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鸡场的建设

(一)场址的选择

鸡场的场址选择是鸡场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步骤之一。鸡场位置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如周边环境、水电供应、防疫条件和交通便利性等。

1.周边环境

远离城市、重工业企业和化工厂,避开居民小区;远离铁路、公路;远离其他畜禽生产、交易、加工和诊疗单位。鸡场与附近居民点的距离一般需500米以上,如果饲养种鸡,则鸡场与居民区的距离应更远;与其他畜禽场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少于500米,离大型畜禽场应不少于1 000米。种鸡场与商品代鸡场的距离不可太近,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养鸡场与各种化工厂、畜禽产品加工厂、动物医院等的距离应不少于1 500米,而且不应将养鸡场设在这些设施的下风向区域。

2.地势

鸡场应建在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地面平坦或坡度平缓、通风较好、南向或偏东南向光照充足的地方;应远离沟渠、湿地、湖泊和山坳谷底,地形应开阔整齐,以便鸡场建筑布局和管理。丘陵地区建场,鸡场应建在阳面,鸡舍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夏天通风良好,冬天能挡寒风,利于鸡的生长。

3.土壤

在选择场址时要对所在地区地质和土壤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确保场地土壤没有传染病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污染史,且土壤的渗水性和透气性良好,以保证场地干燥。建议鸡场选择建设在土质为砂质壤或壤土的地带,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2米。

4.水源

在养鸡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清洁用水,如工人生活用水、饲养鸡饮用水等。因此,选址时应考虑有充足的水源,最好是有自来水或经检测能达到饮用标准的井水或水库水等地,并将鸡场建在水源地下游,以防水源污染。如使用井水和水库水,还要考虑枯水期能否保证正常供水。

5.电力

在养鸡的生产过程中机器孵化、人工光照、强制通风和职工的日常生活都需要使用电能。因此在鸡场选址时要选择电网覆盖的地区,如无电网供电,应配备发电机,但自发电成本较高。

6.防疫

卫生防疫条件的好坏是决定鸡场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养殖场地应有足够的卫生防疫间隔,不能建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如禽类屠宰厂、禽产品加工厂和化工厂等的下风向和污水流经处、货物运输道路必经处或附近。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物、污水不得成为周边环境的污染源。

7.其他

鸡场的选址要考虑中长期政府的规划,不能将鸡场选在政府规划部门规划的项目红线内。

(二)环境规划与布局

鸡场规划的原则是在满足卫生防疫的条件下,根据所在地的地势、地形、气候条件和风向等因素进行规划。在考虑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还需预设将来改建、扩建的可能性。

1.鸡场的环境规划

鸡场主要分管理区、生产区及隔离区等区域。分区应重点做好隔离、绿化和道路设计,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鸡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另外各功能区应界限分明、联系方便,以提高生产效率。

(1)管理区。

管理区是鸡场经营管理和对外联系的厂区,应设在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饲料加工及料库、车库、杂品库、更衣室、消毒室和洗澡间、配电房、水塔、职工宿舍和食堂等。管理区与生产区间要设大门、消毒池和消毒室。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及地势较高处。由于鸡场的供销运输与外界联系频繁,容易传播疾病,故场外运输应严格与场内运输分开。负责场外运输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其车库也应设在管理区。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加以隔离。外来人员限于在管理区活动,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

(2)生产区。

生产区是鸡场的核心,因此在规划布局前应进行详细研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①不同用途的鸡应各自设计单独的鸡舍,鸡舍之间需要设置一定的隔离措施,每个分场实行全进全出制,由于种雏和商品雏繁育代次不同,必须分群分养,以保证鸡群的质量。种鸡区应放在防疫上最优的位置,育雏、育成鸡舍位置也应优于成年鸡,且不同区的间距要大于本区鸡舍的间距。②鸡舍的布局应充分考虑主风向与地势,以保证防疫需要,建议按照以下顺序设置鸡舍(从上风向到下风向):孵化室、幼雏舍、中雏舍、后备鸡舍和成鸡舍,这样可保证上风向的幼雏舍能得到新鲜空气,减少发病机会,同时也能避免由成鸡舍排出的污浊空气造成的可能的疫病传播。③孵化室与外界联系较多,宜建在靠近管理区的入口处,大型鸡场可单设孵化场,小型鸡场则应在孵化室周围设隔离障。④各区内的人员、车辆、设备和工具要限制在本区使用,但区间的规划需要便于联系。

