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泰卦11
——周武王的两次伐商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某注】:周文王被释放归国后,六七年后就驾崩了,周武王姬发就继承了父志,以翦商为己任。先后进行了两次翦商行动,第一次虎头蛇尾地结束了,史称“孟津之会”,第二次成功了,史称“牧野之战”。史书和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多有表现,余不赘言。单就卦辞、彖辞来看,武王的两次伐商,特别是第二次,万事俱备,东风正盛,一举克商,故而通泰。所谓“小往大来”,意思是伐商之前,武王集团里无德无才的小人越来越少,有德有才的君子越来越多,上下一心,君臣同德,故而能够顺天应人,克成大业。

大象辞说,天地的本职工作是化生万物并使他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现在天地失职了,祂的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武王作为天选之子,要替天地行使职责,使人间恢复正常秩序。说句人话,老天爷失职了,武王要替他收拾烂摊子。后,君主。财成即裁成,制定完成之意。辅相,帮助实现之意。左右,通佐佑,帮助保护之意。

【卦义】:泰卦。斥退小人,任用君子,吉祥通达。

【彖义】:泰卦,斥退小人,任用君子,吉祥通达,意思是天地交合而万物通泰,君臣交合而目标一致。阳在内而阴在外,刚健者在内而柔顺者在外,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君子的正道日益增长,小人的邪道日渐消亡。

【大象义】:天地交合,万物通泰,取其象就是泰卦。君王由此领悟到,要制定完成人世间的正常秩序,帮助实现天地的正常功能,来帮助保护人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某注】:武王即位的第九年,就统帅大军,联络诸侯,发动了第一次翦商行动。史书记载,周武王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省长安区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

茹,连茹,根系相连。汇,同类。

【爻义】:拔起茅草,根系相连着同类,一起出来。进攻吉祥。

【小象义】:拔起茅草,进攻吉祥,是因为大家的心意是向外进攻。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某注】:荒和遐,在这里都是远的意思,指的是远方的诸侯。听说武王要伐纣,大家纷纷前来相助,以至于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诸侯,一共来了八百个,大家聚集在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表示听从武王的调遣,愿意为武王效死,这就是所谓的“孟津之会”。看到麾下兵强马壮,武王也意气风发,率领大军过了黄河,准备一举攻下朝歌,活捉纣王。嗯,这就是“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所描述的场景。

但是,“朋亡”,在商朝内部掌握重兵的内应突然去世了,他才是这次伐商的最大底牌,结果他这一死,武王所有的谋划和行动都成了笑话。没有了内应,以当时的战争工具攻打朝歌的高墙深沟,岂不是头铁找死?若就此退兵,没个合适的理由,就怕凉了诸侯的热血,以后队伍就不好带了。一时间,武王进退两难。

当然内应是谁和内应已死,这是最高机密,连姜子牙都不知道。这应该是文王当年亲自安排的卧底,只能单线联系。但是,姜子牙知道,大军不进不退是不合乎战争规律的,于是找武王问缘由,武王无奈之下,给他交了实底儿。姜子牙本来就对这次草率地出兵心怀疑惑,听了这话,顿时恍然大悟,虽然他对武王轻率地伐商和对自己有所保留深感不满但君臣有别,亲疏分明,他也不能说太多,经过一番盘算,他对武王说:“既然内应已死其势力必被瓜分,这条线算是断了。这次伐商断无成功的可能,必须立刻中止。当务之急是大军和诸侯的粮草不济,长远之忧是重建内应。不知大王有何应对的方法?”武王姬发茫然地说:“寡人能有什么方法,这次出兵,寡人就没想到会失败。成功了,要啥没有?可是谁能想到他会死呢?”看着姬发不成熟的样子,姜子牙脸上露出一缕微笑,说:“假如我能为大王做成这两事,不知功成之后,我能得到何等赏赐?”一听有戏,武王也不颓废了,脑子也好使了,他仔细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果能谋商,按太师的功劳,当封上国诸侯,奈何宗法有规定,不是亲戚,不得授上国。到时,只能多分你钱帛子女了。”姜子牙带着一脸慈爱的微笑瞅着姬发,说道:“自伯邑去世之后,邑姜终日以泪洗面,大王与伯邑毕竟一母同胞,面容也肖像,若有您照顾邑姜,我们不就又是亲戚了吗?”武王大惊,结结巴巴地说:“娶嫂?!那,那,那,置伦理于何地?”姜子牙踏前一步,厉声道:“那置三代之仇于何地?”武王悚然一惊,如遭当头棒喝,眼中顿时恢复清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谨诺。”于是尊姜子牙为“师尚父”——太师加岳父,两人相视而笑,不胜欢喜。

