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年的冬日,阳光虽然明媚,却也抵不住寒风中的那股刺骨之冷。晴岚,这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孩,已经踏入了小学一年级的门槛。她学习自觉,总是能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写着作业。她知道,妈妈翠芳要上班,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妹妹雨霏,生活的重担,让这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早早学会了分担。
雨霏,那个总是需要更多关怀的小生命,此刻正在厂矿幼儿园里玩耍。只要小孩能走路,就可以上这个幼儿园,而且没有托管费。这对于已经因为雨霏三次生病住院而花光了积蓄,还欠了工厂钱的苏家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但翠芳的心里,却始终压着一块大石头,她实在没钱请人照料雨霏,只能自己咬牙硬撑。
寒假终于来临,令超从外地回到了山城,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令超的心里充满了温暖。然而,这份温暖很快就被一封电报打破——妹妹令秀发来加急电报:母亲病危,速回永川。
接到电报的那一刻,令超的心情如焚。他本想带着一家老小去永川乡下看望母亲,但考虑到雨霏生病刚刚出院,身体还很虚弱,怕路上的折腾会让孩子再度病倒。于是,他决定只带岚岚一起去乡下。他想让母亲在临终前看到孙女,看到已经上学的聪明乖巧的岚岚。
父女俩踏上了去永川乡下的长途汽车。车窗外,寒风呼啸,仿佛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哀鸣。岚岚依偎在父亲的怀里,感受着父亲的温暖,她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但她的心里充满了对奶奶的思念和期待。
到了乡下,这里曾是苏家花园,一个充满欢声笑语和美好回忆的地方。但如今,这里已经物是人非。令超受时代背景所限,已经很久没有回到这里了。他望着眼前这片破败的景象,心里五味杂陈。
冬天凛冽的寒风中,令秀妹妹来接他们了。令秀在寒风中更显憔悴:满脸红肿,眼眶深陷,显然已经哭了很久。看到哥哥和侄女的到来,她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哥,你来晚了,母亲去世了……”
令超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那个曾经疼爱他、呵护他的母亲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他抱着岚岚,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岚岚也感受到了父亲的悲伤,她的小脸上写满了疑惑和不安。
他们哭了一场,然后开始安顿母亲的后事。在这个过程中,令超看到了母亲的遗容——那个曾经的大家闺秀、高官太太,如今却孤独地躺,形容枯槁在这里,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的心里充满了悲痛和愧疚,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没有在母亲生前多陪陪她。
令秀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就要回新疆了。她看着哥哥和侄女,眼里充满了不舍。她知道,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见。令超也紧紧抱着妹妹,泪水再次滑落。他叮嘱妹妹要好好照顾自己,有空就回来看看。
在回山城的路上,令超的心情异常沉重。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他想起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想起了那些快乐的时光和那些未能实现的承诺。他的心里充满了遗憾和悔恨。
岚岚依偎在父亲的怀里,她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这么伤心,但她能感受到父亲的情绪,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父亲的脸颊,试图用自己的小手为父亲擦去泪水。令超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要为了女儿撑起一片天空。
这个春节,对于翠芳和令超一家而言,笼罩在苏母离世的阴霾之下,显得格外沉重。除夕夜的鞭炮声似乎也无法驱散心中的哀伤,全家人在静默与思念中度过了一个哀伤的春节。
节后,翠芳和令超开始着手商量调动的事宜。两地分居的生活,不仅让他们的情感备受煎熬,更给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巨大的经济压力。每当夜深人静时,两人总会相对无言,心中满是对未来的忧虑与期盼。
令超决定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尝试调动工作。他满怀希望地找到了在重庆公安局工作的亲戚,然而,亲戚的一番婉言拒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他的心头。亲戚提醒他,从盐都这个中等城市调到大城市山城很难,何况他是地主官僚家庭出身,反之则相对容易些。
这个消息让令超的心情更加沉重,但他并未放弃。春节期间,翠芳的弟弟宗贤本打算来过年,但考虑到雨霏的身体状况和翠芳的经济困难,这两年都未能成行。令超心中暗自思量,如果能调回盐都,不仅能减轻经济负担,还能离翠芳的老家荣县近一些,方便照顾孤身一人的弟弟。
转眼间,寒假悄然过去。令超带着满心的期待与不舍,启程回到了盐都。一到单位,他便开始四处奔波,联系翠芳的工作调动之事。他深知,这条路或许漫长且充满艰辛,但为了家庭的幸福与未来,他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年里,翠芳和令超携手并肩,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期待着属于他们团聚的春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