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家庭猪场的引种方案

目前大多数养猪场采用“小而全”的自繁自养的模式。由于品种更新不及时,普遍存在商品猪生长速度偏慢、料肉比偏高、体型不丰满等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了饲养管理、环境卫生、饲料营养等因素外,还与品种不纯和近亲繁殖有很大的关系。现推荐一些引种方案供参考。

(一)规模为 600 头母猪的猪场的引种方案

1.引种方案一

人工授精的公母比例为 1∶6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10 头;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 1∶2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30 头。

引种杜洛克公猪,人工授精为 5 头(10×50%),自然交配为 15头(30×50%)。公猪的年淘汰率为 50%。

引种长大母猪 200 头(600×30%÷90%=200 头),长大母猪的年淘汰率为 30%,引种的后备猪的利用率为 90%。

2.引种方案二

人工授精的公母比例为 1∶6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10 头;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 1∶2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30 头。另外,长白公猪存栏数为 2 头。

引种杜洛克公猪,人工授精为 5 头(10×50%),自然交配为 15头(30×50%)。

引种长白公猪 1 头(2×50%)。

引种大约克母猪 18 头(40×40%÷90%=18 头),大约克纯种母猪的年淘汰率为 40%,引种的后备猪的利用率为 90%。

600 头长大母猪每年要更新 200 头。这样,这 200 头长大母猪由大约克母猪提供,按每头大约提供 5 头计算,需要 40 头(200÷5)大约克母猪。

就目前的环境来看,大约克母猪的产仔性能比长白母猪高,而长白母猪的生长性能比大约克母猪高,所以建议采用杜长大的模式。

从以上的两种引种方案来看,引种方案二比较合理,引种的费用相对较低,同时也起到了补充血缘、提高本场生产性能的作用,与有实力的育种公司的种猪性能同步。

(二)规模为 300 头母猪的商品场的引种方案

1.引种方案一

人工授精的公母比例为 1∶6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5 头;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 1∶2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15 头。

引种杜洛克公猪,人工授精约为 3 头(5×50%),自然交配约为 8头(15×50%)。公猪的年淘汰率为 50%。引种长大母猪 100 头(300×30%÷90%),长大母猪的年淘汰率为 30%,引种的后备猪的利用率为 90%。

2.引种方案二

人工授精的公母比例为 1∶6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5 头;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 1∶2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15 头,另外,长白公猪存栏数为 1 头。

引种杜洛克公猪,人工授精约为 3 头(5×50%),自然交配约为8 头(15×50%)。

引种长白公猪 0.5 头(1×50%),即每两年引种 1 头。

引种大约克母猪约为 9 头(20×40%÷90%),大约克纯种母猪的年淘汰率为 40%,引种的后备猪的利用率为 90%。

300 头长大母猪每年要更新 100 头。这样,这 100 头长大母猪由大约克母猪提供,按每头大约提供 5 头计算,需要 20 头(100÷5)大约克母猪。

从以上的两种引种方案来看,建议采用引种方案二,因为这样的引种费用相对比较低,并且也起到了补充血缘、提高本场生产性能的作用。

(三)100 头及 100 头以下猪场的引种方案

1.引种方案一

以100 头为例,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 1∶2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5 头。

引种杜洛克公猪约为 3 头(5×50%),公猪的淘汰率为 50%。

引种长大母猪约为 33 头(100×30%÷90%),长大母猪的年淘汰率为 30%,引种的后备猪的利用率为 90%。

2.引种方案二

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 1∶20,杜洛克的存栏数为 5 头。另外,长白公猪存栏数为 1 头。

引种杜洛克公猪约为 3 头(5×50%),公猪的年淘汰率为 50%。

引种长白公猪 0.5 头(1×50%),即每两年引种 1 头。

引种大约克母猪约为 3 头(6×40%÷90%),大约克纯种母猪的年淘汰率为 40%,引种的后备猪的利用率为 90%。

100 头长大母猪每年要更新 30 头。这样,这 30 头长大后备母猪由大约克母猪提供,按每头大约提供 5 头计算,需要大约克母猪 6 头(30÷5)。

对于 100 头母猪以下猪场的引种,建议采用引种方案一,避免导致“小而全”的模式,且引种的费用也不是太高。

(四)引种时的注意事项

1.体型的误区

由于胴体性状是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高强度的选择可使遗传稳定。这样,如果育种工作者偏好选择体躯丰满,特别是臀部大的猪只,往往后代也是体型好。因此,体型好看,甚至生长速度快的种猪就容易被固定下来,对外供种。养殖户偏好体型好的种猪,公猪是无可厚非,如果是选择母猪那就要担心了。实际情况往往是体型好、瘦肉率高的母猪,有产仔性能低下、适应力差、淘汰率高等弊病。

2.种公猪的选择

选种时不单要看猪的体型外貌,同时要向种猪场索要系谱卡及其生产性能指标。

(1)生长速度。好的种公猪的日增重要在 850 克以上(体重30~100 千克阶段),尽量要求提供其测定过的种猪。

(2)料肉比。好的种公猪的料肉比要求在 2.7 以下(体重 30~100千克阶段)。

(3)瘦肉率。好的种公猪的瘦肉率要求在 64%以上(体重 100千克阶段)。

(4)其他。体长、背腰平直、臀部丰满、四肢粗壮,无包皮积尿,睾丸发育良好,体型左右匀称。

3.种母猪的选择

主选繁殖性能。基于产仔性能的考虑,普遍认为母本的体型选择应该是体长、四肢粗壮,外阴及乳头发育良好,健康,气质好。

同时,在选种的时候,必须问清楚其育种群的规模以及育种群的平均产仔数。要求纯种母猪产仔数在 10.5 头以上,二元长大或大长母猪产仔数在 11 头以上,后备猪的利用率要求在 92%以上。

(五)引种后要做的工作

1.种猪隔离饲养

购进的种猪必须放在隔离区,隔离区可建在场内,但必须远离本场的养猪生产线和生活区。栏舍在种猪转入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并空栏 7 天以上,有固定的饲养员负责。人员的进出必须淋浴更衣,饲料、药品等独立分开。

种猪引进 2 周后,如表现健康,则可以赶入一些准备淘汰的老公猪或老母猪到隔离区。一方面,它们带有本场的特异性微生物,让新的种猪接触会产生轻度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另一方面,它们作为“哨兵猪”,可以试探新种猪有无传染性疾病,如导致“哨兵猪”发生明显疾病,可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2.保健

为了避免营养性腹泻,在种猪进入后的头几天,不要喂过多的饲料。建议在种猪进入的 1 周内,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如土霉素、磺胺类药物、金霉素和泰乐菌素等。

3.疫苗接种

引入新的种猪后,在 6 月龄前按本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针对本场较突出的疾病可加强免疫。特别注意,不要套用种猪场推荐的免疫程序。 xgbC7J4pQEekItGlxN1Yi56Hhy+3FfX3a2bbD+cK6WT9azCeOXpT811I17tUDt3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