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食物过敏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过敏原检查是过敏性疾病治疗和管理的前提,如避免接触过敏原、有效监控患者和疾病、常规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等都以过敏原检查为基础。过敏原检查也可以发现过敏体质或高风险儿童,从而为过敏性疾病的加重或发展做出有效预防,如儿童早期对牛奶或鸡蛋过敏,又或者对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以后发展为哮喘的概率就更高。儿童很多常见症状都和过敏相关,当孩子出现持续的、反复发作的或严重的过敏症状,不管年龄大小都应该做严格的过敏原检查。
过敏性疾病的诊断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并进行彻底的身体检查,必须明确过敏反应的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潜在的过敏原或其他诱发因素,发病和暴露的时间关系,相关症状和相关疾病等。此外,还必须明确患者的生活环境状况(如家庭、学校、气候、是否有宠物)、家庭过敏史、父母是否吸烟、分娩的方式、患儿的饮食状况和饮食结构等。
当身体检查和了解病史后怀疑患者可能是过敏时,需要进一步做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SPT)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SPT所用过敏原应根据患者年龄和病史确定,不同地区可能不同,特别是花粉等室外过敏原。虽然SPT对年龄没有下限的限制,但基本用于2岁以上儿童。SPT的阳性判断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普遍接受SPT红斑最大直径比阴性对照大3mm为阳性。因为过敏原、点刺针、皮肤敏感度、操作技术等变化都很大,做到标准化的SPT还是很困难的,应该选择标准化的过敏原制剂,对食物过敏(特别是水果、蔬菜),可选新鲜食物直接点刺(点刺针刺一下食物,再点刺在皮肤上,prick-to-prick method)效果可能更好,可以有效减少假阴性结果。一些药物,如抗组胺类药物等,对SPT有影响,皮试前应提前停药。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以用于任何年龄的儿童,根据患者症状、年龄、地域等选择过敏原。大多数经过验证的特异性IgE检测方法都是ELISA类型,可提供一个定量的结果,一般将>0.35 kU/L作为阳性标准,在食物过敏和科研中也有将>0.1 kU/L作为阳性标准的。除了基于过敏原提取物的IgE检测,近年来也出现了过敏原组分IgE诊断(component-resolved diagnosis,CRD),也就是采用纯化或重组的单一过敏原。CRD出现假阳性的概率相对更低。血清中总IgE不是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指标,通常可不检查,但是有时候可以作为以下指标:①抗IgE治疗的参数。②诊断和监控支气管肺曲霉病(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③预测食物激发试验的反应强度。
SPT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敏感度很高,但特异性较低,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增加诊断准确度。两种检测方法的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都相对很高,NPV指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中真正未患病的比例。NPV高对食物过敏检测尤其有意义,阴性结果可以基本排除食物过敏的可能性。但对单个患者来说,不管是SPT还是特异性IgE都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
在食物过敏中,SPT或特异性IgE阳性并不能用来确诊食物过敏,除非有清晰的证据证明食用某种特定的食物和过敏性症状直接相关。临床上SPT和IgE检测在食物过敏中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都相对很低,PPV指结果为阳性的受试者中真正患病的比例。食物激发试验不仅可以确诊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也可以确诊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食物激发试验分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试验和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如果患者没有主观症状(患者不管是否食用该食物,主观上总觉得过敏),通常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就可满足需要。过敏原激发试验中还包括吸入性过敏原的鼻激发、结膜激发、支气管激发及药物激发等,将在其他章节中做详细介绍。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sophil activation tests)在食物过敏的诊断和监控中、药物过敏诊断及抗IgE治疗监控中都有用到。淋巴细胞活化试验(lymphocyte activation tests)在一些食物或药物过敏中用到。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检测(serum tryptase measurement)可以帮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诊断,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但灵敏度较差。斑贴试验(atopy patch testing)可用于少数的过敏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的诊断,但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认,如借助食物激发试验。
过敏性皮炎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皮肤疾病。儿童中30%以上的中重度皮炎和过敏原相关,特别是食物过敏原。过敏性皮炎能诱发更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儿童早期严重皮炎发作是发展为食物过敏的最危险因素。中重度、持续性皮炎的儿童应该接受过敏原检查,对常见食物(特别是牛奶和鸡蛋)进行SPT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阴性结果基本上可以排除过敏;但是食物SPT或特异性IgE阳性需要食物激发试验进一步确认,以避免不必要的食物禁食。对3岁以上儿童还要进行螨虫过敏原检测,因为螨虫也是大龄儿童和成人皮炎的诱发因素。对发展为接触性皮炎的儿童,还可接受斑贴试验。
急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也是IgE介导的常见过敏性疾病,通常和其他疾病相关,如病毒感染、药物、组胺、寒冷或压力引起的物理性荨麻疹、血管炎等。急性血管性水肿也可能由药物引起或和遗传相关,但是不伴随荨麻疹。当接触或食用可疑过敏原2小时内发生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时,应该怀疑由过敏引起,同时可能伴随鼻炎、结膜炎或哮喘。过敏引起的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最多持续24小时,很少有患者超过这个时限,除非持续性接触;如超过24小时,应怀疑和病毒感染或药物相关。当怀疑急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由过敏引起时,应做SPT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所检查的过敏原应根据病史从常见食物中选择,如鸡蛋、牛奶、花生,坚果等。花粉、猫毛、狗毛、尘螨也可能引起荨麻疹伴随或不伴随血管性水肿。根据病史选择过敏原很重要,否则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
