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得癌症的人群之一:常熬夜吃夜宵者。近年来年轻人胃癌发病率增高,这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最常见的一点是,年轻人特别是白领,喜欢熬夜,养成了经常吃夜宵的习惯。熬夜睡眠不足本身就是致癌的危险因素。夜宵火锅、吸烟、喝咖啡,也都是致癌的危险因素。
正在得癌症的人群之二:常饮热浓茶者。食管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医学研究发现,经常饮用高温(80℃以上)茶水有可能烫伤食管,而茶中的鞣质可在损伤部位沉积,不断刺激食道上皮细胞,使之发生突变,而突变细胞大量增殖后即可变成癌组织。
正在得癌症的人群之三:酗酒,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十余年前,笔者曾经应杂志社之邀,写过一篇《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科普小文,阐述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自然病程中,要尽早干预,越早越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戒酒,最好是滴酒不沾。
“你正在得癌症!”这句话和“你正走向死亡!”一样是话糙理不糙的至理名言。“你正在得癌症!”就是你正在过着“癌症高危生活”,正在与癌症为友同行,加速走向死亡。网络有句名言:“没文化真可怕!”用在这里就是:“没常识真可怕!”
最可怕的是,许多人仍然热衷于“癌症高危生活”,或不知不觉、其乐融融,或明知故犯、麻木不仁。殊不知,癌症正在向你靠近,逆袭而来。对于“癌症高危人群”,需要予以当头棒喝:“你正在得癌症!”
前面癌症,注意绕行——世界卫生组织警示,已经明确的七大致癌因素为:
吸烟是排名第一的杀手,地球上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香烟危害,约20%的癌症死亡都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是1/3以上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量越多,烟龄越长、起始越早,癌症的发病概率越高。据统计,有八成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
吸烟可导致多种形式的癌症,包括肺癌、食管癌、喉癌、口腔癌、咽喉癌、肾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和宫颈癌。二手烟(也称为环境烟草烟雾)已被证明能够使不吸烟者罹患肺癌。无烟烟草(也被称为口用烟草、嚼烟或鼻烟)可导致口腔癌、食管癌和胰腺癌。
吸烟者癌症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明显增高,每天吸烟量越多,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烟龄越长,诱发癌症的危险性就越大。有效地控烟可明显遏制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我国拥有世界第一数量的烟民大军,达到3亿,被动吸烟者数量更多。如何有效控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而对吸烟者来说,更应该从自身做起,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不要害人害己。应当记住: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越早越好。
如果你的亲属或者朋友吸烟,那么你应该诚恳地告诫他:你正在得癌症!悬崖勒马,现在还来得及。
超重和肥胖与多种类型的癌症相关,如食管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肾癌。过度肥胖和过人的食欲是世界歌王帕瓦罗蒂患胰腺癌的主要原因。对帕瓦罗蒂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嗜好不是歌唱,而是美食。一副好胃口早早成就了他140千克重的大块头,而硕大肥胖的体型几乎算作这位高音之王的一个标志了。
曾经帕瓦罗蒂向公众说出了自己“退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太胖了。并说自己只犯过一个错误,就是肥胖。肥胖这一致命的错误,包括帕瓦罗蒂在内的肥胖一族都属于“明知故犯”,未曾想到的是食欲和肥胖导致他患上了胰腺癌。无独有偶,另外一位灵魂天后艾瑞莎·富兰克林,也是因为肥胖导致胰腺癌。
近来的研究发现,肥胖可以增加患癌的风险。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类固醇等激素的产生,如动情激素、雄性激素,这些激素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及前列腺癌都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从2002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38.5%,其中城市居民占多数。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50%~57%的人口会可能超重。肥胖,也正在成为中国人的一个主要致癌因素。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肥胖与艾滋病、吸毒和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社会问题。在此肿瘤专家发出忠告:食欲过人的肥胖者,控制食欲和控制体重可以使你远离癌症等病魔,现在就行动还不算太迟!
