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s)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包括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两大类。
牙龈病是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牙周炎则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牙龈病与牙周炎在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治疗护理上多有相似之处,但预后是不同的。牙龈病的病变是可逆转的,一旦病因被除去,炎症可以完全消退,牙龈组织恢复正常。但如果病因未去除,炎症未被控制,一部分牙龈病可进一步发展成为牙周炎。长期慢性炎症使牙周膜、牙槽骨破坏吸收,牙周的支持组织减少而成为牙周炎。牙周炎现有的治疗手段可以使牙龈的炎症消退,疾病停止发展,但已破坏的牙周支持组织则很难恢复到原有正常的水平。
1.牙龈炎症和出血: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长期作用于牙龈,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牙龈的炎症反应。
2.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临床上的牙周袋是由于龈缘向冠方迁移及沟底向根方延伸而成。
3.牙槽骨吸收:引起牙槽骨吸收的局部因素是慢性炎症和咬合创伤。牙槽骨吸收的方式和程度可以通过X线片来观察。
4.牙松动和移位:牙松动超过生理范围,这是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当牙周炎使牙槽骨吸收、支持组织减少后,与该牙所受到的力之间失去平衡,即发生了继发性创伤,使牙齿向受力的方向发生移位。
牙周系统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菌斑控制、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等机械性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的
创伤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分为基础性手术、再生性手术和牙周成形术,其中基础性手术有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牙周翻瓣术和牙周骨手术;再生性手术有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和植骨术;牙周成形术有牙冠延长术和膜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