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我认识赵永龙医生的经过是这样的:因为我的一本书,他读后给我打了电话,渐渐地,电话和书信便成了我们友谊的“鹊桥”。由于业相同,性相近,遭遇历练也相似,于是便一聊如故了。由是,我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医学疑难,与他一起探讨医学问题。久而久之,通过这“鹊桥”,我心目中的赵医生便被勾勒成一个博学、谦逊、慈蔼、勤勉的形象。及至读了他的《岁月无痕》,更知他还是个一腔热肠的仁义之士。

年前,他把几十万字的《杏林拾碎——赵永龙医案医话选》书稿寄给我,令我不胜惊喜!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确是经验之言。本书真实地还原了医生治病的经过和思悟,是总结治病疗效的重要资料。综观《杏林拾碎——赵永龙医案医话选》,便觉得他学验俱丰。

评价一名医生,首先看的应该是医德。观书中他为一患极重疳症的弃婴寻奶娘、为贫困者减免药费、为急诊者废寝忘餐等事,便知赵医生是一个心系病人、心地诚恳之人。

医案贵在真实,这是医案之生命。医为司命之学,不容假伪,这是与人品良知相关的医学道德。赵医生家出名门,崇尚仁义。如书中治某妇产后大出血案,这不但是胆识的问题,更是一种担当精神,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危而毫不顾及自己的名誉。书中没有哗众取宠的言语,医案直陈其过,绝不把十多天治好的疾病说成两三天就治好,绝不把病情好转说成痊愈了。如此真实可信,保证了医案的价值。此谓医之“诚”。

书中处处洋溢着他对中医经典的信奉和推崇之情,且国学根基深厚,医论之中思辨解惑,总不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但也博采众长,虽遵古而不舍新知。书中之医案处方,常常看到他综合各家学说而灵活变通,并汲取中医药现代科学药理研究成果。从医案中也可以看到中医理论之博大精深,中医疗效之确实可信。

很难想象,这些成绩都源于他的勤奋自学。他白天辛苦劳作之后,夜里依然坚持博览医学群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凭借坚强的毅力,孜孜以求,笃志不舍。就这样,出于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他几十年如一日,个中滋味,怎“辛苦”二字了得!《意林·唐子》云:“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他虽忙于诊务,亦勤于笔耕,总结临床实践,积几十年之经验而著此厚册。

本书是他医学知识与临床经验的结晶,古人云“文以载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谓知识必假以文章才能承继递嬗。这便是他著作本书的动机,与名利无关,他只是希望一些经验知识能够传承下去,是对中医学术、中医事业的热爱,对传承中医的社会责任感使然,是一种无私的行为,这便是“大医”的情怀了。

我为赵医生的成功喝彩!

曹四豪
己亥秋于阳江 cGWn2odd3t3NiT1zyc71CMkTS2iinCJ4fFuyQmwXTH25Za4xbCfervwpI+Ydz0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