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某注】:“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彖辞的这几句话是解释卦辞“元亨”二字的。不同于乾元的“乃统天”,坤元则说“乃顺承天”,故而这一段的意思是,乾元如父,坤元如母,坤元上承乾元,从这里开始坤元具化为大地,大地孕育化生万物,使万物欣欣向荣。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彖辞的这几句话是解释卦辞“利牝马之贞”的。像乾卦以龙为喻一样,坤卦以马为喻。龙得其时,马得其地。以地喻周人的生活环境,以马喻周人,周人在大地上迁移不定,行走不止,最终走向整个天下,走向成功。贞,由正固引申为正道。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彖辞的这几句话是解释卦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的。这里的君子,就是上一句“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里的马的本体意思是,周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走过弯路——投靠代表更高等级文明的大邑商,然而比附之路随着季历被杀而断绝,周人醒悟,人最终还是得靠自己。“后顺得常”,指的是顺从了天道才找到了永远正确的道路。天道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啊。卦辞里的“主”字,通常解释为主人,实则大谬,其实它就是就是彖辞里的“道”字和“常”字,可以解释翻译为主旨、关键、真谛等词语。至于周人曾经的主人大邑商,彖辞把他称之为“朋”,“东北丧朋”的朋,周史认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至于曾经的依附关系随着季历的被杀,已经恩断义绝,主人一词休要再提。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彖辞的这几句话是解释卦辞“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意思是,周人从西面、南面得到帮助,共同谋划大业,因为周的先祖后稷本来就是出身羌人,大家有同宗之义;然而最大的臂助却不在这里,而是来自于秦岭之南、汉水谷地西面的褒国,真的在岐山的西南面啊。
据360百科介绍:
褒国,国君为有褒氏,姒姓,夏伯禹(大禹)的儿子,夏后(即王)启是兄弟。有褒氏在今天的汉中市以北,在汉中盆地西部,地域包括汉台区、勉县(有褒城镇)、留坝县。有褒氏其人聪明睿智,勤劳勇敢。北部有褒河。
最著名的人物是西周亡国之君周幽王第二任妻子褒姒。史记记载褒姒是弃婴,周幽王第二任妻子,但从褒姒的名字规格(国姓加国君姓,应为褒国国君之女)和周天子婚姻传统(历来和夏朝贵族褒国世代友好并联姻,如周文王娶太姒,太姒为周武王和周公之母),以及褒姒的儿子名为伯服,伯意味着他是长子。申候为了女儿申后和外孙周平王,勾结犬戎攻打周王室,并杜撰烽火戏诸侯、千金买一笑。
古代诸侯国:因佐理大禹治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历经十余载,终于完成了大禹治理洪水,拯救华夏子孙于水深火热之际。有褒氏作为大禹的儿子,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今天汉中市以北,建立了诸侯王国。享国时间悠久,历经夏、商、周三朝。大概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遗风尚存,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妇女执掌国是,国君的作为惟母亲、祖母之命是从。
褒国现今位置:据有文字的记载,汉中最早政权是褒国。褒国是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第一个王朝“夏后”所封的同姓诸侯国。《史记·夏本纪》:禹“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清代嘉庆《汉中府志》载:“禹封其子为褒君,是有褒国。”立国之地在今汉中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都城在今汉台区河东店东三里骆驼坪。自夏末起,经历殷商、西周,到东周初期亡国,延续长达一千数百年之久。此期间,尤其是西周时,褒国雄居秦岭以南,为“南国领袖”。
