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捕食与御敌

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蛇能够吞食比其头部更大的食物,这主要得益于它们独特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柳国雄

首先,蛇的下颌构造非常特殊,由两块可以彼此分开的骨头组成,这两块骨头通过韧带连接在一起,可以自由下垂。这种构造使得蛇的嘴巴可以张得非常大,张开幅度甚至可以达到 130°或更多,远超过人类下颚的张开程度(大约 45°)。当蛇咬住猎物时,它们的上颌骨、腭骨、翼骨和下颌骨能够协同工作,将猎物往喉咙方向拉,同时上下颌会向前包住猎物。

其次,蛇没有胸骨和胸腔,这使得它们的胃肠肌肉扩张力极强。在吞食猎物之前,蛇会先将猎物缠绕成长条状,这样做有助于它们更好地吞食。在吞食过程中,蛇会分泌出大量唾液,这些唾液起到了润滑作用,帮助蛇更容易地咽下猎物。

此外,蛇的嘴巴不仅上下可以张得很大,左右也几乎不受限制,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扩得很开。嘴巴的这种灵活性也是蛇能够吞食比其头部更大的猎物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蛇之所以能够吞食比其头部更大的食物,主要得益于它们特殊的骨骼结构及强大的胃肠肌肉扩张力。这些生理结构和功能共同协作,使得蛇成为高效的捕食者。

捕食模式·························

感知猎物

嗅觉:蛇通过吐出分叉的舌头收集空气中的气味分子,然后将舌头缩回口腔,将气味分子送入犁鼻器。犁鼻器中的感觉细胞会将这些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猎物的位置并进行捕食。

红外感知:部分蛇类(如蟒蛇和响尾蛇等)可以通过位于眼睛和鼻孔之间的颊窝和唇窝“看到”猎物的热红外线,这使它们能在黑暗中捕食恒温动物。不过,关于蛇类在其自然栖息地中具体如何应用红外感官来猎取食物,人们还知之甚少。

攻击猎物

伪装和伏击:许多蛇会使用保护色,将自己隐藏在周围环境中,与周围的物体(如枯叶、树枝等)颜色相似,以避免被猎物察觉。它们可能会静止不动,只伸出尾巴轻轻蠕动,吸引猎物靠近,当猎物进入攻击范围时,蛇会以极快的速度咬住猎物,如一些蝰蛇、蟒蛇。

莽山原矛头蝮竖起尾巴引诱猎物

原矛头蝮捕食黄链蛇

眼镜王蛇捕食原矛头蝮

鼓腹咝蝰捕食老鼠

灰腹绿锦蛇捕食啮齿动物

翠青蛇捕食蚯蚓

莽山原矛头蝮捕食珠颈斑鸠©雷胜桥

金环蛇捕食翠青蛇

赤链蛇捕食蟾蜍©李辰亮

追击:运动能力较强的蛇类,会通过自身的移动速度优势直接追击与堵截猎物,如大部分游蛇、眼镜蛇等。

制服猎物

毒液:毒蛇咬住猎物后通过毒牙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毒液会对猎物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或其他生理机能造成损害,使其麻痹、失去反抗能力或死亡,然后蛇再将其吞食。

绞杀:大部分无毒蛇会利用身体缠绕猎物,通过强大的肌肉力量逐渐收紧,使猎物循环衰竭而死。它们通常会先潜伏等待合适的时机,然后迅速出击,缠住猎物的身体,如蟒蛇。

特殊捕食技巧

一些蛇类还发展出了特殊的捕食方式。如食卵蛇,它们在椎骨上有个骨质突出物,可以挤碎卵壳来食用鸟卵;杰勒德水蛇(又称猫眼水蛇)能捕食比其下颌可容纳体积大 4 倍的螃蟹,方法是先把猎物肢解,再一块块吃掉。

需要注意的是,蛇在捕食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同时,蛇的视力相对较弱,它们大多依赖其他感知方式来发现和捕捉猎物。在遇到蛇时,人们应尽量避免干扰或激怒它们,以防受到攻击。

御敌策略·························

伪装

许多蛇类具有出色的伪装能力,它们的皮肤颜色和纹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得它们难以被发现。

警告

面对威胁,一些蛇会展现攻击性的姿态,以示警告,如膨胀颈部形成“兜帽”(如眼镜蛇),或通过尾部的响片发出警告声(如响尾蛇)。

逃跑

尽管蛇类通常被认为是行动缓慢的动物,但许多种类的蛇在必要时能够快速移动,以逃避捕食者。

释放臭味

蛇类具有臭腺,位于泄殖腔两侧,被侵扰、捕捉或挣扎时能够释放出恶臭的液体,以驱赶敌人。

拟态

有些蛇会模仿其他更危险的蛇类的特征,如颜色和图案甚至行为,以此来威慑潜在的捕食者。

保护色酷似落叶

眼镜蛇膨胀颈部©柳国雄

毒液

毒液不但能制服、消化猎物,还能通过咬噬、喷射等方式,使天敌中毒,甚至死亡。

蛇类的捕食模式和御敌策略是它们适应环境和挑战的结果,这些策略使得蛇类能够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生存下来。

崇安斜鳞蛇模仿眼镜蛇 UqUtmecyokvbI405jCTh2hSckM2SmAMznuc3KhE7jd5RwR1vlUJplOP2lfGHDh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