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需卦05
——古公亶父的等待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某注】:不窋领着儿子鞠从今天的山西省襄汾县迁移到了今天的甘肃省庆城县,后来他的孙子公刘又迁移到了今天的陕西省长武县,然后在那里定居了八代人,从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一直到古公亶父。他们积极地和当地的部落通婚,通过婚姻关系来加强当地土著对他们的认同感。他们既能操持旧业种植粮食和蔬菜,又能因地制宜,向当地的旧居民学习发展畜牧业,饲养大量的马牛羊,所以相对于当地的土著,他们的日子应该是过得不错的。从夏末到商末,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周人的先祖不但在豳地扎下了根,而且繁衍壮大。

又,从距今4000年开始,全新世大暖期逐渐结束,中国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地区首先受到影响,气候呈现从暖湿逐渐干凉的趋势。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居住在中国西北部更加往西往北的游牧部落,他们会更冷的,所以他们一波一波地南下,成为中国北方长期的边患。既劫掠了古公亶父的部落,后来又灭亡了西周。所以在坤卦讨论“履霜,坚冰至”的时候,我们就提到了,在先周部落由豳地迁到周原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气候的逐渐转冷,还要考虑游牧民族的逐渐入侵。不同于坤卦的简略,这一切在需卦里就有了详细的描述。

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须的意思是等待,等待什么?等待救世主,等待变得强大。这个答案联系先周部落当时的生活环境就可以知道了。在弱小的时候,先周部落受尽了欺负。“险在前也”,一方面这个险来自于周围的部落,先周部落毕竟是个外来户,还是个有钱的外来户,所以说,眼红他们财富的部落不在少数。在扎根的过程中,先周部落肯定付出了不少的代价。跟临近部落起了争执,有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忍让;另一方面这个险来自于游牧民族的南下劫掠,毕竟他们距离陕北清涧县的鬼方国都也不是很远,也就1000里左右,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绝对是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而先周部落却要在被烧杀抢掠之后,还得忍气吞声。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接着作者盛赞了“刚健者”——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在这种情况下,弱小者无力抗争,只能认命,只有刚健者才能战胜周围的部落,战胜南下劫掠的游牧民族,从危险中脱身而出,而不至于走向穷途末路。而刚健者就是拥有强大武力的人啊。这几句话反映了当时先周部落在武力上的弱小和对拥有强大武力的渴望。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把卦辞在这里重复了一遍,表现了作者极其喜悦的心情,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先周部落的文明程度和对戎狄的不屈抵抗被商王武乙看中了(有孚),从此以后周人就走上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光亨),紧跟商王的步伐,坚定不移地执行商王的路线方针,就会有说不完的好处(贞吉)这是因为商王武乙是大商的君主,他是一个讲规矩的人,赏罚分明(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商王武乙把周原许诺给我们,周原是一个温暖的地方,那里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耕,我们只要抛下这个受尽屈辱的豳地,渡过漆水沮水,就能收获一个新家园。

【卦义】:需卦。先周部落有美德。追随商王武乙的道路光明通达。坚定不移的追随就会吉祥。适宜渡过大河。

【彖义】:需卦,是等待的意思,因为危险就在前面,还克服不了。只有刚健有力的人才不会陷入危险之中,在精神上和行动上也不会处于走投无路的困境。需卦。先周部落有美德。追随商王武乙的道路光明通达。坚定不移的追随就会吉祥。商王武乙高居君主之位,他为人正直,并且处理事务合乎中道。

【大象义】:云气上升到天空,等待成雨,取其象就是需卦。君子由此领悟到,面对险境,无计可施的时候,只能等待,等待事情出现转机,等待自身变得强大,而在等待的过程中,要通过饮食宴乐来使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某注】:郊,是郊野,放牧马牛羊的牧场。这里是先周部落的传统势力范围,各种地理情况都已摸熟,野兽也已赶走,没有危险。“不犯难行也”,意思是没有去情况不熟悉的草场或者跟其他部落有争议的地方。“未失常也”,恒常是同义词,意思是没有违背常规,没有去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总而言之,没有出去惹事,就不会招来危险,说明先周部落在为人处事方面很是小心谨慎。

【爻义】:在郊野等待,适宜在固定的牧场放牧,没有灾难。

【小象义】:在郊野等待,说明牧人没有冒险前进。适宜在固定的牧场放牧,没有灾难,说明牧人没有违背常规。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某注】:沙是河滩,是先周部落传统的渔场,这里比郊野更远了。这一天,他们在捕鱼时与邻近部落发生了冲突。临近部落的人仗着脸皮厚,企图在这里分一杯羹,但由于这里依然是先周部落的传统地盘,先周部落的人理直气壮,寸土不让,争执吵嚷一番后,临近部落的人就灰溜溜地走了。“衍在中也”,衍是繁衍,意思是鱼类在这里的水中繁衍把外人赶走了,当然“以终吉也”。

【爻义】:在河滩上等待,和邻近部落有言语争执,最终吉祥。

【小象义】:在河滩上等待,是因为鱼类在这里的水中繁衍。虽然和邻近部落有言语争执,最终还是以吉祥收场。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某注】:这里的环境依然是临水,只是由河滩转移到滩涂沼泽罢了,距离部落更远了。在这里,先周部落的人挖蚌摸螺捉泥鳅,采摘菰米莲藕菱角等各种水生植物。从事这种工作的往往女人居多,所以“致寇至”是很正常的。因为相邻部落往往有通婚的习惯,所以他们不会觊觎先周部落的女人,所以这个寇应该是《史记》里记载的薰育戎狄——“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他们避寒南下,到处劫掠,游荡到了陕北,所以说“灾在外也”。“致寇至”的意思是,这么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在野外干活,对于薰育戎狄来说,无疑是饿狼看见了一群小白兔,小白兔自己就是致祸之由。由于这几个薰育戎狄只是前哨,再加上这群人里面多少会有几个成年男人,他们见这几个身穿皮袄、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骨头棒子、背着弓箭的陌生人,不像善类,先是把女人们召集在一起,暗中戒备,然后再与他们礼貌地交涉,虽然语言不通,但也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先周部落的采摘大队平安撤回了部落,故曰“敬慎不败也”。