从城固、洋县出土的大批商代青铜器及其冶炼窑可以看出,褒国在冶炼、农业等方面,其生产技术水平不亚于关中及中原等殷商周政权中心区域。
周武王伐纣时,南国诸侯褒、蜀、巴、庸等均参与伐纣之师。
古褒国文献资料
城固、洋县两地出土的铜器品种多样,有礼器鼎、璋;有日用器:瓿、垒、觥、钫、尊;兵器有戈、斧、戚、镞、镰形器;还有面具、铜件等杂器。
综合以上材料,根据划线内容,可以推知,如果不讲数理,只讲义理,“西南得朋”就是从褒国等诸侯国那里得到帮助。这下大家可以知道,文王灭崇之前,武器的主要来源是哪里了。
向北,包括原先豳地那里的陕北(陕北清涧县李家崖文化遗址是鬼方国都),捕获包括羌人在内的人牲(这里的羌人是周人曾经的邻居好友,但最后依附了犬戎)献给东方的大邑商,逐渐壮大,后来向东与原来的主人大邑商翻了脸,最终夺了商的天下。故曰“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彖辞的这几句话是解释卦辞“安贞吉”的。意思是,周天子要安于正道,坚守正道,这样统治范围就会广阔无边,就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最终就会吉祥。
大象辞是对卦辞“安贞吉”的深化,如果想要天下长治久安,君子就要厚植道德,像大地那样承载养育万物。(这样既有德,又有功,近乎道矣。我怎么感觉这几句话有老子的味道。)
【卦义】:坤卦。创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前往时,起初迷失了道路,后来才找到了真谛。利于在西面、南面得到朋友,并在北面、东面丧失朋友。安于正道就会吉祥。
【彖义】:广大啊,坤卦所代表的元气,万物借助她而得以生成,是因为她上承天道。她所具化的大地厚重宽广,不但承载了万物,而且满足了万物无穷无尽的需求。她胸怀广阔,无所不容,她长养万物,并使之欣欣向荣。有别于水陆空三栖的龙,母马属于大地上的生物,能够在大地上行走不止;她性格柔顺,只是循行奔走在宽广的大路之上。君子在前进时,起初迷失了道路,后来顺从了天道,才找到一条永远正确的发展之路。在西面南面会得到朋友的帮助,是因为大家既是同类,又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前行。在东面北面会丧失朋友,最终却会有喜庆的事情。坚持走正道,就会吉祥,是因为君子的美德无边,与之相应,统治的疆域也会无边。
【大象义】:大地的形势宽广厚重,君子有感于此,如果想要天下长治久安,就要厚植道德,像大地那样承载养育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二字为衍文,当删),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某注】:从距今4000年开始,全新世大暖期逐渐结束,中国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地区首先受到影响,气候呈现从暖湿逐渐干凉的趋势。不窋居住在甘肃庆城县,公刘(也有人说是公刘的儿子庆节)迁到陕西长武县,最后古公亶父迁到陕西岐山县的周原。不光地理位置一路由北而南,气候也越来越暖和,宜居,宜农业生产。以下的地图和数据可以作为证据。
现在的数据,庆城县年平均气温9.4℃,海拔1011——1623米;长武县年平均气温9.5℃,海拔847——1274米;岐山县年平均气温11.9℃,海拔495——2160米。想来在4000年前也会存在同样的地理气候差异。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居住在中国西北部更加往西往北的游牧部落,他们会更冷的,所以他们一波一波地南下,成为中国北方长期的边患。既劫掠了古公亶父的部落,后来又灭亡了西周。所以讨论“履霜,坚冰至”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气候的逐渐转冷,还要考虑游牧民族的逐渐入侵。
这是周人迁到岐山周原之前的事儿。
【爻义】:脚下踩到了霜,就该知道坚冰一定会出现。
