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特定人群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疾病相关知识
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是妊娠期间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的改变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瘀血、炎症细胞和液体的渗出,牙龈组织对口腔细菌的敏感性增加,而加重原有的牙龈炎症。

乳牙龋

发生在儿童乳牙的龋病称乳牙龋病,具有发病早、患龋率高、龋蚀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3~6岁学龄前期和6~8岁学龄期(小学阶段)是儿童乳牙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乳恒牙开始替换,牙弓不断生长发育,出现牙间隙,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严重龋坏导致的乳牙缺失,可影响继承恒牙的萌出,出现早萌、迟萌或异位萌出,造成错 畸形。

牙外伤

牙外伤是指牙受到各种机械外力作用所发生的牙周组织、牙髓组织和牙体硬组织的急剧损伤。

7~9岁是学龄儿童牙外伤的高峰期,以前牙为主。主要由运动中的跌倒和撞击所致。外伤后多表现为牙震荡、牙脱位和牙折。

牙龈炎

牙龈炎是指发生在牙龈组织的急、慢性炎症。

牙菌斑是牙龈炎的始动因子,牙龈炎常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口腔异味等,常见牙面菌斑堆积,有可能向深层发展致牙周炎。

一、妊娠期妇女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一)妊娠前期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计划怀孕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疾病或隐患,避免怀孕期间发生口腔急症。

(二)妊娠期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1.学习口腔健康知识。学习孕妇口腔健康知识,胎儿口腔及牙发育、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学习正确的婴幼儿喂养方式和哺乳姿势;掌握清洁婴幼儿口腔与牙齿的方法与体位;了解乳牙的生长发育、萌出时间、萌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婴幼儿早期龋的危害等。

2.注重口腔健康维护,重点做好妊娠期龈炎的防治。进食后漱口,早晚有效刷牙,使用牙线清除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必要时配合使用有抗菌作用的漱口剂。

3.保持膳食营养平衡。

(1)妊娠初期(1~3个月):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D等,以保证乳牙的正常发育和矿化。

(2)妊娠中期(4~6个月):保证充分钙、磷无机物及与钙代谢有关的维生素A、维生素D的摄取,促使牙齿矿化。

(3)妊娠后期(7~9个月),包括围生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1周):摄取充足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促进乳牙继续发育矿化及部分恒牙胚形成。

妊娠期妇女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处方

1.计划怀孕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疾病或隐患,避免怀孕期间发生口腔急症。

2.学习孕妇口腔健康知识,胎儿口腔及牙发育、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学习正确的婴幼儿喂养方式和哺乳姿势;掌握清洁婴幼儿口腔与牙齿的方法与体位;了解乳牙的生长发育、萌出时间、萌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婴幼儿早期龋的危害等。

3.妊娠期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早晚有效刷牙,控制菌斑,预防妊娠期牙龈炎。

4.保持膳食营养平衡。

(1)妊娠初期(1~3个月):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D等,以保证乳牙的正常发育和矿化。

(2)妊娠中期(4~6个月):保证充分钙、磷无机物及与钙代谢有关的维生素A、维生素D的摄取,促使牙齿矿化。

(3)妊娠后期(7~9个月),包括围生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1周):摄取充足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促进乳牙继续发育矿化及部分恒牙胚形成。

5.谨慎用药,避免烟酒等不良刺激。

6.口腔疾患诊疗时机是妊娠4~6个月。妊娠期前后3个月尽量避免口腔治疗,避免X线照射。

4.谨慎用药,避免不良刺激。妊娠期用药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妊娠初期防止风疹类病毒感染,不使用镇静、安眠类药物,防止唇裂或腭裂等畸形的发生。禁烟酒,降低胎儿畸形危险。

5.妊娠期口腔疾患诊疗时机:

(1)妊娠期前3个月,口腔治疗一般仅限于处理急症,避免X线照射。

(2)口腔疾病治疗的适宜时期是妊娠4~6个月,如有未处理或正在治疗的口腔疾病,应在此期间抓紧治疗。拍X线片时需在保护措施下进行,注意不能直接照射盆腔和腹部。

(3)妊娠期后3个月尽量避免口腔治疗。如果出现口腔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不接受拔牙及创伤性治疗(如复杂根管治疗等),以免引起早产。

