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令超踏上了返回盐都的路途,心中满是对家的牵挂。小阿姨依旧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翠芳,而三岁多的晴岚,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她乖巧听话,成了家里的小帮手。
一个月后,翠芳的身体渐渐康复,她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同时也肩负起照顾晴岚的责任。暑假时,令超终于回家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转眼间,年底来临,岚岚迎来了她的四岁生日。她像个小精灵一样,在院子里和邻居的小孩们玩得不亦乐乎。晴岚长得特别乖巧,大眼睛里闪烁着纯真的光芒,深受大人和小孩的喜爱。晓晓和晓勇是她的好玩伴,他们一起捉迷藏、“过家家”,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一晃眼,晴岚快五岁了。有一天,她哭着跑回家,委屈地说她的好朋友不跟她玩了,因为晓勇说他要和亲妹妹晓晓玩。岚岚伤心地告诉妈妈,她想有个弟弟或妹妹。令超和翠芳看着女儿泪汪汪的眼睛,心里五味杂陈。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1968年的夏天,翠芳又怀孕了。这次,她格外小心,毕竟一年半前小产的伤痛仍历历在目。小阿姨汪妹身材圆润,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质朴与善良,她细心地照顾着翠芳。暑假时,令超回山城,更是把翠芳母女俩照顾得无微不至。晴岚很听话,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就会蹦蹦跳跳地跑到妈妈跟前,瞪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奇地围着妈妈转,小手轻轻搭在妈妈肚子上,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听听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在里面干嘛呢。”
秋去冬来,春节的脚步近了。汪妹要回老家,令超寒假赶忙赶回山城照料她们。可春节过后,汪妹来信说母亲病重,不能再来了。翠芳心急如焚,立刻写信,还兑了十块钱寄给汪妹。
时间一晃到了1969年3月底,翠芳即将临盆,可汪妹因家中母亲病重无法前来,令超的母亲苏母也因年迈疾病缠身来不了。这可把翠芳和令超急坏了,两人在屋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翠芳突然眼睛一亮,对令超说:“咱们问问朱大哥,看他那边有没有合适的人来照顾我坐月子?”令超听后,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连忙点头。
翠芳坐在桌前,拿起笔,手却微微颤抖着。她心里既焦急又忐忑,默默念叨着:“希望朱大哥能想到办法。”她一笔一划地写着信,把家里的难处详细地说了出来。令超在一旁看着,时不时地叹口气,额头上的皱纹都深了许多。
信写好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寄了出去,然后就是焦灼地等待回音。翠芳常常望着窗外,神情落寞,心中默默祈祷能有好消息。令超则不停地抚摸着翠芳的头发,安慰道:“别太担心,朱大哥一定会帮忙的。”
那段日子,每一分每一秒对于翠芳和令超来说,都是煎熬。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盼着能有个可靠的人来照顾翠芳的月子,让这个小家庭顺利度过难关。
很快朱大哥回信,言及爱女乐乐,年方十九,正值闲暇,愿往山城照料小姨生产。乐乐生得清秀可人,眉眼弯弯,笑起来仿佛春日暖阳,长得极像姐姐翠芬,让人心生欢喜。初见翠芳,乐乐便甜甜地唤了声“小姨”,声音软糯。翠芳拉着乐乐的手,满心欢喜。
1969年的4月,正值清明时节,雨纷纷扬扬地下着。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在磁器口医院顺利降生了。令超给她取名为“雨霏”,希望她能像雨后的花朵一样芬芳美丽。
雨菲的到来给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特别是姐姐晴岚,她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陪伴的妹妹。雨菲长得很像翠芳,一双大眼睛仿佛能说话,让家里充满了更多的温馨和欢笑。
令超在雨菲出生半个月后不得不返回盐都上班,乐乐承担起了照顾翠芳母女的重担。月子间,乐乐细心照料,翠芳感激不尽。两人常坐于窗前,话家常,笑声连连,情同姐妹。乐乐的陪伴,让翠芳的月子时光温馨而美好,小姨与外甥女之间,情谊愈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