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一些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童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在班级生活中,和学生一起阅读童谣,背诵童谣,创作童谣,这对于童年中的学生来说,充满了意义。
童谣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学生的需求,而且题材包罗万象,能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童谣浅白,学生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感悟其中的道理,并很快地学会新的语汇,积累丰富的词汇。
1.认知目标:阅读生动、有趣的童谣,了解童谣的内容,增长经验和知识,感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2.能力目标:在诵读童谣中,积累丰富的词汇,学习言语表达形式,创作童谣。学会与同伴分享,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同时在快乐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激发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同学们,童谣是童年快乐的歌。我们还没有入学,爸爸妈妈就给我们唱过一首首活泼有趣的童谣。可以说,我们在童谣中长大。童谣里,装满了我们童年成长的快乐。未来的日子,我们将开启“我在童谣里长大”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开展好“我在童谣里长大”综合实践活动,给大家布置三项任务。
(1)你阅读过哪些童谣书呢?可以带到教室里来。
(2)哪首童谣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你喜欢写童谣吗?能不能试着写一首?
2.期待着在实践活动中再次与大家相遇,我们一起读童谣,背童谣,写童谣,在童谣中感受乐趣,习得知识,积累词汇,体悟道理。
3.我发给每人一张学习单,自主完成活动准备。
1.你们阅读过哪些童谣书呢?可以举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2.哪首童谣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3.学生汇报。
1.同学们,每当寒假、暑假来临的时候,你是不是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旅行、看电影、做美食?想到这,你的心中一定会漾起一朵美丽的花。假期里,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拥抱美丽的假期吧。
2.诵读主题童谣。
续表
1.快乐背吧。
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
哎——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哎——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哎——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2.快乐评吧。
作者讲述了自己“翻过来,睡不着”与“翻过去,睡不着”的经历,想象着第二天要去的那地方的海与云。结尾那一句“哎——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急切与期盼。
3.快乐读吧。
方素珍:中国台湾省儿童文学作家。
本诗选自《儿童文学》1992年第12期。
4.快乐练吧。
(1)仿句练习。
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那地方的草地,真的像________说的,那么________吗?
那地方的梅花鹿,真的像________说的,那么________吗?
那地方的________,真的像________说的,那么________吗?
(2)仿段练习。
假如明天你和班上的同学也要去远足,你兴奋吗?你会向往那里的什么景物呢?开动脑筋,把句子补充完整吧!
翻过来
哎——睡不着
那地方的
真的像________说的
那么________吗?
翻过去
哎——睡不着
那地方的________
真的像________说的
那么________吗?
1.同学们,在仿段的基础上,如果你完成了小诗的创作,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在小组内和大家分享。
2.同学展示。
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
哎——睡不着
那地方的树
真的像爸爸说的
那么绿意葱茏吗?
翻过去
哎——睡不着
那地方的河
真的像妈妈说的
那么清澈见底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哎——到底什么时候
才可以到那呢?
3.明天,就放假了。大家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尽情地去远行。带上一片好心情,带上明亮的眼睛,尽情去观察;带上聪慧的耳朵,尽情去倾听;带上敞开的心灵,尽情去感悟……让灵动的诗句从笔尖慢慢地流淌。
有人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童谣就是童年的歌。童谣以它的质朴天然、不假雕饰,受到人们尤其是学生的欢迎,在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中,童谣成为孩子们最初的快乐体验。
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和学生一起走进童谣的世界,学生的心变得活泼了,自己的心也年轻了许多。在童谣的世界,放飞每一个人的想象。
童谣走进学生的生活,更走进了学生的心。作为班主任,我希望:让童谣永远进驻学生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童谣的世界里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