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师卦07
——大杀四方的季历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某注】:先周部落迁徙到岐山脚下的周原以后,我们就可以正大光明地称他们为周人了,在此之前,他们仅仅是个姬姓部落。为了尊重起见,我称他们为先周部落,毕竟后来的他们以周为名。

来到周原以后的周人,承担起他们的义务:猎杀戎狄,以作人牲,所以对外战争就成了周人的日常工作。虽然在豳地的时候打不过鬼方戎狄,但来到周原之后,得到了来自位于老牛坡的崇国的全力支持,大量的青铜武器和马车源源不断地送到周原,周人的武器对戎狄的木头棒子、骨头棒子形成了代差,战斗力急剧上升。有人可能对青铜武器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青铜武器不行,下面引用一段资料,以正视听:

……所以在铁器时代以前,游牧民族很难对农耕民族造成伤害,就是因为无法获得能和青铜匹敌的材料作为武器。

看到了没?青铜武器不行,那是与钢铁制造的武器相比,与骨头木头石头相比,那就是碾压的优势了。

在青铜武器和马车的加持下,周人一开始有可能伤亡很大,但随着战争的日益频繁,聪明的农耕民族把他的智慧运用到打仗上,很快,周人就成了战场上的熟练工人。而亶父的三个儿子也成了勇猛的将领,其中季历尤其出挑。季历个子高,身体壮,作战勇猛,常打胜仗,好武的商王武乙对他也青眼有加,渐渐地季历成了大商王朝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妻子挚仲氏任的青睐也在情理之中了。自己勇猛兵多,妻子的娘家势大又是商的贵族,相形之下,两个哥哥就逊色多了,所以亶父传位季历,殆出于此。

卦辞“丈人吉”,日本国明治维新时期的易圣高岛嘉右卫门认为应做“大人吉”,且引《子夏易传》为证,余颇不以为然。考古证实,商代的一尺等于现在的16.95厘米,周代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一丈十尺,若用商尺,一米七零不可谓高,若用周尺二米三零就很高了,就算有所夸张,减到二米,也绝对是一条好汉。上古的冷兵器战争时代,人们头脑简单,兵法谋略可以忽略不计,兼之人口不多,士兵更少,指挥难度也可以忽略不计,故而身高体壮者才是主要的战斗力,冲锋陷阵,莫不一触即溃,所以卦辞曰“丈人吉”非常正确。

“能以众正”的意思是,能够率领众人打胜仗。战争中所谓的贞,所谓的正,就是打胜仗。“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的刚指的就是丈人,也就是季历。临战则身先士卒为中,众人随之为应,行险指打仗,顺指胜利。“毒天下”就是攻伐天下。

大象辞的意思是,民多则兵多,兵多才能打胜仗。

【卦义】:师卦。打胜仗。大高个吉祥,没有灾难。

【彖义】:军队,由众人组成。军队的正道就是打胜仗。能率领众人打胜仗,就可以称王于天下了。季历临战则身先士卒,众人随之而前进,逢战必胜,凭借这些来攻伐天下百姓又乐意跟从,结果很吉祥,还会有什么灾祸呢?

【大象义】:大地里面藏着水源,就像民众中藏着兵源,取其象就是师卦。君子由此领悟到,要容纳百姓,畜养民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某注】:周人要捕猎戎狄,首先要建立一支军队。而建立一支军队的首要事情是什么呢?亶父和他的儿子们把握到了问题的本质——不是青铜武器和马车,而是强有力的组织性。换句话说,一支军队和一群农夫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于是初六爻强调了军纪的重要性。强有力的组织性的外在表现就是严厉的军队纪律。

【爻义】:军队出动要用军纪约束,军纪不好,凶险。

【小象义】:军队出动要用军纪约束,丧失军纪必然凶险。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某注】:“在师中吉”,就是卦辞的“丈人吉”。彖辞的“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说的就是大高个季历率领军队,屡战屡胜,如有神助。因为屡次击败戎狄,捕获的人牲多所以季历屡屡被商王武乙嘉奖。“怀万邦也”直译出来是怀柔万邦,在这里的意思是,怀柔众多部落,真实的含义是,季历征服了大大小小、远远近近很多羌人、戎狄的部落,使周部落的势力一步步壮大起来。(这些羌人部落或多或少与周人沾亲带故,不管了,部落之间不讲亲情,只讲利益。)

