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们刚接触外科临床时,内心充满激动与渴望,满眼求知欲。他们不辞劳苦地询问病史,细致耐心地查体,充满激情地参加手术,热忱地希望协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甚至还对不同手术医生水准加以点评。他们梦想着有一天也可以像前辈们一样,潇洒自如地操控手术刀,为患者解除病痛。他们是外科事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衷心祝福他们能迅速成长为德艺双馨的外科大师。然而外科医生的成长之路漫长且充满艰辛,尽管外科手术主要由切开、分离、缝合、打结及止血等基本操作组成,但要娴熟掌握并有机地组合使用,绝非一日之功,非下苦功不可,可能需要15~20年方可成为一名卓尔不群的外科医生,其艰辛可见一斑。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上述基本技能外,还有许多其他更重要的修养需要加强。我的外科启蒙导师青岛大学陈咸增教授要求打结后两线尾相差不能超过4cm,否则不及格,因为20年前,术中往往需要助手牵拉缝线,线尾最好对齐;还要求缝针必须用持针器正确夹持后方可交还给器械护士,此点对避免术中缝针遗失至关重要,相信每一个外科医生都有令自己痛苦万分的术中找针经历;陈老师语重心长地指出,选择了医生这一神圣的职业,就要求一生勤奋和读书。我的博士导师山东大学李兆亭教授,博学、儒雅、大度、慈爱,令我们后来者高山仰止。老人家谆谆教导我们,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医德、医风和医术;提高没有止境;要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从成功中学、从失败中学、从总结中学;要做一个学术型外科医生,而不是一个开刀匠;医者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不管患者的地位、贫富,这是医道;患者以生命相托,“医乃仁术”,我们应尽一切可能,全心全意为其医治,解除其病痛,这是“大医精诚”的核心。我也有幸从师于中山大学汪建平教授,其博大的胸怀、极深的外科造诣与锐意进取的精神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汪老师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务必“守真”:对患者真心实意,切勿蒙骗;指导学生严肃认真,不可敷衍;科学研究真实严谨,不容抄袭臆造;待人接物真诚谦和,不可虚狂。总之,优秀的外科医生务必守真慎独、勤于实践、敢于担当、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缜密思考、及时总结。
目前,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是肿瘤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不幸的是,我国胃癌患者多处于进展期,手术范围大,部分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并发症多见。我们统计的与围手术期死亡相关的主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下:腹腔出血0.28%~3%,胃大出血约0.43%,十二指肠残端破裂1%~4%,胃肠吻合口漏约5%,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约7%,食管胃吻合口漏约9%,胆漏约0.76%,胰漏1.3%~3%,乳糜漏高达11.8%,重症急性胰腺炎约0.63%。因此,外科医生应千方百计减少并发症,这涉及适应证选择、术前评估与处理、麻醉、术中决策、手术操作、术中应急处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等,其中术中决策与手术操作最为重要。
Walter Siquini教授及其团队每年实施大量的胃癌根治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依手术步骤拍摄了高清晰的术中照片,并将这些手术写真图片编撰成书,这在国内外均属少见,确实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该专著简约而不简单,详细而不冗繁。书中所用图片分辨率极高,手术操作步骤一目了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实用性。另外,一些手术技巧是其他专著少见的,比如利用管状胃的小弯侧贮袋作为吻合器放置通道行食管胃吻合、残胃大弯侧转角与空肠吻合、残胃大弯侧半口空肠吻合并小弯侧直线化处理等,对读者开拓视野及提高手术技艺颇有裨益!根据原书内容特点,译成中文后,我们将书名定为《胃癌手术操作全真图谱》。
然而,手术是否安全与成功不单单取决于手术操作,还包括围手术期营养评价与支持、重要器官功能维护、术前评估、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与吻合技术、手术策略、术中应急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译者也想增补这些内容,但恐有绠短汲深或画蛇添足之虞!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参阅我们主编的《胃肠手术策略与操作图解》(广东科技出版社,2015)有关章节,希望能提供些许帮助。
感谢Walter Siquini教授等原著作者与Springer公司为出版此书而付出的辛勤汗水!本译著得到了广东科技出版社及其各位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希望此中译本能够反映原作者的本意,不至于误导读者。由于译者经验有限,语言运用能力有待提高,书中不妥或错误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朋友不吝赐教,欢迎您的指导和建议:zsdxwtb@163.com。
于羊城
2015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