二、学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6岁的学龄前期儿童,其父母须学会如何帮助、指导儿童刷牙,选用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牙刷。家长应每天帮助儿童认真、彻底地刷牙一次(最好是睡前)。

2.及时治疗乳牙龋。乳牙龋早期治疗所需时间短、痛苦小、治疗效果好,早治疗可避免影响咀嚼功能及邻牙出现倾斜移位,继承恒牙的异位萌出;当乳牙龋严重时,会感染引起全身性疾病。

3.认真保护好第一恒磨牙。第一恒磨牙(俗称“六龄牙”)在萌出后2~4年非常容易发生龋坏,因此,在完全萌出后的6个月内进行窝沟封闭是保护它的最佳方法。对7~9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及时进行窝沟封闭,是预防第一恒磨牙窝沟龋的有效方法。

4.儿童应戒除吮指、咬下唇、吐舌、用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对乳牙龋应及早治疗,避免单侧咀嚼。

5.不良喂养方式和吮指等不良习惯会造成前牙反 和开 。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咀嚼习惯,积极治疗乳牙龋,恢复咀嚼功能,防止因咀嚼功能下降、颌骨发育不充分导致错 畸形。

6.正确有效的刷牙是预防青少年牙龈炎的主要方法,如果经常刷牙出血并已形成牙石,应及时请专业医生进行洁治(洗牙)。

学龄儿童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处方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早晚刷牙、餐后漱口。3~6岁的学龄前期儿童,家长应每天帮助儿童认真、彻底地刷牙一次(最好是睡前)。

2.及时治疗乳牙龋,恢复咀嚼功能。

3.认真保护好第一恒磨牙,在完全萌出后的6个月内进行窝沟封闭。

4.戒除吮指、咬唇、口呼吸、偏侧咀嚼等口腔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咀嚼习惯,积极治疗乳牙龋,防治错 畸形。

5.认真、有效的刷牙是预防青少年牙龈炎的主要方法,如果经常刷牙出血并已形成牙石者,应及时请专业医生进行洁治。

6.预防牙外伤。受伤后出现牙龈出血、牙折断、松动、移位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果整个牙脱落,可用凉开水或自来水冲洗掉牙表面的污物,不要刷、刮牙根部,将冲洗干净的牙放回到牙槽窝中,或将牙泡在新鲜的冷牛奶、生理盐水或含在舌下,迅速到医院就诊。牙离开口腔的时间越短,再植成功的概率越大,最好在30分钟内接受治疗。

7.预防牙外伤。受伤后出现牙龈出血、牙折断、松动、移位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果整个牙脱落,可用凉开水或自来水冲洗掉牙表面的污物,不要刷、刮牙根部,将冲洗干净的牙放回到牙槽窝中,或将牙泡在新鲜的冷牛奶、生理盐水或含在舌下,迅速到医院就诊。牙离开口腔的时间越短,再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最好在30分钟内接受治疗。

三、中小学生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1.每年至少进行1次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损扩大,对龋病与牙周病均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预防龋病与牙周病。第一恒磨牙在牙颌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上下颌关系的主要支柱,并承担最大的咀嚼功能。所以,学龄期儿童第一恒磨牙的预防保健十分重要。

3.除采用全身用氟和局部用氟的方法外,还应使用窝沟封闭的方法预防第一恒磨牙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龋。

4.选择刷头小刷毛软的牙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5.预防龈炎,特别中学时期,应有效地刷牙与使用牙线,定期口腔保健,清除牙石与牙菌斑,以保持牙龈组织的健康。

中小学生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处方

1.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每年至少1次。

2.及时进行窝沟封闭,预防第一恒磨牙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龋。

3.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有效刷牙各一次;学会使用牙线,协助清除邻面的菌斑。

4.定期口腔保健,清除牙石与牙菌斑,保持牙与牙龈组织的健康。

四、老年人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疾病相关知识
老年人

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作出新的规定: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

