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穴是位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循行线上,有明确的归经及主治规律的腧穴,是我国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通过针刺经穴治疗疾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针刺穴位作为一个外在刺激可能首先激活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神经、内分泌、体液网络,继而影响靶器官。
现代医学已经积累了大量外周器官与大脑相互关系的证据。作者在多年科研及临床工作基础上提出经穴特异性与脑相关假说,认为人体作为生物体,针刺经穴干预的反应和调节作用必须以脑为中枢(即信息的传导和转导的枢纽)进行调整和整合,再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呈现治疗效应。
21世纪是“脑的世纪”,脑科学是当代世界科学的前沿学科。脑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为揭示经穴脑效应的奥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脑功能成像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正电子发射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等技术的日益成熟,针刺对中枢作用的研究进入了新领域。
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是,脑功能成像能够在无创状态下,动态地在活体和整体水平上研究针刺经穴对脑功能状态的影响,实现功能可视化。中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从功能特点入手,功能可视化手段对于研究针灸机制具有特殊意义。基于此,我们编撰了本书。
本书是作者在近10年大量研究工作基础上所做的总结,全面介绍了古代、现代经穴与脑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示了目前作者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针灸学经穴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和思路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同时本书是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973计划资助的研究项目的升华,对针灸学科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年夏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