【小象义】:脚下踩到了霜,这是因为气温开始下降了。气温下降,白露为霜,气温再降,河水成冰,根据这个规律便可推知,坚冰一定会出现。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某注】:这是对古公亶父由豳迁岐一事的描述。具体指古公亶父率领部落之民扎竹筏渡过石川河的情景(《诗经》云:“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想要渡过大河,就要把笔直的竹子编为方筏,不熟悉操舟之术也没有关系,因为竹筏宽广如大地,操纵起来没有难度。“直方大”,是对竹筏的描述;“不习,无不利”,是对操筏行为的描述。
【爻义】:竹筏子又直又方又宽大,不用练习操舟之术,也能无所不利。
【小象义】:周人能迁移成功,是因为竹筏子又直又方(能载很多人和物);不用练习操舟之术也能无所不利,是因为竹筏子宽广如大地,易于操纵。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某注】:同乾卦的九三爻所指一样,这是定居周原以后的事儿,对季历大杀四方的描述,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九三爻说的是季历的勤奋工作,这里说的是季历有本领,有才干,为商王到处征战,屡屡获胜,不居功,不自傲,不但得到了商王的很多赏赐,而且地盘一步步扩大。“含章”,蕴含才德之意,“可贞”,能够坚持正道之意,当时周人的正道就是忠心耿耿地为商王武乙效命。“以时发也”,意思是待时而动,寻找机会展露才干具体指季历随从商王讨伐犬戎的各个部落。“知光大也”,意思是古公亶父和季历都知道抱紧商王武乙的大腿是当时周人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
【爻义】:季历富有才干虽然不能施展,但是要坚定为商王武乙效命的决心。一旦有机会跟随商王征战,只要不居功,不自傲,就会有好的结果。
【小象义】:季历富有才干虽然不能施展,但是要坚定为商王武乙效命的决心,是因为只要找到机会,季历就有用武之地。一旦有机会跟随商王征战,要知道这是周人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某注】:这是季历到周文王时期。“括囊”,意思是扎紧口袋,比喻当时周人“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埋头发展,默默地壮大实力。“慎不害也”,意思是谨慎小心就能远离祸害。可惜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祈愿,或者说这是周人从季历被杀,伯邑考被献祭中,得出的沉痛的经验教训。季历和伯邑考太优秀了,太光彩夺目了,让商王起了猜忌之心,动了杀心。所以周史在这里告诫后人,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千万不要高调。
【爻义】:扎紧口袋,没有灾难,也没有赞誉。
【小象义】:扎紧口袋,没有灾难,是因为只有小心谨慎才能免除灾祸。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某注】:这是周武王到周宣王时期。周人已经取代大邑商,据有整个天下。“黄裳”则是指周天子的服饰颜色。据记载,周天子冠黑色,上衣黑色,裙裳是赤黄调和的颜色,蔽膝为红色,鞋子为红色。“文”,文明、才德之意;“中”,内心之意;“文在中也”,意思是周天子的内在具有崇高的才德。言外之意,周天子坐天下,不是靠拳头,而是靠才德。
【爻义】:(周天子)穿着黄色的裙裳,最为吉祥。
【小象义】:(周天子)穿着黄色的裙裳,最为吉祥,是因为周天子的内在具有崇高的才德。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某注】:周幽王与儿子姬宜臼沙场相见,姬宜臼阵前弑父,如二龙相斗。“其道穷也”,意思是周幽王失德,君道、父道尽废。
【爻义】:两条龙在原野上争斗,流出了黑黄色的血液。
【小象义】:两条龙在原野上争斗,是因为周幽王的君道、父道已经走到了尽头。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某注】:用,使用、考察之意。六,阴爻之意。考察周人由弱转强,再由盛转衰的地利,周史不胜唏嘘,所以用六也是用来总结经验教训的。这个经验教训就是“永贞吉”——永远走正道就会吉祥,同时也呼应了卦辞的“安贞吉”和大象辞的“厚德载物”。“以大终也”,意思是长盛不衰。大就是“利永贞”的利,就是“安贞吉”的吉。这里的正道就是乾卦用九的谦卑下人。否则,为君难,为父也不易。
【爻义】:考察坤卦的六个阴爻,得出结论:利于永远走正道。
【小象义】:考察坤卦的六个阴爻,得出结论:利于永远走正道,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