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从毛泽东、周恩来等,到当代的习近平同志,都曾对中医工作做出过十分重要的指示。与此同时,广大中医工作者,辛勤耕耘,坚持理论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充实与发展了这门学科。
本书作者赵永龙先生是一名临床中医。多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与钻研,以及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一套完整基础理论的学科,而这些理论主要集中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医案、医话,记录了他学习经典的体会和认知,记录了他运用理法方药、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的成绩等。不难看出,作者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正是源于他对学术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对中医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而这种精神与态度,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在知识学问领域中,是极为可贵的。这也充分证明了,要想掌握一门“司命”的技术性学问,没有捷径可走,“板凳要坐十年冷”。
从书中专业流畅的语言表达、形象贴切的医事典故和所反映的深刻朴素的人文历史中可以看出,作者除了精修医学之外,其知识面之广,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儒雅学者风范,无不诠释着何为“医者仁术”“术非儒不通”的“先生”本色,着实令人钦佩。
作为一本中医著作,本书除了可供中医临床医生、中医学者参考之外,对大众读者而言,同样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赵永龙先生作为一名资深的临床医生,长期诊务繁忙,但他在繁重的工作、学习之余,仍坚持笔耕不辍,写出了颇有学术及实践价值的著作,精神可嘉,故乐为之序。
钟志刚
2020年春于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