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小河流(涌)众多,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涌)1 368条,总长5 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其中,骨干河道30条(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黄埔航道),总长805.64千米;一般河道(涌)1 338条,总长4 791.72千米。
(一)珠江广州河段
珠江广州河段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黄埔航道等。西航道北起老鸦岗,南至白鹅潭,长16.24千米。北江左岸分流的芦苞涌、西南涌及流溪河、白坭河、石井河和新市涌诸水汇流入西航道。白鹅潭洲头咀以下分为前航道和后航道两支:白鹅潭以东至黄埔为前航道,长23.24千米;白鹅潭以南至黄埔为后航道,长27.80千米。在流至落马洲西纳平洲水道后,又分为沥滘水道和三枝香水道两支。后航道是广州港通航3 000吨级轮船的水道,担负着广州港货物的运输任务。前航道、沥滘水道、三枝香水道东流至黄埔附近相汇。黄埔以下至虎门为黄埔航道和辽阔的狮子洋。黄埔区有黄埔港、黄埔新港、新沙港等重要港口,并与香港水域深水大港相衔接,是中国南疆海运交通大动脉,可通航10 000吨级轮船。狮子洋的左岸有东江三角洲的北干流、南支流等河道汇入,狮子洋南流至大虎接伶仃洋出海。
珠江广州河段属感潮河道,汛期既受来自流溪河、北江及西江的洪水影响和东江洪水的顶托,又受到来自伶仃洋的潮汐作用,洪潮混杂,水流流态复杂。
(二)其他主要河流
流溪河 位于广州市的北部,是广州市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流溪河水库以上的主流称玉溪河,发源于新丰县七星顶。另一条主要支流吕田河发源于从化吕田镇桂峰山,两河由北向南,至步岭汇合后始称流溪河。流溪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从化区、花都区和白云区,在南岗口与白坭河汇合后流入西航道。流域面积2 300平方千米,河长171千米,流溪河干支流上已建成5宗大中型水库和一批小型蓄水工程,其控制集雨面积809.6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35.2%。流溪河干流堤防已经整治达标,流溪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水质较好,是广州的饮用水水源。流溪河从源头至河口分成上、中、下及河口段,主要支流有吕田河、牛栏河、汾田水、牛路水、小海河、龙潭河、网顶河、老山水、高溪河和兔岗坑。
白坭河 上游国泰水发源于广东清远石角镇扶基头。芦苞水闸分洪后九曲水分汊的北支流与国泰水于白坭墟附近汇合,始称白坭河。从清远兴仁流入广州市花都区境内,经国泰、白坭、赤坭、炭步,至新街水口进入广州市白云区及佛山市南海区之间,与流溪河在鸦岗交汇,再经石门汇入珠江,流域面积为1 493平方千米,干流全长57千米,河道平均坡降1‰。白坭河主要支流右侧有九曲水、金溪涌和官窑涌(南海区西南涌的分汊河)、里水,左侧有新街水、流溪河、增埗河等。白坭河两岸堤防工程已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完毕。
芦苞涌 起于北江大堤芦苞分洪闸,设计分洪流量1 200立方米/秒。流经三水区的乌石岗、经长歧管理区的鱿鱼岗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注入九曲河,流向白坭河。南支经三水区的虎爪围和花都区的炭步镇、大涡、文岗,在南海区官窑附近汇入西南涌,全长34.64千米。芦苞涌流域面积为264.6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1‰,其中广州市境内河长13.1千米,流域面积33.8平方千米。
增江 是增城区最主要的河流,是东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新丰县的七星岭。主流自北向南流经龙门、增城等地,在增城区的观海口汇入东江北干流,进入东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全长203千米,流域面积3 160平方千米。增江上游建有天堂山大型水库,水库控制集雨面积461平方千米,总库容2.62亿立方米;而增城境内则有中型水库百花林、13座小(1)型水库、46座小(2)型水库及初溪水利枢纽等梯级,这些水库对调蓄流域的洪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江主要支流有派潭河和二龙河。增江在增城区境内河长66千米。增江流域现有1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堤防12.6千米,50年一遇的堤防29.95千米,20年一遇的堤防37.9千米,10年一遇的堤防47.32千米。
东江北干流 东江流至石龙以下分为两支:东江北干流经石龙北向西流至新家埔纳增江,至白鹤洲转向西南,流入狮子洋,全长42千米;另一支为东江南支流,从石龙以南向西南流经石碣、东莞,在大王洲接东莞水道,最后在东莞洲仔围流入狮子洋。除东江北干流右岸位于广州市境内外,其余均位于东莞市境内。东江北干流北岸在增城境内,与东莞市相望,地形为平原,流域内地势北高南低,是增城区主要航道。东江北干流水深河宽坡降缓,便于通航,沿岸各镇水运交通发达,新塘镇以下可通航千吨级轮船,300吨级轮船可达增江口。东江北干流在增城区境内流程29.84千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 63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4—9月份。降水量产生径流量大,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流域年径流深1 134毫米,东江北干流过境客水150.8亿立方米,过境客水是稳定的重要水源。在广州市境内直接汇入东江北干流的支流主要有增江、西福河、雅瑶河、兰溪水和官湖河,均由北向南注入东江。主要的二级支流有派潭河、二龙河及金坑河等(表2-1、表2-2、表2-3)。