名分已定,姜子牙开始为武王细细谋划,说道:“重建内应,可以双管齐下。微臣在朝歌谋生多年,结识的三教九流之人甚众,这些人行军打仗未必胜任,但刺探消息,散布谣言,逾墙钻穴,投毒放火,倒也是好手,此乃一也。”“尚父,二呢?”武王着急地问道。“这二嘛,就要着落在这里的地主身上”,姜子牙用脚跺了跺地面,意味深长地说道武王这次是真的惊呆了,他呼吸艰难,吃力地说道:“苏忿生?妲己的亲哥哥?帝辛(纣王的名字,纣王只是周人给他的恶谥)的大舅哥?温国的诸侯?你的内应?”姜子牙冷静的说:“现在还不是,但很快就是了。”武王目瞪口呆地听老家伙解释:“大王,一路上大张旗鼓,高调行军,八百诸侯云集而来,您真以为苏侯不知道吗?但您见过帝辛派一兵一卒来拦截过您吗?若没有苏侯隔断消息,我们岂能轻易过河?苏忿生早就用行动向您表忠心啦。”武王迷惑地说:“他已经有享不了的荣华富贵,为什么却要投靠寡人?”姜子牙笑道:“苏氏一门的富贵,系于妲己一人。以色事人者,色衰则恩驰。帝辛少年得志,骄奢淫逸,不是一个长情之人,今天能爱妲己,明天就能宠幸别的女子。大王以为,当初我们献有莘氏美女给帝辛,真的只是为了解救先王吗?妲己一旦失宠,苏家的富贵还能长久吗?”武王欣慰地说:“有尚父助我,何愁大事不成?”姜子牙躬身一礼:“请大王静候佳音,我这便去问候苏公。”武王也会心一笑,说:“有劳尚父了,请转告苏公,事成之后,封邑只增不减,司寇一职,寡人虚席以待。”

姜子牙和武王的这一番对话,就是对爻辞“得尚于中行”的描述。尚者,姜尚姜子牙也。中行,行军途中,中军,都能解释得通。

【爻义】:包容远近的诸侯,渡过黄河,不因遥远而遗漏一人。朋友去世了,在行军途中得到了姜尚的效命。

【小象义】:包容远近的诸侯,在行军途中得到了姜尚的效命,是因为武王胸怀广阔,光明正大。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某注】:大计已定,面对群情汹涌的诸侯,武王扯了一通“汝未知天命,未可也”的鬼话,写了一篇《泰誓》,就班师回朝了。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彖辞的这几句话,意思是伐商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这次行动失败了,大家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回家以后,厉兵秣马,准备再战。

勿恤其孚的意思是,武王退兵,不用担心自己的威望和信用受损。

于食有福的意思是,在军粮乏少的情况下,有诸侯献上大批的粮草,以资王师。

天地际也,天边通常是遥远的意思,实际上因为地球是圆的,即使是在平坦的大草原或者一望无垠的海上,一般人所谓的天边大约在10——50里之间,骑马大约一个小时,大军行进大约一天,所以在这里天边是希望就在不远处的意思。

