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尺骨鹰嘴骨折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一、概述

尺骨鹰嘴为肱三头肌的附着处,尺骨半月切迹关节面与肱骨滑车关节面构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屈伸的枢纽。鹰嘴骨折线大多进入半月切迹,为关节内骨折,少数尺骨鹰嘴尖端撕脱骨折,骨折线可不侵入关节。由于肘关节伸肌、屈肌的收缩作用,骨折很容易发生分离移位。因此,恢复关节面正常解剖对位、牢固固定、早期活动关节是恢复功能的重要措施。

二、病因

可由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肘尖部着地;但多数由间接暴力所致,如部分屈肘位跌倒,肱三头肌收缩的间接力量使鹰嘴撕脱。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鹰嘴部疼痛、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肘部三角关系改变,肘关节屈曲活动障碍。在分离移位时,在局部可扪到鹰嘴骨片向上移和明显的骨折间隙或骨擦感,主动伸肘功能丧失。

2.无移位骨折局部可肿胀和压痛。

3.骨折有时合并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伤,要注意检查评估。

四、诊断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

3.影像学检查(图8-1)。

图8-1 尺骨鹰嘴骨折X线片

五、治疗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后予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 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图8-2)。

图8-2 尺骨鹰嘴骨折术后X线片

六、术前准备

详见本书第一章“一般骨科手术术前教育”。

七、术后护理

1.体位 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手术麻醉方式,安置不同的术后体位,详见附录“各类麻醉术后的卧位护理”。用枕头、上肢垫枕或悬挂式前臂吊带抬高患肢。坐起或站立行走时使用三角巾或吊带悬吊患肢。

2.保持伤口敷料干爽清洁,防止感染。术后保持伤口引流管固定通畅,不可反折或扭曲,避免拉扯或滑脱,一般于术后2~3天拔除(或视引流液量而定,引流液量少于50mL时可考虑拔除)。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尿量、伤口出血及患肢末梢皮温、脉搏、颜色、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若有异常,如麻木、苍白、冰冷或活动障碍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二便护理 ①观察排尿情况。对排尿困难者,可采取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或予中药包热熨下腹部,配合按摩,以促进排尿。必要时,给予间歇导尿或留置导尿。②观察排便情况,术后1~3天内排大便1次。若出现便意,不要忍,尽可能自行排大便,消除腹胀。必要时可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五子散药包热敷、腹部按摩,应用开塞露或其他通便药物及灌肠。

5.饮食调护 ①术后清醒,胃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粥、面等半流质食物。病情允许下,多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鱼、肉、蛋类、奶制品等)易消化食物。②摄取足够的钙质(奶类、动物骨头、芝麻等)有助骨质坚硬。③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水果、蔬菜等),日饮水量达1 500~2 000mL。勿抽烟,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分期饮食调护:

(1)早期(术后1~2周)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品。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瘦肉粥、黑木耳、薏米汤及田七瘦肉汤。忌油腻、生冷、酸辣及发物。

(2)中期(术后3~4周)宜接骨续筋之品,如猪脚筋汤、桂圆红枣鹌鹑汤。

(3)后期(术后5周以后)宜养气血、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枸杞煲乌鸡(兔肉)、鹿筋花生汤、冬虫草炖瘦肉、杜仲牛膝猪骨汤等。

八、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可开始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同时预防关节僵硬。

1.握拳伸指运动 用力握拳,然后用力伸指。初始每天3组,每组5~10min,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图8-3)。

2.屈指90°及虎爪练习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屈曲至90°及屈曲成虎爪位,持续10s然后放松。重复做3~5min,每天做3~4次(图8-4)。

3.腕关节练习 双手对掌,腕关节屈伸练习(图8-5),腕关节尺、桡偏练习(图8-6),前臂旋前、旋后练习(图8-7)以及用手掌推墙练习(图8-8)等。以上动作各持续5下,每天4次,每次3~5min。

图8-3 握拳伸指运动

图8-4 屈指90°及虎爪练习

图8-5 腕关节屈伸练习

图8-6 腕关节尺、桡偏练习

图8-7 前臂旋前、旋后练习

图8-8 推墙练习

4.肘关节屈伸练习 患肢前臂保持中立位,用健侧手托患肢前臂,用力伸肘3下,然后屈肘3下,每天4~5次,每次3~5min,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图8-9)。

图8-9 肘关节屈伸练习

九、出院指导

1.伤口护理

(1)已拆线2~3天勿湿水,保持伤口清洁,不需刻意涂抹消毒液。

(2)未拆线 可到医院门诊换药,应保持伤口干燥,跟踪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再拆线。

2.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防止畸形愈合,确定解除内固定的时间。

3.康复运动 ①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要量力而行。②定时做适当的运动,以避免其他关节僵硬,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4.需要复诊的情况 ①伤口发炎(红、肿、热、痛),有不正常分泌物或发热。②跌倒或碰撞造成疼痛。③肢体或末梢血运有发紫及肿胀情形不消失时。④患肢疼痛且有移位情形。

5.口服药使用方法 请与主管医生或护士确认药物后依指示服用。

6.既往内科基础疾病治疗 既往有内科基础疾病患者继续进行相关专科治疗用药。 MQPIeGRMQVXJctSirsjR+iT1LHdnMCmsRc0QSQJwnvE2b8GTQbrIp6Ez34nU4B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