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复学

时光荏苒,1952年的春天,桃花盛开,16岁的翠芳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她眉眼如画,识得些文字,更显温婉可人。邓家与李家相继来提亲,皆看中了她那双勤劳的手与聪慧的脑。

此时的翠芳心中五味杂陈。繁重的家务与农活让她疲惫不堪,提亲之事更是让她陷入迷茫。知识的光芒曾照亮她的梦想,而今,嫁人还是读书?她在命运的路口徘徊,内心挣扎,渴望找到照亮前路的那束光。

夏日来临,正值暑假的训哥儿来到向坝子看望海大娘一家。在刘家大院未分家时,两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吃饭生活,翠芳与训哥儿同岁,儿时常常一起嬉戏玩耍。自1940年分家后,他们也只有在节假日才能相聚。

训哥儿踏进门槛便直奔海大娘处,听海大娘说好几家来提亲,等翠芳年满18岁就准备结婚。训哥儿非常吃惊,他知道翠芳很好学,小学读了三年后被迫辍学,于是对翠芳说:“翠芳妹,书海广阔,莫要因一时困境误了终身。读书能让你看见更远的天地,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现在家里困难是暂时的,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翠芳低头沉思,眼中闪过一抹坚定,抬头轻声对训哥儿说:“我也想继续读书。”

母亲余氏说:“现在家徒四壁,哪有钱读书啊?”

训哥儿劝说道:“大娘,如今解放了,男女平等。现在上学不用交学费,只需付书本费。朱大哥是小学老师,或许能帮翠芳承担这笔费用。翠芳每天坚持自学,她聪慧好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这个家的命运啊!”

翠芳拉着母亲的手哀求:“娘,过一阵子中秋节,姐姐姐夫回娘家,我们跟朱大哥说一下我想上学的事情,想想办法尽快复学。”

1952年中秋,秋雨缠绵。姐姐翠芬、姐夫朱大哥带着两岁的女儿乐乐回娘家探亲。乐乐生得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笑起来灿若春花,咿呀学语的模样,逗得全家人喜笑颜开。

姐妹俩好久不见,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想起翠芳八岁那年,姐姐出嫁日,红绸花轿缓缓行,她紧跟花轿追着不放手,跑了二十多里山路,双脚磨出血,不顾疼痛与疲惫,只为多看姐一眼的情景。

翠芳拉着翠芬的手,眼中闪烁着渴望:“姐,我跟你说个事儿。我把小学四年级书本自学完了,现在特别想继续读书,不想这么早嫁人。现在解放了,学校不交学费,只需要书本费,你能不能和姐夫想想办法,让我去上学,跳级读五年级?我已经辍学两年多了。”

翠芬闻言,眉头微蹙,却也难掩眼中的疼惜:“翠芳,这想法挺好,跳级读书你行吗?”

朱大哥在一旁听着,沉思片刻后开口:“这事儿难是难了点,但也不是没办法。翠芳既然有这个决心,咱们就得支持她。书本费我们帮你承担,跳级到五年级,学习上不懂的知识点,姐夫辅导你。还有,去报名的时候,把年龄改小一点,至少三岁,把1936年出生改为1939年出生。”

翠芳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把年龄改小?”

朱大哥分析道:“你现在16岁,如果跳级考试通过,18岁小学毕业,21岁初中毕业,年龄太大,可能会影响你的升学。”

为了辅导翠芳,姐姐姐夫这次回来住了十几天。在朱大哥的悉心教导下,翠芳跳级考试顺利通过,辍学两年后的她,又开始上学了!

翠芳复学后,每日披星戴月,天未破晓便踏上求学路,傍晚时分又匆匆归家。弟弟总会在家门口翘首以盼,一见到她,便兴奋地喊道:“姐,你放学回来啦!”

翠芳笑着点头,跟弟弟讲述学校的趣事。

夜深人静时,她借着微弱的灯光刻苦学习,书本翻动的声音在静谧的夜里格外清晰。农忙时节,她放下书本,和哥哥一同劳作。汗水浸湿了衣衫,她却从未言苦。

老师夸赞:“翠芳,你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真是个好孩子!”翠芳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家,为了弟弟,更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每当夜深,她总会默默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终于,在1954年的秋天,一封捷报传来——翠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女中,成为村里第一个直接考入初中的女孩。全家人欢呼雀跃,翠芳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姐,姐夫,谢谢你们!还有朱大哥,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翠芳紧紧抱住姐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此,翠芳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这座小县城的一隅,县华英女子中学静静伫立,宛如知识海洋中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农村女孩追逐梦想的道路。翠芳,便是这众多追梦者中的一员。

初秋的早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女子中学的操场上。一群群活泼的女生,有的三五成群地谈笑风生,或独自捧书朗读,整个校园充满了青春的气息。翠芳身着一件洗得发白、满是补丁的旧衣裳,搭配着同样补丁摞补丁的单裤,赤着双脚。她是班里衣着最为破旧、家境最为贫寒的学生,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尽管如此,这些丝毫不影响她对学习的热爱,那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翠芳的同桌魏蓉,一个家境殷实、心地善良的女孩。观察到翠芳如此好学,主动和她一起学习。课间休息时,魏蓉总会拿出自己带来的小点心与翠芳分享,还会耐心地帮她解答学习上的难题。在魏蓉的帮助下,翠芳的数理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是满分“五分”,这让许多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然而,翠芳的语文成绩却稍显薄弱,每次考试四分,这成了她心中的一块绊脚石。但她从未放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通过朗读和阅读提高语文作文水平,魏蓉也总是在一旁默默鼓励,两人的友谊在共同奋斗中愈发深厚。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魏蓉那样善良。家境同样贫寒的张桂花,却满心嫉妒,常常对翠芳冷嘲热讽。特别是当她得知翠芳因家庭困难获得助学金后,更是妒火中烧。

初一那年,三块钱的助学金对于翠芳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这份来之不易的帮助却在初二时被张桂花告发——刘翠芳“家境并不贫困”,理由是她有亲戚接济。学校经过调查,发现是翠芳的姐姐兑了十元钱给她,为了平息风波,取消了翠芳的助学金资格。

失去助学金的翠芳生活更加艰难。冬天来临,她依然穿着那条单薄的补丁裤子,光着脚丫踏在冰冷的地面上,咳嗽声此起彼伏,在校医室拿点止咳药后,稍微好一些。

为节省开支,翠芳每周都从家里带两斤米到学校食堂,自己动手煮饭。遇上大米不够时,便用红苕充饥,每日以白饭果腹,蔬菜对她而言成了难得的奢侈品。

实在想吃菜的时候,她只能鼓起勇气,到食堂后门的垃圾堆里翻找别人丢弃的菜叶子,小心翼翼地捡回来,洗净后放点盐,和着饭一起吃。这样的日子,翠芳一过就是一年。

尽管生活给予翠芳的是无尽的苦难,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她上课聚精会神,生怕听漏一个字;课后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连走路吃饭都在思考问题。她埋头于书本之间,特别喜欢数学,那些复杂的公式、深奥的定理,在她的努力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翠芳知道,读书才能改变她的命运,让她走出山村,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jpXltaLkllkxf3EPpKCuh7SHj7FcO4dszjBVPLMagJPaez622DNH405R6XK976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