(3)隔离区。

隔离区是防疫和环境控制工作的重点,建议设在场区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且与其他区的间距不少于50米。隔离区主要包括隔离鸡舍,解剖、化验、处理等房舍和设施,粪便污水处理及贮存设施等。为防止相互污染,要有专门与外界接触的道路相通。贮粪场的设置既应考虑鸡粪便于由鸡舍运出,又便于运到田间施用。病鸡隔离舍应尽可能与外界隔绝,且需设立隔离障。病鸡隔离舍及处理病死鸡的尸坑或焚尸炉等设施,应距鸡舍300~500米。场区内设净道和污道,污道与后门相连,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4)道路。

生产区的道路应设置净道和污道,并分开规划,以利于卫生防疫。净道用于与生产销售有关的物资运输,如饲料、商品鸡、蛋等;污道用于运送粪便、污水、垃圾、病死鸡等。管理区与隔离区应分别设置与场外相通的道路,生产区的道路不能与场外相通。生产区道路最好全部硬化,道路宽度根据用途和车宽决定,需考虑回车道、回车半径及转弯半径。道路两侧应留绿化和排水明沟位置。

(5)排水。

建设排水设施是为了保持鸡场的干燥卫生,排出雨雪水等。排水设施一般设立在道路一侧或两边,使用明沟,可用砖石或夯土做成梯形、三角形断面,并进行适当的加固。如果鸡场场地具有一定的坡度,也可进行自由排水,但不应与鸡舍内排水系统通用。此外,隔离区要单独设置通往场外污水处理设施的下水道。

(6)场区绿化。

场区绿化是鸡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区与区之间、舍与舍之间的距离、遮阴及防风等需要进行设计。可选择当地实际种植的,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木和花草,但不宜种植有毒、有飞絮的植物。在进行鸡场规划时一般可配置防风林、隔离林、行道绿化、遮阳绿化和绿地绿化等。防风林应设在主风向的上风向,沿围墙内外设置,考虑落叶树和常绿树、高矮树种搭配,设置较大的密度;隔离林应设在各区之间和围墙内外,应选择树干较粗和树冠较大的树种;行道绿化主要位于道路和排水沟两侧,对路面有遮阳作用,对排水沟有防护作用;遮阳绿化主要为鸡舍的屋顶、门窗和墙等遮阳,建议设置在鸡舍的朝阳面;绿地绿化是指除上述绿化之外的,在鸡场内地面进行的绿化,除一般的树木花草外,也可种植有一定饲用或经济价值的植物,但一些规模较大的种禽场为了防疫需要,避免因其他鸟类栖息使病原微生物通过鸟粪等排泄物在场内传播,所以规定在生产区内不种植树木。

以下为常见的鸡场布局图(图1):

图1 鸡场布局

2.鸡舍的布局

(1)鸡舍的朝向。

鸡舍朝向的设计需考虑光照和风向,建议使用南北方向布局,可以适当偏东或偏西10°~30°,并保持鸡舍纵向的轴线与当地常年主风向的角度呈30°~60°。相邻两鸡舍纵向墙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米。

(2)鸡舍的排列。

鸡舍排列会影响到场区的通风,采光,建筑物、道路和管线的联系与利用等,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以达到最优的生产效果。比如鸡舍不宜相交排列,应平行整齐呈锯齿状排列,且排列要根据场舍的实际条件,比如地形等来设计鸡舍的数量和长度,并根据上述信息分为单列、双列或多列式排布。生产区则应考虑减少饲料和粪便污水的运输距离,便于饲养管理工作,同时,可减少管线道路的消耗,因此建议避免狭长的布局,可考虑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布局。

(3)鸡舍的间距。

鸡舍间距除了要考虑光照和风向外,还需考虑防疫、消防和用地等方面,此外不同的地方还需因地制宜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达到防疫要求,一般开放式鸡舍间距应为檐高的5倍,封闭式鸡舍一般为檐高的3倍。此外应考虑南排鸡舍在冬季不遮挡北排鸡舍的日照,即要求在冬至日上午9时至下午3时这6个小时内,南、北两排鸡舍间距不小于南排鸡舍的阴影长度。因此从北到南,黑龙江地区鸡舍间隔大约为前排鸡舍高的3.7倍,北京地区约为2.5倍,江苏地区为1.5~2倍,越往南间距越逐渐减少。鸡舍采用自然通风,一般鸡舍间距取舍高的3~5倍时,可满足下风向鸡舍的通风需要。鸡舍如采用横向机械通风,由于需考虑防疫需求,间距不应低于舍高的3倍;如采用纵向机械通风,间距可缩小到1~1.5倍。鸡舍建设的主要材料一般为砖块、混凝土或木材,耐火等级为二级或三级,所以防火间距应为8~10米。因此,在鸡舍间距为鸡舍高度的3~5倍时,基本可以同时满足光照、风向、防疫和消防等的要求。

以下为常见的鸡舍布局图(图2):

