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版序

2012年,《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出版,这本书受到了读者的肯定,迄今已重印了十几次。撰写新版的动力有两个:一是凸显教育心理学对学生人生发展的作用,二是将我个人的生命体认融入其中。

·我高中时口吃到无法与他人交流的地步,我现在是一名讲座、授课颇受欢迎的教师。

·我在中学不爱听语文课,可我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现在做语文教学的研究;我上学时对政治课很排斥,一页书都没有好好看过,可考研时却学得有点入迷,这一科考了高分。

·高考前有机会被保送师范院校,可我却选择了自动化专业,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做了一名教师,我现在确认自己非常喜欢也非常适合教师职业。

·我涉足过自动化、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等领域,到了40岁才发现自己更喜欢、更擅长文科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高考失利读了大专,考研一次成功,考博被两个顶尖心理学机构录取,博士毕业留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我在十几年前放弃了评职称,将成为一名“终身讲师”。

·想评职称的时候也按规制发表了一些论文,但就像交作业,无法给我带来成就感;这本书将是我出版的第14本书,虽然这些书评职称“不算数”,却让我非常满足,充分体验到幸福感。

·博士在读期间和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我也曾名利双收,但空虚、迷茫之感却时时袭来;这十几年我坐起了“冷板凳”,每年工作时间350天左右,幸福感大增,充分品尝到了自由、快乐和尊严的滋味。

回顾我的生活轨迹,可谓“正常又不正常”。我的生活中出现了多重转折、矛盾乃至撕裂,这恰恰为我提供了重新审视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心理学。同时,我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也关联着许多教育心理学知识,包括兴趣、个体差异、情绪情感、人格、思维能力,等等。基于亲身经历和对生命的体悟,我得以从个体发展的视角组织本书的内容,从而真正呼应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

综上,本书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积极的人生发展为出发点,超越对局部心理机能的关注,将学生视作有血有肉的、有欢乐有痛苦的、活泼泼的生命。面对学生,我们需要思考哪些心理素质应当被关注、被优化,从而支持学生能够面对生活的挑战,成就更好的人生,成就更好的自我。教育心理学不是“学习心理学”,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而且是工具性的一部分。因此,教育心理学不能只朝向优化学习和提高成绩,而必须指向整个人的发展和幸福,高度关切学生的尊严,绝不将其看作学习和应试的机器。基于此,本书内容作如下安排:

第一章,阐述个体发展与教育目标,这是讨论所有教育心理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章,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教育心理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也要成就学生成为与众不同的自我。

第三章,关注学生发展的动力,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强大、主动的发展动力,分析了本能和天赋对学生发展动力的影响。

第四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能力,是个体应对挑战、成就自我最重要的资源。

第五章,关注个体的人格发展,人格与人品关系密切,教育心理学应关注如何更好地完善学生的人格。

第六章,分析个体的情绪健康,人生的幸福与圆满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感受,情绪健康既是这种感受的核心,也是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

第七章,关注个体行为养成与塑造,探讨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养成积极行为、抑制消极行为。

第八章,聚焦亲子与师生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良好的师生与亲子关系是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前提,并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第九章,有关阅读与实践,二者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方向、动力、素材。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和欣赏大千世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实践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并实现人生愿景。

每一章的最后设置了问卷,提示了该章节的关键内容,读者可藉此了解自己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状况,加强对各章关键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qRnT1emKNdu8te28fyn892uTbGEy2BlicJzf6bLJCI8bZDofB8MAajzmiYpjAR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