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具有非常特殊的解剖学特征,表现为眼轴短、前房浅、角膜曲率半径小、晶体曲率半径小、晶状体相对较厚、晶状体位置靠前。综合以上因素,前房深度是极其重要的指标,研究证实,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深度较正常浅1.0mm。浅前房并不一定表现为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但却是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
浅前房并不一定伴有眼部不适。有部分是在做健康检查的时候发现浅前房,也有部分是在近亲属出现青光眼后专门青光眼筛查时发现。浅前房只是一个解剖学特征,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
在对待浅前房的问题上,有部分患者感觉无所谓,还有部分患者感觉不可思议。在听到手术或者激光治疗建议后,共同的反应是感觉自己很正常,也没有症状,为什么要治疗呢?
浅前房是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中央前房的深度越浅,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央前房深度在2.0~2.5mm,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概率为1%,通常不建议这部分患者做预防性的手术或治疗;中央前房深度在1.8~1.9mm,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概率为19%,这部分患者可以考虑做预防性手术,如果近亲属确诊闭角型青光眼,建议立即做预防性手术;中央前房深度在1.6~1.7mm,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概率为40%,建议行预防性手术;中央前房深度在1.5mm以下,应立即做预防性手术,尽量避免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中央前房深度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有着直接关系,也基本决定了是否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诊疗过程中,通常医生会通过简单的检查如裂隙灯显微镜发现前房比较浅,然后建议做相关的检查如超生生物显微镜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进行生物学测量,计算前房深度,如果小于2.0mm,一般都建议做预防性的手术。
预防性治疗的方式比较简单,就是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或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由于激光手术是在保持眼球完整情况下进行,并发症少,安全性相对较高,是浅前房预防性治疗的最佳选择。
对于部分因各种原因难以接受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患者,也要进行一定的处理。通常要坚持滴用缩瞳剂,尽量避免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
长期滴用缩瞳剂会有不良反应,包括:调节痉挛,表现为暂时性近视、头痛以及眼痛,年轻患者很难接受;角膜带状变性,角膜上皮下见到灰色、棕灰色的点状混浊;视网膜脱离,滴用缩瞳剂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增加。在开始使用缩瞳剂的时候,要告诉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在坚持用药1周后,眼部的不适症状可能会减轻,患者逐渐能够耐受。
缩瞳剂与周边虹膜切除术比较,预防性手术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