酒精是导致多种癌症的一项风险因素,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罹患癌症的风险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人们在大量饮酒的同时还大量吸烟,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会大幅提高。
中国是喝酒大国,同时也是肝癌大国,很大一部分的酒精性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
有位因患肝癌去世的企业家,明知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仍然天天接待喝酒,酒楼就是食堂,饭局不断,而且出名的能喝,“酒品好、酒风正”。他已经有肝痛、腹胀等晚期肝癌的表现了,也没在意,依然陪客户喝酒,晚睡早起接待、谈生意。结果在发现肝癌后没几个月就去世了。
对于一般人,只是要求“控酒戒烟”。但是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特别是有肝损害的慢性乙肝患者,戒酒比吃药更重要,一定要滴酒不沾地严格戒酒。
感染因素,即传染性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癌症死亡,在发展中国家占了将近22%,而在发达国家只占6%。所以说,感染是“穷人”的致癌因素。
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导致宫颈癌,幽门螺旋菌感染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增加了患膀胱癌的风险,肝吸虫增加了胆管出现胆管癌的风险。
带有致癌化学物质的空气、水和土壤环境污染导致的癌症占癌症总病例的1%~4%。饮用水或室内和周围空气污染,可能会带来环境致癌化学物质暴露。曾经有些地方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结果因环境污染造成了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癌症村”。这实在是让人悲哀的事情。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因为治理被污染的环境,往往要付出数以十倍,甚至数以百倍的经济代价。
所谓职业性致癌因素,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可能引起劳动者发生肿瘤的各种因素。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证明其中有多种物质有致癌或促癌作用,而重要的是电离辐射及化学致癌物,常见的有:铬、镍、砷、石棉、煤油、煤焦油、煤燃烧产物、苯、芳香胺、氯烯、各种电离辐射(X线放射线)、紫外线等。
职业性癌症常见于皮肤、泌尿道和呼吸道,因为这些部位经常与致癌物接触(如皮肤)或者致癌物及其代谢产物吸收(如皮肤、呼吸道)与排泄(如泌尿道)时接触。
虽然存在很多职业性致癌因素,但是其致癌危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预防措施及卫生保健情况。
电离辐射对人具有致癌性毫无疑问,它致癌作用于无形之中,是隐形杀手。对医学和职业辐射暴露群体的研究,证明电离辐射可以诱发白血病和多种实体肿瘤。近年的核电站泄露事件,表明核电站是电离辐射致癌的危险地带之一。
医院也是电离辐射集中的地方,计算机层析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医院最基本的诊断设备,而放射治疗和伽马刀是治疗癌症的常规治疗方法,是电离辐射“双刃剑”。为确保使其益处大于潜在的辐射致癌风险,对放射性医学操作有严格的规定,以降低不必要的辐射剂量。电离辐射的检查和治疗更应该严格掌握指征和剂量。
紫外线辐射,特别是太阳辐射,也是一种辐射,对人体具有致癌性,可导致几乎所有类型的皮肤癌。避免过度暴露,使用防晒霜和保护性服装都是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预防是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预防为癌症控制提供了最具成本效益的长期战略。预防癌症很简单: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改变和避免癌症生活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通过改变或避免以上主要的高致癌危险因素,1/3以上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
笔者诊治过一位肠癌患者,在临床治愈10余年后因中风去世。天长日久,笔者与患者儿子成了朋友。这天朋友电话笔者:吃得上火了,大便有血。经当地医院检查是痔疮出血。笔者立即想到她母亲是肠癌,而引起肠癌的主要原因肠息肉,属于家族性的。就要朋友马上去做肠镜检查,朋友怕痛不愿做。在笔者多次催促下,终于做了肠镜,结果发现结肠上有两个息肉,呈菜花状,溃烂,出血。肠镜下切除息肉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是正在癌变中。
原来饮食无度、长年在酒楼开饭、嗜好肉食、每天一小醉、三天一大醉的朋友,这下是吓着了,从此彻底改变了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按照笔者所著的《百病饮食宜与忌》(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中的饮食原则为指导,规律作息,在家吃饭,以蔬菜为主,严格控制饮酒,定期体检,加以中药调理脾胃,至今安然无恙,没有异常。
这是早期排除隐患,成功预防癌症的一个典型例子。其实,只要做个预防癌症的有心人,有点健康意识,平时多加留意,预防癌症真的不困难。
如果有人硬要抬杠说改变生活方式太难做不到的话,那么笔者要问一句:预防癌症再难,还能难得过治疗癌症吗?预防癌症痛苦,还能比患了癌症后手术、放疗和化疗更痛苦吗?建议这些人到癌症病房做做义工再来发言。
国际抗癌联盟主席大卫·希尔教授介绍说:“大约40%的癌症是与不良生活方式因素、传染病、感染、环境污染以及环境或职业相关危害所引起,这占有一个很大的比例,表明癌症具有潜在的可预防性。”
癌症的预防,有个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遗传因素、药品的毒副作用、居住环境的电离辐射等;可控因素是个人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锻炼身体、饮食健康等。
人类目前虽然尚未攻克癌症,但已经掌握一些癌症病因及预防干预措施的知识,通过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由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需要经过非常漫长的过程,比如胰腺癌是近期媒体和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癌症,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和苹果总裁乔布斯都是因患胰腺癌而去世。胰腺癌公认恶性程度极高,病情发展很快,但据最近世界顶尖杂志《自然》的研究结论显示,从正常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逐步演变成癌细胞再到远处转移,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余年时间,也就是说我们有十余年的时间去预防胰腺癌、早期发现胰腺癌,从而争取治愈胰腺癌。
癌症的预防宜早不宜迟,而且是越早越好。瑞典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类在20岁以前的生活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其余生是否患癌症,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心态、掌握科学的防癌常识,是保持自身机体和谐、平衡、健康状态的三要素,也是对付癌症恶魔的“宙斯盾”。
笔者自己曾经在一次例行健康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指标增高一倍多,全身体检没有发现肿瘤。后经过调节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加上适当的中医调理,在半年后复查,肿瘤标志物指标降至正常范围,这也可以视为与癌症擦身而过。你看,预防癌症其实真的不难。
20世纪80年代初,预防医学和医学专家提出了癌症三级预防的概念。
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癌因素,降低发病率。癌症的三级预防中,其实只有一级预防是普通人最能参与的预防癌症方式,主要措施是良好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
二级预防是“三早”,利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来提高治愈率。普通人也能够参与其中,定期体检是发现早期癌症的主要方法。
三级预防是合理治疗,在治疗癌症时,设法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和家属此时要选择合理治疗,避免过度治疗。
预防癌症之重要性,恐怕谁都知道,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肿瘤专家都提供了不少预防癌症的方法,但办法虽多,做到才更重要。
虽然癌症就在我们的周围,但绕过癌症、预防癌症,你无需付出太多,只需要改变一个不良的生活习惯或戒除一个不良的饮食嗜好。癌症向左,健康向右,预防癌症,就是这么简单!大多数的癌症都可以预防,无须谈癌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