2017年广州市骨干河道情况表
注:1.前航道在海珠区段,左岸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右岸海珠区,合计长度不统计。2.后航道在荔湾区段,左岸海珠区,右岸荔湾区,合计长度不统计。3.后航道在黄埔区段,左岸海珠区,右岸黄埔区,合计长度不统计。
2017年广州市一般河道(涌)情况表
注:涌需遵循以下原则。1.跨区并且名称在各区不同的河涌,该类河涌名称统一取下游出口行政区河涌的名称,统计河涌数量时计入河涌出口所在行政区。2.跨区、名称相同的河涌,该类型河涌统计数量时计入河涌出口所在行政区。3.一河两岸河涌,该类河涌统计数量时计入一侧所在行政区内。
2017年广州市流溪河各河段长度、面积及主要支流情况表
虎门 虎门水道是珠江流域东部边界最大入海通道,北接珠江广州河段,东北接东江,在西部柏棠尾接沙湾水道,由广州黄埔区深井村边界起至虎门口止,干流全长41.7千米。虎门水道河阔水深,最宽5.8千米,是广州港万吨级轮船的航道,又是潮水的主要进出水道,潮流平缓,整个河段呈淤积趋势。
蕉门 蕉门水道由沙湾水道分流的榄核、西樵、骝岗3个水道流入,至中游又接洪奇门的分支上、下横沥。干流由西樵口至万顷沙围十五涌东长51千米,支流共长56.77千米,河段最宽处约1 500米。本水道为平原网河区干流之一,水势平缓,出海口外海滩逐年淤高,干流由南沙至万顷沙围十五涌东也淤积较快,而流向虎门口的凫洲水道有冲深的趋势。
洪奇门 洪奇门在西南边界,上接沙湾水道李家沙分流,以后陆续接容桂水道、桂洲水道、新沙沥、黄沙沥等西江支流,于义沙围头向东分上、下横沥,在沥心围头分为两支,分别流入横门和洪奇门。干流由李家沙至万顷沙围十五涌西约36.2千米,沿程河宽变化较大,宽度由250米至1 500米,河底高程-6.0米左右。
北江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干流全长468千米;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流经广东省韶关、清远、三水等市(区),至思贤窖与西江相通,进入珠江网河区;北江干流思贤窖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4.67万平方千米,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21.2亿立方米。其控制站石角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20亿立方米,水量相当丰富,汛期4—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6.6%。
北江三角洲河道 北江下游主流自思贤窖北滘口至南海紫洞,河长25千米,称北江干流水道;紫洞至顺德张松上河,长48千米,称顺德水道;从张松上河至番禺小虎山,长32千米,称沙湾水道,然后入狮子洋经虎门入海。北江主流分汊很多,从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分流芦苞涌、西南涌,汇入白坭河,纳流溪河后注入西航道,至白鹅潭又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为前航道,南支为后航道,后航道与佛山水道、陈村水道等互相贯通,前、后航道在剑草围附近汇合后向东注入狮子洋。北江干流在南海紫洞向东分出潭洲水道,该水道又于南海沙口分出佛山水道,在顺德登洲分出平洲水道,并在顺德沙亭汇入顺德水道;在顺德勒流分出顺德支流水道,与甘竹溪连通,在容奇与容桂水道相汇然后入洪奇门入海;在顺德张松分出李家沙水道,在顺德板沙尾与容桂水道汇合后进入洪奇门,在万顷沙西面入海。北江干流在番禺磨碟头分出榄核涌、西樵分出西樵水道、基石分出沙鼻涌水道,均汇入蕉门水道入海。
西江三角洲河道 西江的主流从思贤窖西滘口起,向南偏东流至新会天河,长57.5千米,称西江干流水道;新会天河至百顷头,长27.5千米,称西海水道;从新会百顷头至珠海市洪湾企人石流入南海,长54千米,称磨刀门水道。主流在甘竹滩附近向北分汊经甘竹溪与顺德水道贯通;在新会区天河附近向东南分出东海水道,东海水道在豸蒲附近分出凫洲水道;东海水道的另一分汊在海尾附近分出容桂水道和小榄水道,经横门水道,分别流向洪奇门和横门入海。主流西海水道经太平墟、外海、叠石,又分为多条水道,分别由磨刀门、鸡啼门入海。
2017年全市水库共计359座,其中,大型1宗,中型16宗,小型342宗;总库容10.51亿立方米。水库工程集中分布在花都区、增城区和从化区,这3个区中又以增城区水库数量最多,共计107座,占全市的29.8%。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无水库工程(表2-4、表2-5)。
2017年广州市水库工程数量情况表
2017年广州市水库工程总库容情况表
广州市现有湖泊51宗,其中生态调蓄湖14宗,即东山湖、麓湖、流花湖、荔湾湖、海珠湖、天河湖、华南植物园生态湖、杨桃公园生态湖、白云湖、金山湖、花都湖、凤凰湖、知识城起步区生态湖、挂绿湖,总常年水域面积约为722.43万平方米。人工调蓄湖除具有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功能外,还兼顾着雨洪调蓄、防洪减灾的作用(表2-6、表2-7)。
2017年广州市湖泊统计表
2017年广州市生态调蓄湖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