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 卷柏科。
拉丁学名 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cron.
别 名 漂绿卷柏、大叶菜、索罗草、金龙草、地侧柏、龙鳞草、虾麻叶、锅巴草、岩青、岩偏柏、地柏草。
药用部位 全草。
标本编号 0019~0026
标本名称 石上柏、深绿卷柏
采 集 人 0019:药普队,0020:杨金荣,0021:何洁彩,0022:李成梅,0023:李成梅,0024:不详,0025:药普队,0026:不详
采集时间 0019:1984年8月23日,0020:1985年5月28日,0021:1985年6月5日,0022:1985年5月17日,0023:1985年5月17日,0024:1985年6月12日,0025:1984年11月10日,0026:1985年6月12日
采集地址 0019:连平县,0020:郁南县,0021:阳江市,0022、0023:新丰县,0024:高要区,0025:不详,0026:高要区
存放位置 岭南中药博物馆4楼1号标本柜
标本编号:0019
标本编号:0020
标本编号:0021
标本编号:0022
标本编号:0023
【形态特征】 多年草本。主茎直立或倾斜,具棱。叶二型,侧叶和中叶各两行;侧叶在小枝上呈覆瓦状排列,向枝的两侧紧斜展,卵状长圆形,基部心形;中叶两行,彼此以覆瓦状交互排列直向枝端,卵状长圆形;孢子叶4列,卵状三角形,孢子囊近球形。
【化学成分】 含双黄酮化合物:穗花衫双黄酮、橡胶树双黄酮等。
【性味归经】 甘、微苦、涩,凉。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肺热咳嗽,乳腺炎,湿热黄疸,风湿痹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鲜品倍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采收和贮藏】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置干燥处。
【分布及生境】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生于山野林下阴湿地。
标本编号:0024
标本编号:0025
标本编号:0026
① 治黄疸胁痛:石上柏、凤尾草各30g,水煎服。
② 治吐血:石上柏、一点红各30g,水煎服。
③ 治哮喘:石上柏15g,猪肝100g,水煮服。
④ 治小儿惊风:石上柏15g,水煎服。
⑤ 治蛇咬伤:石上柏50g,水煎服,外敷患处。
⑥ 治鼻咽癌:石上柏30g,生天南星10g,生半夏10g,丹参15g,女贞子15g,知母10g,牡丹皮10g,白茅根15g,芦根15g,金银花15g,天花粉20g,麦门冬15g,生地黄15g,石斛10g,沙参15g,枸杞子10g。水煎服。
⑦ 治舌根部恶性混合腺瘤:石上柏30g,半枝莲30g,夏枯草10g,百花蛇舌草30g,蛇六谷(先煎)30g,天花粉30g,射干9g,板蓝根15g,草河车15g,半夏9g,天南星9g,石见穿30g。水煎服。
⑧ 治肾癌:石上柏15g,猪苓30g,薏苡仁60g,汉防己12g,八月扎20g,夏枯草30g,石见穿30g。水煎服。
⑨ 治肺癌:石上柏30g,金银花15g,八月扎15g,夏枯草15g,瓜蒌皮15g,芙蓉11g,百部10g,浙贝母10g。水煎服。配合放疗、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能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⑩ 治手脚浮肿:石上柏10g,鲜柏枝叶、臭草各20g。水煎服。
[1]杨卫平,夏同珩. 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2[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
[2]王竹鑫,陈卫红. 袖珍中药炮制速查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雷根平. 临证用药医案集[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4]李佩文. 实用临床抗肿瘤中药[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