子沉默了一阵,说:“老师,我确实没有任何优点,从小到大,父母就抱怨我瘦、挑食、懒、成绩不好、笨,做什么事都吃亏。”
我笑笑说:“我才认识你10天,就已经发现你很多优点了,一数一大把,有兴趣听我数给你听吗?”
那孩子一脸惊讶地点点头。
“第一,你长得帅,小脸儿干净秀气,笑起来很可爱。”
“第二,你个子高,大长腿。”
“第三,你脾气好,很受女生欢迎,她们都说你脾气随和、好说话。”
“第四,你守规则,不打架,不斗殴,每天按时上下学,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完成。”
“第五,你尊敬老师,我是一个‘空降’的班主任,以前跟你没有任何交集,但你对我很尊敬。”
“第六,你仗义,我听远俊妈妈说,你多次请远俊喝奶茶,有好东西也乐意与同学分享。”
我说的这六点,没有任何虚夸的成分,孩子本人也点头认可。但是,这孩子仍然自卑。这份自卑深入骨髓,很难剔除,皆因从小到大听父母对他的抱怨,他已经把自卑刻进了自己的内心深处。
(3)喜欢抱怨和推脱。孩子长期生活在牢骚、抱怨的环境中,学会的也是抱怨。所以,班上总有一部分孩子,不论大家做什么,他们都有各种吐槽和不满,但又不愿意动手去做。这样的孩子在群体中往往不受欢迎,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良的心态,总是向外归因,难以获得成长。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本教材,如果这本教材处处都写满牢骚和抱怨,不用想,孩子学会的,必然是负面的内容,他的人生也将是负面的。所以,为了孩子,父母们真的要警惕抱怨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