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脊柱麻醉方法的选择

麻醉方法选择原则,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健康状况、体位、时间长短、患者状态、麻醉医生的技术条件及外科医师或患者的特殊要求,选择最熟练、最可靠的麻醉方法。可用区域阻滞、全身麻醉或两者联合。通常颈胸椎手术和大部分腰椎手术及大多数儿童患者应选用全身麻醉。部分腰椎手术(如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一、全身麻醉

(一)气管导管的选择

(1)金属丝导管 作为俯卧位全身麻醉患者首选气管内导管。

(2)双腔支气管导管 用于电视胸腔镜(VATS)下脊柱前入路手术麻醉,如胸椎结核病灶清除、脊柱肿瘤切除植骨、脊柱骨折内固定与脊柱侧弯Eclipse矫形术。

(二)麻醉诱导与置管

1.常规诱导与不仰首置管 凡是非高位颈椎(C 5 以下)骨折、颈椎肿瘤及硬化性颈椎病或其他因素预计插管困难的患者,均可按常规诱导与不仰首下气管内插管。

2.特殊疑难患者的麻醉处理 指不适合常规诱导与喉镜暴露置管的患者,如高位颈椎(C 4 以上)损伤、硬化性颈椎病、颈椎肿瘤与颈椎破坏性疾病、其他因素预计插管困难的患者。

(1)颅骨牵引下常规全身麻醉诱导与插管 适用于C 4 及以上的颈椎骨折而不伴有其他因素预计插管困难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在正位牵引状态下,不仰头,采用喉镜轻挑暴露会厌或部分声门,凭借临床经验插入气管导管。

(2)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由日本专家于1967年在纤维胃镜基础上研究发明,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应用广泛,后成为困难气道处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适用于不宜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诱导插管的成人和大龄儿童患者。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给予神经安定镇痛药或适量全身麻醉药,强调高位截瘫患者慎用,其他患者缓慢注入,保持良好的自主呼吸;②纤支镜可供氧吸入,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操作过程中可高频喷射通气供氧,但需要警惕大量气体进入胃内,患者苏醒期躁动而致胃破裂意外;③在给予肌松药与全身麻醉药前应证实气管内导管在位。

(3)光索(Light wand)(光棒)气管内插管 光索插管技术由Macewan于1957年首次报道使用,当初仅作为辅助照明,以便更好地显现声门。经过20多年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发展成熟,有了专供气管内插管使用的比较安全的光棒。据称光棒插管技术在贝鲁特陆军医疗中心已使用多年,国内近几年临床使用大增。

光棒插管技术对麻醉医生较容易掌握。Ellis等认为此项技术临床上训练与不训练仅影响插管的时间,而并不能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在常规手术麻醉中应用,失败时有有效的补救措施。而在特殊或疑难气道处理时,突出优点不受时间限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进入食管或进入会厌谷,其次为选择导管过粗。

临床研究认为,光棒插管较喉镜插管对交感神经系统影响更小,循环更平稳。由气管内插管所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也低于喉镜插管。

(4)盲探气管内插管 此项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前,是解决困难气道插管的重要手段,也是颈椎损伤与颈椎疾病麻醉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国内应用报道仍不少。但是经鼻盲探插管难度大,损伤大,并发症多,失败率高,对导管的质量要求也高,有时必须经过调整头颈部的位置来协助插管。

(三)并发症与预防

临床慢性颈椎病和高位颈椎损伤等特殊疑难患者除麻醉诱导与插管过程可遇到困难,发生插管经路的损伤与致命性危险外,并发脊髓与神经损伤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同时脊髓与神经的损伤也可以发生在摆放体位或手术过程中。

预防脊髓与神经损伤并发症,要贯穿于麻醉实施、放置手术体位、术中体位变更及手术中保持合适头、颈体位全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及非颈椎手术时最佳体位是使头、颈、肩保持中立位。

另外,对慢性颈椎病等气道处理困难患者,还要注意其他围手术期气道问题。如风湿病手术患者直接喉镜插管与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拔管后气道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8/58和1/70。其原因可能在于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周围组织损伤机会少。术中还应加强ECG监测,警惕颈椎牵拉脊髓、颈动脉窦、迷走神经和气管引发心律失常、循环骤停。

二、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20世纪末脊柱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目前,腰段脊柱手术中硬膜外麻醉仍是常用于椎间盘摘除(椎间盘镜)、去椎板减压、椎体滑脱椎弓根钉内固定等常规手术中,其具有效果良好、费用低等特点。但对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是否恰当仍有争议。因为脊柱骨折时椎管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出现局部麻醉药扩散不全,脊柱麻醉可能性增加。其次,硬膜外穿刺体位也容易加重脊髓损伤。持赞同意见的认为有助于手术医师了解脊髓功能。但随着C型臂X光机及脊髓功能监测仪器的使用,全身麻醉已经比较容易被接受。

三、神经阻滞麻醉

颈椎前经路手术,外科医生为了手术的安全而要求术中能保持患者清醒配合。因此,神经阻滞麻醉为这部分手术首选方法,但局部麻醉药用量大,而麻醉效果并不满意,改行全身麻醉的多。

目前针对部分颈椎前经路手术患者头颈转动受限或需要制动,给神经阻滞麻醉定位与操作带来困难,影响麻醉效果与安全。采用C型臂介入引导神经阻滞操作,即:①侧位透视确定第四颈椎并作标志;②正位透视确定C 4 横突,并采用C型臂介入引导深颈丛阻滞和颈椎体前缘局部阻滞。其他操作与用药均不变。优点:局部麻醉药用量少,麻醉满意率高,C型臂介入穿刺定位准,操作方便,安全性更高。可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椎管减压、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器(CIFC)植入术、颈椎骨折交锁钉钢板内固定术等。手术范围一般不宜超过两个颈椎体或椎间隙。

四、局部麻醉加强化

对于一些切口较小手术如椎间盘镜可采用。但阻滞不全现象常见,麻醉意外也可发生。 yedIM2DFYP2lxwD1/q3SEi+Q5IYcaFLaVQs5xz/PexxtX3e32emzgxlOXBfRRs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