图2 鸡舍布局

(三)鸡舍的建筑要求

对于养殖户,尤其是规模化养殖户来说,鸡舍一般优先考虑建造永久性建筑,因此较好的前期规划和笼舍设计尤为重要。

1.鸡舍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鸡舍的设计应根据鸡群不同阶段的饲养要求来决定,一般应从温度、光照、通风等方面来考虑。雏鸡体质弱,保暖性能差,需要光照时间长,成年鸡调节体温能力强,需要通风。

(1)通风。

通风是鸡舍设计中必须重视的一点,因为通风可以帮助引入新鲜空气,排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起到调节鸡舍环境的作用。通风方式一般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主要依靠自然风和舍内外温差形成的空气自然流动。设计时需考虑建筑朝向、进风口高度、内部设施布置等,并与鸡舍的建筑设计协调,在保障通风的同时,便于采光、防疫和消防等措施的实施。自然通风方式的鸡舍跨度应不超过9米,为避免有风时抵消温差作用,应在主风向的迎风面下方设置进气口,背风面的上方设置排气口。

机械通风有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两种方式。正压通风是利用通风机强制将外界新鲜空气引入鸡舍内,舍内压力高于外界气压,从而使舍内的空气排出舍外;负压通风则是利用通风机强制将鸡舍内的空气排到舍外,从而使鸡舍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可使舍外空气自行通过进风口进入鸡舍。机械通风方式管理方便,投资较少,且进入舍内的风速较慢,鸡体感较为舒适。纵向通风方式由于可以避免横向通风风速小、死角多的缺点,目前应用较多。纵向通风的设计思路是:排风机集中于鸡舍污道端的墙或者附近两侧的墙上,进风口则位于净道端的墙或附近两侧的墙上,鸡舍其他的门窗关闭,从而使进入鸡舍的空气沿着鸡舍的纵轴流动,并通过排风机将污染的空气排出舍外。通风量需要按照夏季鸡舍最大通风量设计,并搭配大小风机以适应不同季节的通风量变化。如果鸡舍纵向过长,为了保证鸡舍内的通风均匀,可以在中间两侧墙上增加进风口。

下图为鸡舍纵向通风的空气流动情况(图3):

图3 纵向通风的鸡舍空气流动情况

(2)控温。

控温主要包括升温和降温两种,升温的设备主要有燃煤热风炉、暖气、电热育雏器等。无论使用何种升温方式,主要是为了保证鸡舍生活区域的温度舒适,此外为了保证地面温度能达到规定要求,宜铺上干燥柔软的垫料。而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候,为了减少高温导致的鸡体重下降、饲料报酬低等热应激反应,建议鸡舍采用保温隔热的材料建设,并适当降低温度。降温常用的是湿帘降温法,有条件的地方如果用深水井的水浸泡湿帘,可以使鸡舍内的温度下降6~14℃。

(3)光照。

光照的波长、强度、时长都会影响鸡的生长、生产和繁殖机能,因此光照在鸡舍设计中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一方面需要结合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另一方面也需要使得整个鸡舍采光均匀,否则会影响鸡群生长的均匀度。由于自然光照取决于窗户的面积,但这也与鸡舍的保温、防辐射及通风相矛盾,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确定。人工光照可弥补自然光照的缺点,并通过鸡的需求和季节变化对光照进行时间控制,以达到家禽的最佳生产性能。建议的人工光照强度:肉鸡育雏期前两周光照2~3瓦/平方米,以后0.75瓦/平方米;蛋鸡育雏期同肉鸡,育成期降为1~1.3瓦/平方米,18~20周龄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至4~5瓦/平方米,以促进产蛋量的提高。

2.鸡舍的类型及饲养方式

(1)鸡舍的类型。鸡舍主要分三种类型,包括密闭式鸡舍、半开放式鸡舍、开放式鸡舍。

①密闭式鸡舍:采用全封闭形式,机械通风,人工控制温度和光照。其优点:减少了外界影响,使得鸡群能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中生长;减少了外界传染源的影响,便于防疫;由人工控制光照,便于控制鸡性成熟时间,有利于限制饲养和人工换羽等;鸡舍保暖性能较好,能耗较低,饲料报酬高。缺点:投资大,耗电多。

②半开放式鸡舍:采用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半开放式平养鸡舍适用于饲养育成鸡,舍内采用铁丝网隔成小间;半开放式笼养鸡舍适用于饲养人工授精的种鸡和产蛋鸡。

③开放式鸡舍:有顶棚,四周开放或建有墙,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照,虽然投资少,但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且不利于防疫,一般规模化养殖户不建议采用。

