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 名 │龙眼蜡蝉、龙眼鸡、龙眼樗鸡、长鼻子。
分类地位 │半翅目(Hemiptera)蜡蝉科(Fulgoridae)长鼻蜡蝉属( Pyrops )。
分布地区 │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四川、香港等。
寄主植物 │荔枝、龙眼、橄榄、黄皮、乌桕、桑、杧果、油茶、樟树、秋枫等。
危害症状 │成虫和若虫以口针从栓缝插入树干和枝梢皮层吸食汁液,被刺吸后的皮层渐次出现小黑点,发生严重时,能使树势衰弱、枝条干枯,其排泄物还可诱发煤污病。
形态特征 │ 成虫: 体长 37~42 mm,体色艳丽,头背微带绿色。头额延伸如长鼻,额突背面红褐色,腹面黄色,散布许多白点。胸部红褐色,有零星小白点;前胸背板具中脊,中域有 2 个明显的凹斑,两侧前沿略呈黑色;中胸背板色较深,有 3 条纵脊。前翅绿色,外半部约有 14 个圆形黄斑,翅基部有 1 条黄赭色横带,近 1/3 至中部处有 2 条交叉的黄赭色横带,有时中断;这些圆斑和横带的边缘常围有白色蜡粉。后翅橙黄色,顶角黑褐色。腹部背面橘黄色,腹面黑褐色,被有蜡质白粉,各节后缘为黄色狭带,腹末肛管黑褐色。
卵: 近白色,近孵化时灰黑色,倒桶形,前端有一锥形突起,有椭圆形的卵盖,卵块上被有白色蜡粉。
若虫: 共 4 龄。初龄若虫酒瓶状,黑色,头部略呈长方形。背面中央具一纵脊,两侧从前缘至复眼有弧形脊;中脊两侧至弧形脊间分泌零星白蜡,或相连成片。胸部背板有 3 条纵脊和许多白蜡点,腹部两侧浅黄色,中间黑色。
成虫
生物学特性 │广东地区一年发生 1 代,以成虫在树枝主干上越冬,翌年 3 月开始活动,分散在寄主枝干上刺吸取食,补充营养,直至 5 月始交尾产卵。卵块多产于离地面1.5~2 m的主干或主枝,通常每雌仅产一卵块。6 月若虫盛孵,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活泼善跳跃,发生严重时虫口密布于枝叶丛间。
参照“眼纹疏广蜡蝉的防治方法”。
若虫
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