【爻义】:没有总是平地而不化为险坡的,没有总是前进而不返回的。不忘艰难,坚持奋斗,没有灾祸。不必担心信用受损,在食物上有福可享。

【小象义】:没有总是前进而不返回的,不必为退兵担忧,是因为希望就在不远处了。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某注】:武王第一次伐商,以为有内应,可以以战养战,就没带多少粮食,没成想内应已死,粮食快吃光了,幸好这时姜子牙说动了苏忿生投靠武王,军粮的问题顺利解决。

翩翩不富,意思是轻装行军,没带很多辎重。翩翩,像鸟儿扑打着翅膀一样轻快。以其邻,意思是依靠邻居提供粮食。皆失实也,意思是不管是周人,还是八百诸侯的军队,粮食都不多了。周人是因为轻敌没带,诸侯的军队是来帮忙打架的,粮草要由周人负担。

不戒以孚,意思是提供粮草的苏忿生不担心不戒惧,因为相信武王是个讲信用的人,许诺的条件一定会兑现。中心愿也,意思是苏忿生是发自内心地相信武王的人品,内心愿意如此。

【爻义】:轻装行军,依靠邻居提供粮草,不戒惧是因为武王有诚信。

【小象义】:轻装行军,说明大家都没有带够粮食。不戒惧是因为武王有诚信,说明苏忿生内心愿意相信武王的人品。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某注】:根据协议,班师回朝后,武王就娶了他的嫂子、姬邑的遗孀、姜子牙的女儿做皇后,并立邑姜生下的长子姬诵做太子。这里说“帝乙归妹”,只是借代罢了,而非实指。中以行愿也,意思是武王和姜子牙各自心中的愿望都得以实现,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这样也就解释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不得不由周公辅政的原因,盖武王同邑姜结婚晚而死得早。算下来,武王九年的冬天,第一次伐商,观兵孟津,年底娶邑姜,最快十年下半年生下姬诵,十一年克商,十三年病逝,所以成王即位时大约是三周岁。(后面西周诸王的断代可以据此模糊推断)

【爻义】:武王娶了邑姜,以此得福最为吉祥。

【小象义】:以此得福最为吉祥,是因为心中的愿望得以实现。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某注】:复,通覆,倒塌,崩塌。有水曰池——护城河,无水曰隍——护城沟。城复于隍,意思是朝歌的城墙被内应们弄得崩塌在护城沟里,帝辛无险可守,周人长驱直入。

勿用师,在内应的领导下,奴隶们阵前倒戈,这是大家所熟知的,这应该是姜子牙的手下所为。又有人说,商的正规军也展开了自相残杀,我猜想这应该就是苏忿生的所为了苏忿生战前让他的私军和帝辛的近卫军站在一起,作为后军督战并护卫帝辛,接到号令,突然拔剑杀向身边的近卫军,然后周师冲阵,前军奴隶倒戈,里应外合,到处都是一团糟帝辛一看指挥失灵,大势已去,遂奔鹿台,自焚而死。

自邑告命,贞吝。告命,请命之意。贞,固执,拘泥之意。这两句话说的是伯夷叔齐拦马进谏一事的。兄弟二人听说西伯昌有德、善养老人,所以二人决定一起过去考察一下快到西岐边境,听说西伯已经逝去,武王正兴兵伐商,二人就朝着周兵来临的方向迎了上去。不久,在孟津扣马村这个地方拦着周武王的马头、扣住他的马缰绳大声地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此时,武王手下欲对夷齐非礼动武,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他们的行为虽然仁义,但也是不通世务,拘泥不化的表现。

【爻义】:城墙倒塌在护城沟里,不用出动军队就能取胜。伯夷叔齐从乡下跑来请求武王停止伐商,拘泥于仁义就会有遗憾。

【小象义】:城墙倒塌在护城沟里,说明帝辛的命令已经无法有效地传达。 +ichh0dgQzXdG8VBwhIJhuXvgkfvKvxPc2m4bUoZ+dnyLf3lUXiNNmOAWdBHwk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