慢性荨麻疹指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比急性者少,也比成人慢性荨麻疹患者少。此类疾病应考虑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肥大细胞增生等。慢性荨麻疹与食物或环境中的过敏原无关,因此没有必要做过敏原检查,过敏原检查通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即发型(由IgE介导)皮疹1小时内发作,非即发型(由T细胞介导)通常1小时后发作。即发型主要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鼻炎、支气管扩张和过敏性休克,非即发型主要表现为斑丘麻疹样皮疹或迟发型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抗生素和退烧药(非甾体抗炎药)是最常见的引起儿童皮疹的药物。此类患者应该根据服药情况,做药物过敏原检查。
鼻炎、结膜炎患者发病越来越多。鼻炎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抽鼻子、打喷嚏、鼻痒、鼻塞等,结膜炎包括眼睛红、痒、流泪,症状可能是季节性也可能是常年性,这对诊断非常重要。季节性鼻炎、结膜炎通常是花粉或花粉-食物综合征引起,对室外霉菌过敏通常也是季节性的,常年性的相对复杂,主要是室内过敏原引起。此类患者应结合当地环境暴露选择过敏原进行SPT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因咳嗽就医的儿童很多。没有喘息症状而持续咳嗽的患者有5%~10%,学龄前儿童更高。欧洲多达10%的儿童咳嗽只是服用非处方药物,或按感冒治疗。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如囊性纤维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性细菌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但是当儿童出现难控制、持续性(亚急性3~8周,急性>8周)或反复发作(一年2次以上)的干咳,或因运动及暴露于某种环境中引起的咳嗽时,应该怀疑是否由过敏原引起,同时看是否有家庭过敏史,结合患者病史及环境暴露情况检查过敏原。
喘息是儿童常见症状,特别是学龄儿童,当然喘息和很多呼吸道疾病相关,但哮喘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喘息最常见。儿童哮喘很大比例和过敏相关,过敏原诊断可以帮助确诊哮喘,所有喘息反复发作3次以上的儿童,只要不是上呼吸道感染,都应该做过敏原检查。根据患者的环境暴露(包括室内的和室外的)选择过敏原进行SPT和血清学特异性IgE检查。当然哮喘的诊断应该结合病史、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及支气管炎等综合考虑,SPT或特异性IgE阳性不是唯一指标,特别是儿童。
过敏性疾病引起的肠胃不适可分为IgE介导的、IgE相关的和细胞介导的。IgE介导的通常和其他症状相关联,如过敏性休克。非IgE介导的常见为呕吐、腹泻、胃食管反流、腹痛、体重轻、睡眠质量低下等,这通常和食物蛋白引起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相关。
呕吐和腹泻在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中很常见,急性发作通常和感染有关。过敏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呕吐和腹泻并不常见,诊断中应首先排除其他原因,特异性IgE检查通常帮助不大。可以结合病史,停止食用怀疑的食物,内镜(endoscopy)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如果婴儿连续3周以上、每周3天以上、每天3小时以上哭闹,应该怀疑肠痉挛。首先身体检查排除其他原因,然后怀疑是否由食物过敏引起的,特别是牛奶过敏或其他人奶替代物过敏,如果出现皮肤、胃肠道或呼吸道等过敏症状,更应该怀疑是由过敏引起的。通常可以禁食怀疑的食物至少1周后,再重新食用,如果症状好转或消失后再出现,即可确诊。
发育停滞这里指儿童体重、身高过低。对此类患者应综合考虑病史和做全面身体检查,考量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及孩子的饮食状况,排除其他因素后,考虑是否是过敏性疾病引起的,如嗜酸性粒细胞肠胃病、食物蛋白引起的小肠结肠炎或严重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原诊断上应该禁食怀疑的食物一段时间后,再重新进食,观察症状是否有变化。
食物、药物和蜂毒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是儿童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儿童过敏性休克很难判断,需要特别细心评估。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过敏性休克,找出发病原因很重要。对急性发作的儿童应该保留其血清,以便过后结合患者病史、年龄,根据其食用的食物、药物、暴露情况等做过敏原IgE检查。而且应该同时检测患者发生休克1~3小时内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水平,食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此参数正常。除了血清IgE检查,患者恢复后也可以由专科医生做SPT等。对过敏性休克的儿童,家里应该常备肾上腺素笔。
蜜蜂、黄蜂等叮咬可能引起局部过敏反应,症状可能很严重,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具体和年龄及初始症状有关。全身反应在成人身上更常见,儿童发生严重初始反应很可能会反复发作。对蜂毒出现全身反应并打算接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要做过敏原检查,如SPT或者特异性IgE检查。对局部反应的患者(不适合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没有机会被蜜蜂或黄蜂等叮咬的儿童不必做。
兄弟姐妹具有相似的基因、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如果一个孩子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如花生,其兄弟姐妹也更容易对该过敏原过敏。虽然过敏原特异性检查可能出现假阳性,但其阴性预测值高,一般检查结果为阴性就可以排除过敏,特别是对食物过敏原,因此阴性结果可以很大程度排除过敏的可能。对过敏家庭里还没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炎)的孩子,可以做SPT或特异性IgE检测。
虽然由于过敏原制剂的原因,我国大多数的过敏原检查还不能开展,但了解儿童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原检查相关知识对其症状的管理还是有好处的。
[1]EIGENMANN P A,ATANASKOVIC-MARKOVIC M,O’B HOURIHANE J,et al. Testing children for allergies:why,how,who and when:an updated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EAACI)section on pediatrics and the EAACI Clemens von Pirquet Foundation[J].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13,24(2):19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