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类隶属于爬行纲有鳞目,目前全世界已被描述的种类约 4 000 种,是一类奇特且重要的动物。在自然界中,它们充当着捕食者或猎物的角色,从而可调节小型动物数量,稳定食物链结构,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社会,它们在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在医药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与生境复杂,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其中蛇类也不例外,我国分布的蛇类有 300 余种,蛇类多样性水平在全球位居前列。
近些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蓬勃发展。2021 年 10 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彰显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领域取得的积极进展。这些成绩得益于我国众多生物多样性研究者和自然爱好者的辛勤付出,人们开展自然观察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常见观鸟、观虫、夜观爱好者的身影。
蛇类在大多数人眼中是神秘的动物,它们种类多样、千姿百态、五彩斑斓,具有极高的美学和观赏价值。目前,随着自然观察的热度逐渐提高,以蛇类为主题的“夜观”、科普研学、生态摄影等走进大自然的活动已经逐渐成为许多人的喜好和休闲方式。
不过,即使是自然爱好者,许多人对蛇类的了解也比较有限,由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观察难度高,许多自然爱好者对它们“又爱又怕”。另外,尽管目前市面上的自然观察工具书非常丰富,但以蛇类为主题的自然观察书籍却依然屈指可数,许多朋友想要简单地了解蛇类观察的相关知识,却又无从下手。
在此背景下,国内多位蛇类学者和蛇类爱好者合作编写了本书,科学而通俗地介绍了蛇类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知识、蛇类观察技巧、国内常见蛇类简介及有趣生动的观蛇故事,配以精美细致的摄影照片(书中照片主要由编委会成员提供,其他人提供的照片均已在照片上注明拍摄者)。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更加了解、尊重和爱护蛇类,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本书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不仅适合中小学生作为科普读物进行阅读,也可以为自然教育从业者、蛇类爱好者提供参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以下专家和同行提供的图片、资料和修改意见(排名不分前后):黄松、彭丽芳、朱滨清、邓俊东、王聿凡、周佳俊、齐硕、丁利、陈泽柠、彭柳、李成、李一楠、李辰亮、史静耸、任金龙、朱峰诚、王宁、龙雅、刘硕、廖辰熙、骆延昆、李俊杰、Kevin Messenger、W. Scott Lupien、Adam Francis等。此外,在野外考察和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珠海市三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的大力支持。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深表感谢。
编 者
2025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