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乃是人们智慧的具象呈现,那充满哲理、朴实无华又优美动人的语言,是哲人、圣人等众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悟、情感经历等谙于世事。品读这些文字,仿佛能跨越时空的界限,聆听它们诉说着“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等无尽的感慨。引用这些文字,能够借助他们的智慧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使文字变成一束可以传递的光,既照亮了自己,又温暖了他人。
我们常常为优秀文字表达者的妙语连珠而震撼,为其丰富的词汇以及脱口而出的经典名句所折服。然而,我们虽看过众多经典语录,学过诸多诗词佳句,但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以及系统地理解,加上日常使用环境较少,因而难以养成引经据典的表达习惯。于是,在重要场合发言或写作时,我们常常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的慨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希望精心打造一部《句典》,以便于日常学习和查阅使用,这部书也便应运而生。
全书引用了来自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以及从西周至今二十多个大小朝代,共计一百多人的语录。语言来源涵盖所著书籍、所作文章、个人言论以及俗语、谚语等方面。由于经典语录犹如浩瀚星辰般繁多,内容广阔且包罗万象,而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理明志和通智共情,所以将通俗易懂、广为流传的话语作为主要引用内容。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人以及他们表达相同意义的语言罗列,仿佛能看到他们针对同一话题各抒己见。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思想语言,便可营造出与“世界”对话的奇妙场景。
本书将所有对话划分为为人、处事、生活、情感四个方面。在每个方面又依据语境归纳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表达逻辑当中。因为每句话的意义具有多重性,所以有些话可以置于多种对话场景中,展现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含义。由于无法将所有场景一一组合列述,我们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路。例如,在处事方面的是什么逻辑中,有“他:书犹如药也,读之可以医愚”,可以与为什么逻辑中的“英国·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修辞使人善辩,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以及怎么办逻辑中的“宋《朱熹》: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组合,表达为:“书就像一剂良药,因为阅读可以使人明智和聪慧,所以我们想成功就要趁早读书”。
当我们能够熟练运用这种逻辑组合方式后,再深入挖掘同义句下内容的其他意义,还可以将书中未涉及的逻辑进行重新组合。比如,人生方面是什么逻辑中的“杨绛:望远处的是风景,看近处的才是人生。”与生活方面是什么逻辑中的“他:幸福不是回忆,不是憧憬,是眼下景,碗中餐,身边人。”以及感情方面是什么逻辑中的“爱情的谎言·情郎:待我高头大马,许你嫁衣红霞。后来,待你高头大马,青梅为妇己嫁。”组合,表达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在当下,因为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才是最真实的幸福,所以不要等待,等来的可能是谎言,是空欢喜一场。当我们学会了这种组合方式后,我们便会拥有一种独特的创作能力,能够将如音符般的文字排列组合成一首首没有旋律却能触人心弦的乐曲。
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视角和认知局限。引用通俗的经典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从而增强说服力。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能丰富表达形式,让表达更加生动,提升文化内涵,展现知识底蕴,使表达更具深度,比平淡的描述更具感染力。也希望通过对此书的阅读能使你爱上文字、乐于表达、善用诗词佳句,让它成为你暖心的朋友。当你想把所有事都做好时,它建议你“你不需要一次干成很多事,你只要认真做好一件,它会帮你解释一切。”;当你羡慕别人时,它告诉你“不是所有的鲜花,都盛放在春天;不是所有的河水,都奔腾向大海。鲜花开在四季,河水流向八方。”当你在犹豫要不要回头时,它提醒你“搭错车和错过站都不遗憾,遗憾的是都没有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