“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正式提出了“8020计划”,即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保护牙齿,到80岁时,完全可以有20颗健康的牙齿。

根据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我国80岁以上老人有20颗有功能的牙齿的人数不到35%。

1.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消除错误观念。如“人老应该掉牙”,认为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认为真牙坏了能换假牙,反正一样能用。其实,假牙永远替代不了真牙。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高寿的老人仍可保留一口健康的牙齿。

2.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1)选择老人用或者成人用保健牙刷。其特点是刷头较小,刷毛软而有弹性,刷柄较扁而宽,容易握住,不易滑落。电动牙刷刷头小,效率高,效果好,对牙列缺损参差的老年人尤为合适。

(2)最好选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根面龋。牙齿敏感者,可选用脱敏牙膏,用温水刷牙。

(3)使用手动牙刷时,刷牙的方向应顺着牙缝竖着刷,刷到每颗牙的唇、舌及咬合面。每次刷牙的时间3分钟左右。使用电动牙刷时,使刷毛呈一定的角度,置于牙齿和牙龈交界处,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刷头轻轻地旋转、振动数秒后,更换位置,注意每次都要部分覆盖上一个位置,不能遗漏任何部位和牙面;不能施加太大的力量,通常要比使用手动牙刷时的力量小,不能使刷毛弯曲,缓慢、稳定地刷牙,直到完成全口牙齿的清洁。

(4)由于老年人牙缝较宽、牙齿稀松,光靠刷牙还是不足以保持牙齿清洁。推荐使用牙间隙刷,或者使用牙线洁牙,有利于去除邻面与根面的软垢与牙菌斑。每餐饭后及时用茶水或淡盐水漱口,去除食物残屑和部分软垢。

3.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到口腔诊所或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护理,包括口腔检查和洁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多数口腔疾病的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只有医生检查才能发现早期的病损,及时治疗可以起到预防疾病进展、控制疾病的目的,并且节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4.患有老年常见疾病的,口腔治疗术前应主动告知医护人员,选择治疗计划时与家属沟通,身体衰弱者应有家属陪伴。接受注射麻药、拔牙或其他手术后,需在诊室观察半小时,无异常感觉才能离院。

5.很多老年人口腔中有不同程度的缺牙,余留牙也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因此缺失的牙齿应及时修复(镶假牙),拔牙后1~3个月进行修复。假牙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生设计和制作,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试戴和调整。

6.基牙有稳固义齿的功能,又承受额外的咀嚼力,往往不容易清洁或者容易被忽视。注意保护基牙,每天认真仔细地刷牙,尤其是邻面及牙颈部。基牙有问题要及时治疗。

7.保护好活动义齿,妥善放置。餐后要洗刷干净,睡前摘下,浸泡于清水之中以防变形。建议定期用假牙清洁片清洗活动义齿,定期复查,及时修改调整。久戴义齿常有不适,甚至引起口腔组织红肿、疼痛、溃疡,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处理或更换义齿。保持义齿处于功能状态,是口腔康复保健的重要内容。

8.口腔是身体的一部分,全身健康状况对口腔健康有直接影响。因此,老年人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情,均有利于增强口腔的健康。

9.注意膳食平衡,多吃瓜果和新鲜蔬菜,严格控制甜食。少吃过热、过冷、过酸、过甜的食物,不要用牙齿咬过硬的食物,防止折裂。注意补充钙、铁等元素,预防龋齿及口腔黏膜疾病。

10.传统医学口腔保健提倡叩齿、鼓腮和按摩,长期坚持有益口腔健康。

(1)叩齿:双唇紧闭,上下齿相互对叩数十下,用力适中、均匀。长期坚持,可刺激牙周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鼓腮漱口:每天做一两次闭口鼓腮漱口动作,并将舌头左右转动,使唾液分泌增多,牙面、牙缝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冲洗和刺激,使口腔自洁,保护牙齿健康。

