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是最常用的诊断Ⅰ型过敏反应的技术手段,因其创伤小、价格便宜、相对快速等优点,在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休克、风疹以及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的诊断上都常用到。SPT是将微量的过敏原通过点刺进入皮肤,其机制是过敏原和皮肤内的效应细胞(如肥大细胞等)结合,肥大细胞随即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因子,在皮肤表面产生风团或红斑。因为风团或红斑只在点刺的局部产生,因此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过敏原。
和体外过敏原IgE检测最大的不同是,SPT可以在20分钟左右出结果,而且结果直观,患者容易接受。对一些不常见的过敏原,如某些水果、药物等,通常很少有IgE试剂供应,SPT也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SPT,如严重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或皮肤划痕症的患者就不适合用SPT,服用抗组胺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的患者也不适合直接做SPT,试验前应该先停用药物一段时间。根据过敏原体外IgE检测方法的不同,特异性IgE和SPT的相关性可以达到80%~95%。
过敏原皮肤诊断还有一种皮内试验(intradermal skin test,IDST),IDST比SPT更灵敏,但特异性差,而且费时费力,操作者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IDST通常比SPT风险大,有不良反应甚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IDST所用过敏原溶液浓度比SPT低很多,而且为了更好地避免假阳性结果,一般不含甘油。在花粉过敏患者中,SPT和症状的相关性更好,IDST花粉阳性的患者可能临床上并无症状。因此,SPT是皮肤诊断的首选。
SPT总体是安全的,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特别是对某些食物和药物进行过敏诊断时,仍需配备必要的抢救措施。孕妇是SPT的相对禁忌证,而且一些慢性疾病(如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影响到SPT。SPT试剂必须是标准化的过敏原提取物,主要过敏原含量恒定,过敏原组成一致,批次与批次间稳定性好,为减少假阳性结果,不应该含有防腐剂。制剂通常在2~8℃保存,10 mg/mL或0.1%的二氯组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或稀释液作为阴性对照。对于某些水果和蔬菜,直接使用新鲜食物做点刺(prick-to-prick method)可能更准确。
SPT的操作和评价不在此做过多介绍。SPT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患者的病史一起解读,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体外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甚至激发试验等共同确诊。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螨虫SPT阳性的受试者,可能并没有临床症状。在过敏原的选择上,欧洲吸入组过敏原皮肤点刺包括的过敏原有:榛子、桤木、桦树、梧桐、柏树、混合草花粉、橄榄、艾蒿、豚草、链格孢菌、蜡叶芽枝霉、烟曲霉、墙草属、猫毛、狗毛、屋尘螨、粉尘螨、德国小蠊。但我国由于SPT制剂供应的原因,目前标准化的过敏原只能检查屋尘螨和粉尘螨。
自从1959年问世以来,SPT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以后的研究重点可能在:①不同厂家过敏原提取物的一致性。②患者本身的差异性。③泛过敏原(pan-allergen)的相关性。④将SPT试剂梯度稀释做皮试以评价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的可能性。
[1]HEINZERLING L,MARI A,BERGMANN K C,et al. The skin prick test-European standards[J].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20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