【爻义】:在泥沼里等待,招来了强盗。

【小象义】:在泥沼里等待,是因为灾祸来自部落外面。因为我的原因招来了强盗,恭敬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某注】:首次接触,先周部落虽然全身而退,但是也暴露了部落的踪迹。薰育的前哨回去后召集了大批的人马杀向了富庶的先周部落,企图抢走女人和牲畜,先周部落当让奋起反抗,于是鲜血洒遍了每一个场所——泥沼、河滩、牧场、庄稼地乃至部落聚居的地窝子或者窑洞。奈何薰育人多势众,又精于作战,先周部落敢于反抗的男人纷纷被杀死。于是古公亶父屈服了,命令男人们放下农具,不要抵抗,命令藏在地窝子或者窑洞里的女人孩子出来投降,让大家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古公亶父的顺从让薰育很满意,薰育的本意也不是抢一把就走,而是企图在陕北建立鬼方之国(陕北的清涧县李家崖文化遗址)。这样一来,圈养陕北的华夏土著,慢慢地薅羊毛,才符合他们长期的战略规划。

【爻义】:男人在血泊中等待,女人从洞穴中出来。

【小象义】:男人在血泊中等待,是因为打不过人家,就要驯顺地听命于人。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某注】:屈服了的古公亶父命令众人收拾好伤亡者,大开宴席,尽量满足薰育的胃口,企图讨得他们的欢心,女子、财物、牲畜、粮食一概供应,所以这顿酒席喝得那是宾主尽欢。先周部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换得了苟延残喘,这是奇耻大辱,这也是先周部落被商王武乙招安的原因,更是想变得强大的动力,也是后来季历逮着戎狄往死里打的原因。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这次被掠走的女子中绝对有古公亶父的女儿,季历的亲姐妹。

“贞吉”“以中正也”,这两句话很值得琢磨。都已经如此的卑躬屈膝了,怎么能称得上“贞吉”“以中正也”?只能说,在弱小的时候,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讨得敌人的欢心就要贞,活下去就是吉,卑躬屈膝就是中正。古公亶父的背后是整个族群,他要考虑的是族群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不能由着性子与敌人血拼到底。因为弱小,为了活下去,所以再屈辱也得忍。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强大,就有希望报仇。

所以这酒食,不但要给敌人吃,自己也得吃,还得笑着吃,还要把身体养的好好的。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智慧啊。

【爻义】:在酒席上等待,坚持卑躬屈膝就会吉祥。

【小象义】:在酒席上等待,坚持卑躬屈膝就会吉祥,是因为这种行为是正确的且唯一的。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某注】:薰育戎狄的大举南下,大肆侵扰,惊动了商王武乙,于是武乙率军出征,与薰育展开了大战。在此期间,经过考察,在西部的部落中,他看中了文明开化程度较高且抵抗过薰育戎狄的先周部落。在崇侯虎和另一位大臣的陪同下,商王武乙来到了古公亶父的窑洞。古公亶父毕竟祖上也是搞过政治,且被政治搞过的,他还是有一定的政治素养的。他敏锐地觉察到了商王武乙的诉求正符合先周部落的渴求,双方利益一致。他恭恭敬敬地接待了武乙一行三人,献上最好的礼物,并替三个儿子做了引见,武乙也审视了他的三个儿子,其中对身高体壮、年轻英俊的季历最为欣赏。最终武乙把位于岐山县的周原赐给先周部落,作为先周部落卖身投靠的安身立命之地。至于锋利的青铜武器和战车,那当然是应有之义。而对先周部落的要求只有两个,也可以说只有一个:多杀薰育戎狄,多进献人牲。受尽了屈辱,渴望变得强大的古公亶父当即答应迁移部落,作大商的西(忠)部(实)屏(走)藩(狗)。但是《史记。周本纪》上却不是这么说的: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

“虽不当位,未大失也”,小象辞的这句话和《史记。周本纪》中的“乃与私属遂去豳……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这句话值得合在一起,研究一番。“虽不当位未大失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的先周部落应该隶属于一个像部落民主联盟一样的组织,凡是大事应该交由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投票决定。而投靠大商还是投靠薰育戎狄,这就是大事。然而商王武乙却只找上了先周部落的古公亶父,而古公亶父也越过部落联盟会议私自答应了下来。这就叫“不当位”,但是这样做对先周部落很有好处,尽管不合乎规矩所以“未大失也”。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恪守规矩的部落肯定不会追随他,就是本部落中的那些恪守规矩的人也不会追随他,当然,所有部落中,那些不想被压迫被剥削的人肯定会去追随他。这样古公亶父领着本部落忠实于自己的人和其他部落追随自己的人来到了周原。

【爻义】:进入洞穴中,有不请自来的三个客人到了,尊敬他们,最终吉祥。

【小象义】:不请自来的客人到了,尊敬他们,最终吉祥,是因为古公亶父私自投靠商王武乙的行为,虽然越权了,但没有大的过失。 +y5If8002/OLKoqYXYu24tWaK8sW/KUob2n5DwPfaHFIrGnnHbd7DnUhpoLp6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