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位

1.商阳(LI1)井穴

[定位] 在手指末端桡侧,距指甲角0.1寸(如图2-7)。

[功效]清热消肿,开窍醒神。

图2-7

[主治]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中风昏迷、热病无汗、下齿痛、青盲。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二间(LI2)荥穴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前(第2掌指关节),桡侧凹陷处(如图2-7)。

[功效]清热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斜、目痛、热病。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3.三间(LI3)输穴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后(第2掌指关节),桡侧凹陷处(如图2-7)。

[功效]泻热消肿,行气止泻。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身热、腹胀肠鸣。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合谷(LI4)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如图2-7)。

[功效]清热解表,明目聪耳,通络镇痛。

[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斜、半身不遂、痄腮(zhà sāi)、疔(dīnɡ)疮、经闭、腹痛、牙关紧闭、小儿惊风、鼻衄、耳鸣耳聋、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瘾(yǐn)疹、疟疾。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阳溪(LI5)经穴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如图2-7)。

图2-8

[功效]清热散风,明目利咽。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腕臂痛、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6.偏历(LI6)络穴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如图2-8)。

[功效]清热宣肺,通调水道。

[主治]耳鸣、耳聋、目赤、鼻衄、喉痛、手臂酸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斜刺1寸;可灸。

7.温溜(LI7)郄穴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如图2-8)。

[功效]清热消肿,调理肠胃。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疔疮、吐舌、肠鸣腹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8.下廉(LI8)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如图2-8)。

[功效]理气通腑,通利关节。

[主治]头痛、眩晕、肘臂痛、半身不遂、腹痛、腹胀、目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9.上廉(LI9)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如图2-8)。

[功效]理气通腑,通利关节。

[主治]头痛、半身不遂、肩臂酸痛麻木、腹痛、肠鸣、腹泻。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0.手三里(LI10)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如图2-8)。

[功效]清热明目,理气通腑。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瘫痪麻木、腹痛、腹泻、腹胀、齿痛、失音。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11.曲池(LI11)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肘横纹终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如图2-8)。

[功效]清热疏风,消肿止痒。

[主治]热病、半身不遂、风疹、手臂肿痛无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瘰疬(luǒ lì)、癫狂。

[刺灸法]直刺~1.5寸;可灸。

12.肘髎(liáo)(LI12)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如图2-9)。

[功效]通经络,利关节。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和嗜卧。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3.手五里(LI13)

[定位]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如图2-9)。

[功效]化痰消肿,通经止痛。

[主治]肘臂疼痛挛急、瘰疬。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图2-9

14.臂臑(nào)(LI14)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如图2-9)。

[功效]疏筋活络,理气消痰。

[主治]瘰疬,肩背疼痛、目疾、颈项拘挛。[刺灸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可灸。

15.肩髃(yú)(LI15)

[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如图2-9)。

[功效]清热祛风,通利关节。

[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16.巨骨(LI16)

[定位]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如图2-10)。

[功效]散瘀止痛,理气消痰。

图2-10

[主治]肩背及上臂疼痛、伸展及抬举不便和瘰疬、瘿气。

[刺灸法]直刺0.4~0.6寸, 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可灸。

17.天鼎(LI17)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喉结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如图2-11)。

图2-11

[功效]理气化痰,利咽消肿。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yīn)、气梗、梅核气、瘰疬。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8.扶突(LI18)

[定位] 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如图2-11)。

[功效]理气化痰,清利咽喉。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9.口禾髎(LI19)

[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如图2-12)。

[功效]清肺祛风,利鼻开窍。

[主治]口、鼻塞不通、鼻衄。

[刺灸法]直刺0.3~0.5寸; 不宜灸。

20.迎香(LI20)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如图2-12)。

[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主治]鼻塞不通、口、鼻衄、面痒、鼻息肉。

[刺灸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 不宜灸。

图2-12

【记忆小结1】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一览表(见表2-3)。

表2-3 手阳明大肠穴位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记忆小结 2】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总图(如图2-13)。

图2-13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总图

【记忆重点】

(1)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位歌诀:

阳明穴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复温溜,

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

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是迎香。

(2)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主治概要:

①均治局部及附近组织病变。

②肘以下穴位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大肠疾病、热病、癫狂。

③合谷、曲池、肩髃可治风疹、瘾疹。合谷、曲池治疗范围广。 bKGJf3nk70TLm30a1Am75W29/F39UYiFvWFfjT/Oz7HSCJRxLd9A0Hwu0IMa1O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