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某注】:周成王姬诵的一生,是因人成事的一生,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者,他的一生过于短暂,只活了35岁,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大事;二者,他爹给他留下的辅弼大臣既长寿又牛掰,如叔父周公姬旦、召公奭,外公姜子牙、外族重臣太史佚,这四人合称“周初四圣”,其中召公奭甚至都辅佐过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具体事迹大家可以去百科查阅。总而言之,成王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但是,《周易》却把这种因人成事的行为做了哲学意义上的发挥,叫同人——与人和同。依赖家人,依赖族人叫没出息,但如果依赖全天下的人呢?如果全天下的人都乐意让你依赖呢?那就叫圣天子了。卦辞里有一句“同人于野,亨”,但是看爻辞,成王只做到了“同人于郊,无悔”。至于“同人于野,亨”的理想状态,被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做到了,所以有了四十年的“成康之治”。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成王即了天子位,因其年幼,所以要依靠刚健有力的周公姬旦。所以,如果从爻位上来说,六二爻才是姬诵,九五爻是周公啊。对周公的称呼,摄政后面加个王字,也许会更加准确。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这种亨通、利涉的状态只有周公姬旦才能做得到,故曰乾行也,所以可以翻译成“在原野上作战,只有周公旦才能聚合众人,通达,适宜涉险越难。”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这几句话是对周公旦的赞美,不光赞美才能,还特别赞美了他的品德中正,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一统天下,使天下人归心。
大象辞的意思是,面对强大的敌人,要求同存异,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建立最广泛的联合阵线。与,结交之意。类,归类之意。
【卦义】:在原野上聚合众人,通达。适宜渡过大河,适宜君子坚守正道。
【彖义】:同人卦中,柔顺的六二爻得到了合适的位置,也采取了适宜的行为,又能与乾卦的九五爻互相应和,这就叫与人和同。同人卦说:“在原野上聚合众人,通达。适宜渡过大河,适宜君子坚守正道。”这是说九五爻的行动发挥了作用。秉性文明而又刚健行为中正而又互相配合,这是君子所行的正道。只有这样的君子才能与天下人心意相通。
【大象义】:天与火本是不同类的事物,但是天在上,而火性炎上,那么天就亲近结交火,这样两者就可以归为同类,取其象就是同人卦。君子由此领悟到,要辨析异同,归类事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某注】:这个门解释为小家之门,是成王和他母亲的小家,实在不明白,大家可以想一想过去的大家庭,兄弟几人成家后还住在一个大院之内的情形。成王依靠他的亲叔叔周公旦代行国政,就叫同人于门。又谁咎也,意思是依靠自己的亲叔叔,在实行宗法制的周朝,这是天经地义的,总比依靠外人放心吧?
【爻义】:在小家之门外与人和同,没有灾祸。
【小象义】:走出小家之门与人和同,谁又能责怪他呢?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某注】:依靠同宗之人,指的是召公奭等人。天下未定,人心不稳,成王和他的母亲惶惶不可终日,总觉得有刁民要害他们孤儿寡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母子三人也不敢依靠同宗之外的人啊。召公奭虽然不如周公旦关系亲近,但是毕竟同宗,一笔写不出两个姬字来。但是这样一来,就会断绝人才们的仕进之路,最终就会招致无人可用的局面,所以说“吝道也”。幸好周公旦广揽人才,纠正了这个弊病。
稍微补充一下姬奭的资料:姬奭,姬姓,名奭,又称召公(一作邵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姬奭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今北京),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北燕)。但他派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任职,辅佐朝廷。因采邑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召公奭。是燕国第一任君主(一说是姬克)。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姬奭担任太保。姬奭执政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爱戴。他曾在一棵棠梨树下办公,后人为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中曾称颂此事。周成王死后,姬奭辅佐周康王,开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为周朝打下延续八百多年的坚实基础。
【爻义】:在宗族里与人和同,困难。
【小象义】:在宗族里与人和同,这是自找困难的做法。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某注】:九三爻、九四爻、九五爻,这三个爻的爻辞是对成王依靠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的描述,一句话,敌人实力太强大,远胜自己,经过艰苦的斗争,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平定了叛乱。