(3)按摩牙龈:用洗净的拇指和食指顺着一定的方向按摩牙龈,改善牙龈和牙槽内血液循环,提高牙周组织抵抗力,防止牙床过早萎缩。

老年人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1.“8020计划”,即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保护牙齿,到80岁时,完全可以有20颗健康的牙齿。

2.饮食控制:

(1)老年人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瓜果和新鲜蔬菜。

(2)少吃过热、过冷、过酸、过甜的食物。

(3)不要用牙齿咬过硬的食物。

3.口腔卫生: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手动刷牙顺着牙缝竖着刷,不要横刷。

(2)选择老人用或者成人用保健牙刷,电动牙刷效率高,效果好。

(3)牙齿敏感者可选用脱敏牙膏,用温水刷牙。

(4)使用牙间隙刷或者牙线,以去除牙齿邻面与根面的软垢与牙菌斑。

(5)保护活动义齿,妥善放置。每次餐后洗刷干净。定期用假牙清洁片清洗义齿。

4.复诊要求:

(1)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到口腔诊所或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护理。

(2)牙齿拔除后1~3个月进行修复(镶假牙)。

(3)定期复查活动义齿,及时调整。

5.安全指引:

(1)活动义齿睡前摘下,浸泡于清水之中以防变形,禁止使用酒精、漂白剂、热水等清洗和浸泡。

(2)患有老年常见疾病的,口腔治疗术前应主动告知医护人员,以便评估安全风险。身体衰弱者应有家属陪伴,接受注射麻药、拔牙或其他手术后,需在诊室观察半小时,无异常感觉才能离院。

6.个性化指导。传统医学口腔保健方法,提倡叩齿、鼓腮和按摩牙龈,长期坚持,有益口腔健康。

五、残疾人口腔护理健康教育

残疾人的口腔疾病与非残疾人一样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不同的是残疾人缺乏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与能力,口腔健康保健需要家属、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残疾儿童是口腔保健的重点人群。

1.早期口腔卫生指导。患儿的双亲或监护者必须懂得口腔健康的意义和口腔卫生的重要,同时要学习掌握口腔卫生的具体方法,并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儿童灵活应用。

2.口腔保健用品的选择:

(1)电动牙刷:对于使用一般牙刷维护口腔卫生有困难的残疾儿童,推荐使用电动牙刷,减轻为残疾儿童刷牙的疲劳。

(2)冲牙器:是重症残疾儿童日常清洁口腔的一种辅助装置,利用水流的作用把停滞于口腔内的大块食物碎屑带走。

(3)改装牙刷柄:将市售牙刷经过改进后,易于残疾患儿握持。

3.特殊口腔护理。对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至少应帮助其每天彻底刷牙或用牙线清洁1次,有效去除牙菌斑,必要时使用电动牙刷。

4.窝沟封闭。窝沟封闭用于残疾儿童预防龋病效果满意,应用原则与其他儿童相同,使用橡皮障隔离唾液特别重要,一旦牙萌出后应尽快进行封闭。

5.减少糖与甜食的摄入量,降低摄入频率。严格限制摄入糖与甜食,只在三餐时食用。其他时间内补充的膳食,不应含有糖和精致碳水化合物,以减少糖在牙面停留的时间和酸的形成,降低对牙釉质侵蚀的可能性,达到防龋的效果。

6.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由口腔专业人员定期为残疾人提供检查、洁治、局部用氟、健康教育与适当治疗等服务。至少每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

残疾人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处方

1.残疾儿童从幼儿时期开始接受口腔卫生指导,父母或监护者坚持每天在生活中帮助儿童做口腔保健;帮助他们选用合适的口腔卫生用品,如电动牙刷、牙线、牙签、开口器、冲牙器等,帮助儿童清洁牙齿和口腔组织。

2.合理使用氟化物,如氟化牛奶、氟滴剂和氟片等。

3.对残疾儿童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病。

4.减少糖与甜食的摄入量,降低摄入频率。

5.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洁治、健康咨询等。 Xk92vR1qHnOZutPxdnTapgSjwxmBgukh2U2+crMqiW4DljoiLz47vGfUX7RbDc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