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以闭角型青光眼居多,而白种人以开角型青光眼居多;随着青光眼流行病学的调查深入和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我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病程长短和眼压升高的特征,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种。
剧烈的情绪变化、暗环境工作时间长、近距离的阅读以及气候变化都可能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按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过程和典型表现,将其分为6期。
1.临床前期 本期患者通常没有特殊的表现,偶然发现了浅前房,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做进一步检查,如果前房浅到一定的深度,就会建议做激光虹膜周边切除。这个治疗通常比较安全,时间也比较快。通过治疗,有很多的患者不再发生严重的眼压升高。
在医学诊疗中,临床前期是指当一眼急性发作确诊后,对侧眼尽管没有任何不适,即可诊断临床前期。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临床前期发现问题,立即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尽量避免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因为每发作1次,就增多一份痛苦,减少一份有用的视力。如果专业的医生建议做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患者应该接受做激光治疗,因为预防疾病发生的费用和治疗疾病的费用相差甚远。
2.先兆期 此期发病多在傍晚,感到看东西有雾似的,看光亮的地方出现彩虹样的感觉,另伴有眼胀、鼻根部酸胀,偶有头痛,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类似的症状反复发作,间隔时间可长可短,但是逐渐发作频繁,最终进入下一期。
3.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是青光眼的危重阶段,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下降,伴有恶心、呕吐。由于患者表现症状多,部分患者就诊在神经内科、急诊内科、消化内科,因而有出现误诊的可能,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急性胃肠炎、脑卒中等。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急性发作期,由于患者疼痛难忍,视力严重下降至光感、手动,多数患者会到眼科急诊。一般的处理就是立即降低眼压,尽快手术。医生通常要求患者短期频繁滴眼,并静滴药物治疗,如果短期不能缓解,部分患者会被要求急诊前房穿刺降低眼压。如果短期高眼压不能解除,则可造成失明。如果眼压及时得以控制,病情暂时缓解,则视力通常会有改善。
4.间歇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后,眼压可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前房角大部分开放,不用药或者仅用一些少量的缩瞳药物即可维持眼压正常。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间歇期是暂时的,最终眼压还是会升高,出现急性发作。
对于患者而言,间歇期并不意味着疾病的治愈;由于疾病的进展,始终会面临着急性大发作,即使进入间歇期,仍然需要手术解决问题。
5.慢性期 急性发作期后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疾病进一步进展,眼压高,最终出现严重的视力损害和视野损害。患者表现为眼部胀痛、视力下降、眼部充血。
6.绝对期 高眼压持续,视力无光感,部分患者因角膜损害而出现剧烈的疼痛。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国家主要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类型。该类疾病症状轻微,甚至没症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年龄较早。
有1/2以上的患者出现发作性的眼部不适、视物不清,偶尔有头痛和头晕,经过睡眠和充分休息后可以完全缓解,但是疾病仍在进展。
约有1/3患者无任何症状,在出现严重视力损害时才能诊断。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并重,以手术治疗为主。在药物迅速控制眼压后,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积极采用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