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患友常常拿着写有“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结果的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者MRI报告单来康复医学科就诊。根据患友病情,结合影像学报告,接诊医生往往给出“退行性关节炎”的疾病诊断。
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囊变,关节面边缘骨质增生。MRI检查还可发现并判断关节软骨退变程度、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和骨髓水肿等情况。
膝关节的成长至退变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一: 成长期,18岁之前是膝关节的成长期。
这一阶段的疼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骨骼发育带来的生长痛,二是活动量过大引起的膝关节损伤。
阶段二: 黄金期,18~30岁,膝关节迎来黄金期。
虽然处于“巅峰状态”的膝关节自我修复能力强,但这个阶段也是人最忙碌、使用膝关节最频繁的时期。
阶段三: 脆弱期,30~45岁,膝关节软骨产生早期轻度磨损,酸痛的频率增加,膝关节步入脆弱期。
软骨磨损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磨掉的碎屑还会刺激膝关节,影响周围结构,增加膝关节发生炎症和诱发韧带、肌腱劳损的风险。
阶段四: 退变期,45岁以后。
这一时期,骨质开始逐渐流失,膝关节的坚固程度也随之下降。45岁以后膝关节持续退变,稍微受到不良刺激,就会产生一系列病症(图2-1)。
图2-1 膝关节成长至退变的4个阶段
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和膝关节发生肿痛的症状有一定相关性。所以影像学报告提示了膝关节退变,就应及时前往专科门诊就诊,与主诊医生沟通、寻找导致膝关节退变的原因、诱因、生活习惯、损伤因素等,并积极应对。对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思想上要重视,做到四早,即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