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经络脏腑病变与脑的关系

在病理情况下,经络既是病邪传变的途径,又可以表现出自身一定规律性的病候。这些病候,既与每一经脉的循行部位、生理活动范围有一致性,也与每一经脉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灵枢·经脉》对每一经脉所列举的“是动病”“所生病”就是这一规律的总结。分析“是动病”“所生病”的规律,不难看出,这是脏腑经络气血发病规律的综合。而这一综合中关于“神”的变化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脑为经络的最高指挥中枢,且人体脏腑均通过经络与脑发生密切联系,所以很多经络脏腑病变均与脑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络脏腑病变中的疼痛、麻木、沉重、寒热等主观症状均有赖于“脑神”的感知;②指趾不用、舌强、体不能摇均为脑主运动功能失常;③厥、癫、狂、痫、嗜卧、不能卧等为脑神失常。下面逐经加以论述。

(一)十二经脉

1.手足三阳经

(1)大肠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2)三焦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3)小肠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 、肘、臂外后廉痛。”

(4)胃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 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5)胆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6)膀胱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用。”

2.手足三阴经

(1)肺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2)心包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3)心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4)脾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

(5)肝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颓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泻,狐疝,遗溺,闭癃。”

(6)肾经主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 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 ,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二)奇经八脉

1.督脉主病

《灵枢·经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疾。”

2.任脉主病

《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灵枢·经脉》:“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难经·二十九难》:“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

3.冲脉主病

《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临证指南医案》:“……不孕,经不调,冲脉病也。”

4.带脉主病

《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脉经·卷十》:“苦少腹痛引命门,女子月水不来,绝继(经)复下止(也),阴辟寒,令人无子;男子苦少腹拘急,或失精也。”

5.阴跷脉、阳跷脉主病

《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灵枢·大惑论》:“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6.阴维脉、阳维脉主病

《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张毅敏 唐纯志) gf/bEO0mhTnGzY4vdJ/c4VwAXIFjJkz+00txePRY+tZQPJmCNu/yWHsTVzPIX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