(2)鸡的饲养方式。

鸡的饲养方式分为平养和笼养两种。平养指鸡在一个平面上活动,又细分为落地散养和网上平养。平养鸡舍的饲养密度小,建筑面积大,投资相对较高,我国饲养肉鸡一般使用这种鸡舍。笼养则可较充分地利用鸡舍空间,饲养密度较大,投资相对较少,且管理方便,又由于鸡不接触粪便,从而减少疫病感染。平养鸡舍,按鸡群围栏和管理通道的组合分布,可分为无走道平养鸡舍、单列单走道鸡舍、双列单走道鸡舍、双列双走道鸡舍和四列双走道鸡舍等。笼养鸡舍根据组合形式分为全阶梯、半阶梯、叠层式、复合式和平置式鸡舍,我国大部分采用前三种。全阶梯和半阶梯鸡舍一般为2~3层,叠层式自动操作的鸡舍最高可以达到8层。鸡笼的排列形式根据鸡舍的跨度、鸡笼层数和机械化程度分为一整列两半列两走道、两整列三走道、两整列两半列三走道、三整列四走道和四整列五走道等形式。

3.鸡舍的建造

(1)饲养密度设计。

饲养密度取决于饲养鸡的品种、生长阶段和饲养方式等。如轻型蛋种鸡公鸡与母鸡在育雏期(平养)、育成期(平养)和产蛋期(笼养)的饲养密度建议依次为:10.8、6.3和20只/平方米(公鸡);12.7、6.3和28只/平方米(母鸡)。中型蛋种鸡公鸡与母鸡在育雏期(平养)、育成期(平养)和产蛋期(笼养)的饲养密度建议依次为:8.6、5.0和18只/平方米(公鸡);10.8、5.6和25只/平方米(母鸡)。肉鸡饲养方面,在保证鸡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尽量按高密度饲养,以获得最高的产肉量。预计体重为1.4千克,密度约27.9只/平方米;体重为1.8千克,密度约13.5只/平方米;体重为2.3千克,密度约10.5只/平方米;体重为2.7千克,密度约8.3只/平方米;体重为3.2千克,密度约6.3只/平方米。

(2)建筑材料。

鸡舍建筑材料总体要求保温、隔热、防火和耐用,宜选用导热系数小,蓄热系数大,容重小,具有较好的防火性和抗冻性,吸水吸温性强,透水性小,耐水性强,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的材料建造,因此以砖为宜。

(3)鸡舍结构的一般要求。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置鸡舍墙面厚度,如果冬季较为寒冷可考虑较厚的墙体,屋顶可采用一面坡或两面坡式,需加隔热层,为了更有利于冬季自然光取暖,可采用向阳面高的一面坡式屋顶。育雏舍在育雏早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需要加温保暖设计。鸡舍前后墙建议设上下两排窗户,以保证夏季通风,到了冬季则应将背阴面窗户密闭以利于保温,而向阳面可以只关闭不密封。

鸡舍各部建设的一般要求:①地基与地面:地基应深厚、结实,用水泥地面,室内地面要高出室外,便于防潮和冲洗消毒;②墙面:用砖墙,便于冲刷和防潮,建议墙外用水泥抹缝,墙内用水泥或白灰挂面。③屋顶:要求防雨、不透水和隔离阳光辐射,屋顶下建议设置顶棚,以提升隔热保温性能。④门窗:门窗的设计应考虑通风、保温、采光等需求,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一般单扇门建议高2米,宽1米左右;两扇门建议高2米,宽1.6米左右。开放式鸡舍的窗户应设在前后墙上,前窗应宽大,离地较低,以便采光,窗户与地面面积之比建议为1:10~18;后窗较小,面积约为前窗的2/3,离地较高,以利于夏季通风。密闭鸡舍则只设应急窗和通风口。⑤鸡舍的规格:鸡舍跨度取决于鸡舍屋顶的形式、鸡舍类型和饲养方式,鸡舍的长度则取决于鸡舍的跨度和机械化程度,开放式鸡舍跨度一般为8~10米,长度为40~60米;密闭式鸡舍跨度为12~18米,长度为100~150米,建议地面到屋脊的高度为3.5~4.5米。⑥操作间与走道:操作间是饲养员操作和存放工具的位置,设置点取决于鸡舍的长度。若鸡舍长度小于40米,操作间可设在鸡舍的一端;若长度大于40米,则应设在鸡舍中央。走道位置则取决于鸡舍跨度,一般设于鸡舍的一侧,宽1~1.2米;若跨度大于9米,则应设于鸡舍中间,宽1.5~1.8米,便于用小车喂料。 VKCA0horE92LhtSW5xwRguhTYXcYIB3rJM7kOvi1M4P7jvfLYwU7XMYKxiKWr7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