历史资料有这样的记载:“古公死后,季历继承了君位。他对内继续执行古公时实行的发展农业的政策,对外争取团结各国诸侯,周族的力量渐渐发展强盛,先后打败了西部鬼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基本上击退了来自西北的游牧部落的威胁,巩固了周人在渭水中游的统治。

那时,季历为了争取强大的商王朝支持,在商王武乙三十五年与商王朝改善了关系,亲自到商都朝歌去觐见武乙。武乙十分高兴,赏给了王季30里的大片土地,还赏给他10双美玉做成的大璧和8匹好马。”九二爻印证的就是这件事。

【爻义】:统率军队,又能身先士卒,吉祥没有灾难。君王多次赐命嘉奖。

【小象义】:统率军队,又能身先士卒,吉祥,是因为受到了上天的宠幸保佑。君王多次赐命嘉奖,是因为季历征服了很多部落。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某注】:征战日久,终于碰到硬茬子了。《竹书纪年》曰: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死伤的战士一车一车地往后拉。

【爻义】:军队有时会载尸而归,凶险。

【小象义】:军队有时会载尸而归,说明完全没有功劳可言。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某注】:打不过人家,就退兵,驻扎待援,这不丢人。这符合战争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就是了,下次再打。

【爻义】:军队后退驻扎,没有灾难。

【小象义】:后退驻扎而没有灾难,说明季历没有失去常规。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某注】:田有禽,比喻进犯的戎狄就像糟蹋庄稼的鸟兽。利执言,以执言为有利,意思是,捉住他们,向商王文丁献捷是有利的。《竹书纪年》记载:文丁四年,他又领兵征伐余无之戎,商王太丁(文丁)因而封季历为商的“牧师”,即商朝西部的众诸侯之长这一段记载印证的就是六五爻和上六爻的内容。

长子帅师,意思是季历率领军队大获全胜。弟子舆尸,意思是季历的两个哥哥泰伯、仲雍因为坚持仁义,吃了败仗。

有人会问,季历不是弟弟吗?怎么成了长子?因为九二爻是本卦中唯一的阳爻,和六五爻正应,都在互卦震卦之中,震为长子,也为太子,太子之下,皆为小弟。说明这个时候亶父已经正式把季历立为继承人了。

以中行也,意思是季历抓住了战争的规律,就是不择手段地打败敌人。使不当也,意思是他的两个兄长,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奢谈仁义,结果招致失败,死伤甚众。坤为仁义倒震为艮,艮为弟子,也为固执,坚持,战争是杀戮的学问,坚持仁义就会凶险。

【爻义】:田地里有禽兽,适宜把它们捉住并汇报,没有灾难。太子率领军队打了胜仗,弟弟们吃了败仗载尸而还,坚持仁义,会有凶祸。

【小象义】:太子率领军队打了胜仗,是因为他遵循了战争的规律而行动。弟弟们吃了败仗载尸而还,是因为不恰当地使用仁义。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某注】:《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文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这就是“大君有命,开国承家”。这是商王文丁酬其功劳,故曰“以正功也”。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泰伯虞仲因为大败没有功劳,所以被排斥在封赏之外。“必乱邦也”,意思是,他们二人在大争之世,滥用仁义,一定会祸乱国家,所以不但不能封赏而且要把他们撵出国家的权力中心,让这样的老好人掌握权力太可怕了。

推测他们二人的下场,最大的可能是被赶到周围的羌人部落,从事后勤工作和少数民族的安抚工作,不可能远赴江浙一带建立吴国。据《韩诗外传》记载,后来亶父病重,二人回来看望老父,季历又让国二人。看到这些,我就纳了闷儿了,假如二人在江浙建国,山川遥远,他们二人是怎么知道他老爹病重的?这只能说明,一是他们并没有远离,二是他们一直与周国互通消息。有人考证说,他们二人跑到今天陕西省陇县的吴山,距离周原很近,在岐山的西面,大约二百里地的地方。信哉此言。

【爻义】:商王文丁颁赐爵命,封为诸侯可以开国,封为大夫可以立家,小人则不可重用。

【小象义】:商王文丁颁赐爵命,说明这要按照军功进行封赏。小人则不可重用,是因为他们一定会使国家动荡不安。 9TyyORIg9gkNoGceBBmNa4dtG6CH1lk/zohrL9Jvh2lD/+t/OympVBBKDeVoDo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