下面是三监之乱的一些资料:三监之乱是最早的诸侯叛乱,发生在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以后,攻下了商国都朝歌,纣王被迫自焚而亡。因为商的贵族仍保存很强的实力,为了加强巩固统治,加强控制,周武王仍然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继承王位,统治殷商的国都但武王又不放心,怕这是放虎归山,于是安排了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商国都周围的三国,监视武庚的一举一动,总称“三监”。不久后,周武王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姬诵继位也就是周成王。由于成王还很小,不能处理军国大事,而且天下刚平定,各种势力都在盯着周政权,出于大局考虑,周公代替周成王行使军政大权。
这件事情被管叔、蔡叔、霍叔知道了,三人因为猜忌和嫉妒,就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旦想要谋害周成王,并窃取王位。谣言传得沸沸扬扬,周成王年龄小不懂事,刚开始也怀疑了周公。于是周公和成王进行谈话,告诉他自己没有夺取王位的野心,让他不要听信小人的话,要顾全大局。成王听后十分感动,消除了误会。(实际上是跟召公奭等有权势的大臣解释)
三监为了打倒周公旦,想一起造反,可他们三个实力又不够,于是三监拉拢武庚和他们一起造反。而武庚早就等着这样的机会,虽说武庚在表面上表现出臣服,但心里恨透了周王,所以听到这事,觉得自己也许会翻身,就跟着“三监”一起出兵。他们还串通了淮夷、徐夷、奄人等部落在成王元年起兵反周。
三监和武庚联合叛乱的消息传到镐京后,成王和大臣们都惶惶不安。周公为了平叛三监之乱,就决定出兵东征,不料遭到了反对,因为大臣们觉得叛军声势浩大,地形也很有利,认为东征的胜算不大,不如去讲和,让周公将位子还给成王,叛军自然就没有理由起兵了。但周公认为三监已经勾结了武庚,肯定另有所图,毅然决然地出兵东征。数天就集合了八万士兵,战将百员,出兵前周公还写了誓词,就是《大诰》,说明这次东征的意义强调东征时巩固政权的唯一选择,自己定会拼尽全力完成。这时,太公吕尚入宫请战,说自己愿意领兵东征。周公很感动说太公你忠心耿耿,我姬旦没齿不忘,但是这次我要亲自去,当初是我推荐武庚为殷侯,现在他恩将仇报,我必须亲自杀了他。还有管叔、蔡叔说我谋反,我就要问个清楚。不过,军师这个位子是留给你的,淮夷、徐夷、奄人这些部落也交给你去处理。
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东征军终于平定了叛军。武庚和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霍叔被削职贬为庶人。另一边吕尚也解决了淮夷、徐夷、奄人等部落。
【爻义】:在草莽间埋伏军队,登上高陵观察敌情,三年不敢兴兵交战。
【小象义】:在草莽间埋伏军队,说明敌人实力强大,不敢正面交战。三年不敢兴兵交战,说明要安全稳妥地行动,不敢贸然进军。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某注】:这应该是对攻打朝歌的描述,纣王之子武庚盘踞在此,考古发现,朝歌是有城墙的。只是周军爬上城头之后,没遭到很激烈的抵抗,然而敌人却步步后退,周公旦观察了一下情况,发现敌人退而不乱,原来是想引他们打巷战。那个年代,攻城战都很少见,更不用说巷战了。直到今天,这巷战的胜利也是拿人命填出来的。所以这巷战的战法连周公自己也不会。战法不会,地理陌生,敌情不明,周公旦怕全军陷进去,不顾将士请命,群情激奋,主动下令退兵,保存实力。看不出武庚还挺有心眼儿,差点儿让他以小博大,咸鱼翻身,幸亏周公没被胜利冲昏头脑,及时下令撤退了。
所谓“其吉,则困而反则也”,这个则就是战争的最高法则——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吉,就是懂得进退,该撤就撤。
【爻义】:虽然登上城墙,却发现不能够攻下城池,也发现不应该继续进攻,(撤退)吉祥。
【小象义】:虽然登上城墙,按道理分析不可能攻下城池。它的吉祥,是因为遇到困难就及时返回到法则上。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某注】:困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大家合力打下了朝歌,几路盟军胜利会师。盟军是从哪里来的?曰拉拢来的。拉拢的条件是什么?曰封侯。大家肯相信吗?曰肯。为什么肯相信?曰周公旦中直,中指他居于摄政王之位,直指周公旦说话算话,先给了一些好处具体打法是什么?一路盟军承包一段城墙,最后大家在王宫会师。这样的打法有什么好处曰不用死自己人,死的全是雇佣军,周公旦只需要付出一些兵器、粮草和不值钱的土地、爵位即可。荀子在他的著作中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看来这18个异姓诸侯国就是雇佣军的来源。
【爻义】:与人和同,起先号啕大哭,后来欣喜欢笑,几路大军攻下城池,大家胜利会师。
【小象义】:与人和同的先决条件是周公旦居位中正,品德正直。几路大军胜利会师,说明已经攻下了城池。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某注】: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丰地养老,不久得了重病,病终前,周公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之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之侧,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同人于郊的意思是,成王为周公旦送葬,虽然成王尽情尽礼,可以说是无悔了,但是和同天下人的心愿没有完成,换句话说,成康之治只是开了个头,还未大成,天下还不安定,故曰“志未得也”。
【爻义】:在郊外与人和同,没有悔恨。
【小象义】:在郊外与人和同,说明和同天下人的心愿还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