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的夏天,阳光炽热,仿佛连空气都燃烧着。岚岚,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朴素的花布衣裳,正准备去学校的澡堂洗澡。她的父亲令超早已为她准备好了热水,小心翼翼地装在水桶里,然后放在女澡堂门口。按照规定,男性不能进入女澡堂,所以令超只能在外面等待。
岚岚虽小,但颇为独立。她提起那半桶热水,摇摇晃晃地向澡堂走去。那桶水对她来说显得格外沉重,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着。澡堂里热气腾腾,岚岚的额头上已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她想着,只要把这桶水加到冷水里,就能洗上一个舒服的澡了。
然而,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岚岚力气小,水桶在她的手中显得格外不听使唤。当她试图将水倒入冷水桶时,一个踉跄,水桶竟从她的手中滑落,滚烫的热水瞬间倾泻而出,岚岚躲闪不及,被烫得厉声惨叫,整个人重重摔倒在地。
澡堂里的邻居周阿姨闻声赶来,看见岚岚痛苦地躺在地上,脚上已经红肿起泡,她连忙将岚岚抱在怀里,心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令超在外听到女儿的哭声,心急如焚,他立刻冲到门口,接过周阿姨抱着的岚岚就往医院跑。
这时令超的两个学生——甘霖和严露,正好路过。他们是令超班上的班长和团支书,看见老师焦急的样子,立刻明白了发生了什么。毫不犹豫地接过岚岚,和令超一起向市二医院奔去。
严露是高挑的身材,甘霖很壮实,他们一边跑,一边安慰岚岚:“别怕,有我们在呢!”岚岚听着她们的话,心里渐渐平静了下来。两个学生话匣子打开了,跟岚岚讲和苏老师深厚的师生情:
甘霖说:“记得那些日子,老师和我们一同前往农村生产队,收割作物,捡拾花生、红苕、小麦、玉米,用这些劳动成果去换取面条。两年前你们还没有从山城搬家过来的时候,有一次苏老师生病发高烧时,我毫不犹豫地背起他,穿过崎岖的小路,送他到医院治疗,还亲手为他包抄手,洗被子、雨鞋,缝补衣物,打理房间。”
严露说:“苏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样深刻,他学识广博,仿佛无所不知;他正直朴实,勤劳克俭,以身作则;他多才多艺,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他爱吸烟,爱品盐都二曲,那些简单却温馨的习惯,让我们的师生情更加浓厚。”
到了医院,医生立刻为岚岚处理了伤口。岚岚的脚被烫得起泡,看着都让人心疼。翠芳周末回家时,看见女儿这样,眼泪立刻流了下来。她紧紧抱住岚岚,哽咽着说:“都是妈妈不好,没有照顾好你。”
学生们在一旁看着,心里也很难受。严露向师母保证,她是女生,以后岚岚去澡堂洗澡,她都会负责抬水,照顾好岚岚。翠芳感激地看着她们,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那个夏天,岚岚的脚留下了疤痕,但她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她知道,自己身边有这么多关心她、爱护她的人。而那段关于澡堂的记忆,也成为了她童年中最难忘的记忆。
在文革那段动荡的岁月里,中学校园也未能幸免于难。那时的天空,似乎总被一层阴霾笼罩,读书无用论盛行,上山下乡成了青年们的“必修课”。
令超,一位高中语文老师,他的课堂不再是书声琅琅,而是充满了运动的口号与大字报的墨迹。他虽时常忙于书写大字报,却仍不忘叮嘱学生们:“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书还是要读的,报还是要看的。”
他的桌上,总堆满了泛黄的书籍与报纸,那是他试图为学生们保留的一片精神净土。每当夜晚,他还会手把手教女儿岚岚练字、看书,那些儿童文学里的纯真与美好,仿佛是他对抗现实的武器。
岚岚眨着大眼睛,听着父亲讲述书中的故事,心中种下了知识与梦想的种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令超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学生和女儿对知识的渴望,让读书的光芒在黑暗中微微闪烁,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即便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也从未放弃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对自己的女儿岚岚。
岚岚,一个长着水汪汪大眼睛、皮肤白皙的小女孩,笑起来像春天里最灿烂的花朵。她的童年,本应是无忧无虑、充满欢笑的,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她却不得不承担起比同龄人更多的责任与压力。每天放学后,当其他孩子像小鸟一样飞向自由的天空,岚岚却要面对父亲为她精心准备的一系列“家庭作业”——阅读、练书法、写日记。
“爸爸,为什么我要做这么多作业?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去玩。”岚岚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委屈地向父亲提出了抗议。
令超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坚定:“岚岚,读书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现在没有高考中考,但我们不能放弃学习。这些知识,将来会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
岚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心中那份对自由的渴望却并未因此而消散。
每当夕阳西下,邻居家的孩子们都纷纷涌出家门,追逐嬉戏,欢声笑语洒满整个小巷。而岚岚却只能坐在窗前,面对着书本和字帖,心中难免生出几分羡慕与无奈。她常常望着窗外晃动的人影,那是邻居小朋友晓丁和海涛,他们总是在岚岚家的窗口晃动,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她,希望她能加入他们的玩耍游戏。但岚岚知道,父亲的要求是不能违背的,她只能暗暗告诉自己,等完成了作业,再去和他们玩。
《儿童文学》,这本在文革期间停刊的杂志,却成了岚岚心中的一片净土。令超不辞辛劳,从学校图书室借阅来一本本旧书,每当夜深人静时,父女俩便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共同沉浸在那些美好的故事里。岚岚的眼界因此大大开阔,心灵也得到了滋养。
日复一日,岚岚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她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文字间流露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与深刻。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中,岚岚的作品脱颖而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
“爸爸,谢谢你!是你让我懂得了读书的力量。”岚岚紧紧抱住父亲,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令超欣慰地笑了,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但更多的是骄傲与满足。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终于在女儿的心田生根发芽,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有一天,令超无意中翻开了岚岚的日记,看完后令超的眼眶湿润了:
岚岚在日记里细细描绘着那个令人既期待又失落的周六:“天刚蒙蒙亮,我就满心欢喜地想着妈妈和妹妹即将归来的身影,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般砰砰直跳。然而,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也被夜色吞噬,公交站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依旧固执地等待着。周围是偶尔驶过的汽车轰鸣声和远处孩童的嬉笑声,这些声音在我听来却格外刺耳,仿佛在嘲笑我的孤单。”
我的眼睛紧紧盯着远方,望眼欲穿,却始终不见那熟悉的身影——妈妈和妹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终于,随着一声轻轻的抽泣,夺眶而出,滑过脸颊,滴落在冰冷的站台上。
夜,渐渐深了,四周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我哭得好久,心里空落落的,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把。”
令超看了岚岚的日记本,写不起的字岚岚用拼音代替,眼睛湿润了,孩子需要母亲,半分居的生活让岚岚不能每天和母亲在一起,对孩子心灵伤害很大。令超沉思……
翠芳和令超商量,准备让岚岚转学到贡井电磁厂旁边的小学——-盐店巷小学,岚岚高兴地跳起来,但是需要解决的是翠芳要在厂里面有单独的宿舍,这样周末可以让令超前来团聚,过来和一家人团聚,不会是翠芳带着年幼多病的雨霏跑路,怎么解决住房的问题呢?翠芳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