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图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广东省名中医何伟(右2)教授传承工作室合影

足针,由于医生在临床上专用这种疗法的不多,人们并不熟悉。而足疗是保健、休闲的一种方法,应用较广。足疗与足针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20世纪80年代末,足疗的方法由台湾传到香港,香港的电视综艺节目上,采用边做足疗,边做游戏的方式,使得这一传统技术广为人知,再传入内地。足疗又叫足反射区疗法,由吴若石老师所推广,故又称若石疗法。

在运用传统中医骨伤手法和龙氏手法的基础上,1992年我参加了广州医学院首届足反射区手法学习班,该学习班由解剖教研室的王植南等教授任教。足疗对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操作时间过长,在门诊比较难实施,所以也就慢慢放了下来。2005年,我到成都参加全国手法学习班,与从事足疗的刘连仲老师同住一个房间。当时他肩膀痛、难抬举,我用铍针给他解决了问题。据刘老师介绍,用手在脚上触摸,能够发现脊椎错位。当时,我只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触诊的结果,令我惊讶不已。从此,我俩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20多年的研究,刘连仲老师提出了“西红柿理论”——掉在地上的西红柿,表皮完整,但是肉陷下去了,用手触摸足部软的反应点,根据其反射区的部位,就能诊断和治疗疾病。这个与传统足部触诊,以及中西医脊椎触诊时要找硬结的诊治相反的方法,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刘连仲老师根据20多年的实践、观察、总结、提高,并在全国推广,反馈的结果是:诊断和治疗的结果很有效。有次我与他随诊一位中年妇女,仅望诊,就判断她有子宫肌瘤,直径约7cm。对此,被惊讶到目瞪口呆的那位阿姨说:“早上做彩超检查的结果就是子宫肌瘤,直径有6.5cm!”

足疗诊治有效果,但因为费时,在医院难以实行。刘连仲老师在足疗按摩的部位和治疗手法上已经做了明显的改革和创新:对一半的按摩部位进行了调整;原来按摩的力度让被按者感到钻心痛,改进后力度则比挠痒稍大一点,反复进行200~300下。

既然用如此轻的刺激就能取得疗效,那么能不能把用手的按摩改为用针刺的方法呢?

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再结合新的足反射区部位,我用0.19mm的针灸针进行针刺,再带针结合踝关节的运动,取得了效果。

按照扳机点的理论,对下肢和足部疼痛的病例,如小腿抽筋、 趾外翻、足跟骨刺等,用针刺产生抽搐的办法,也有效。

对踝关节扭伤、趾间关节脱位,用抖针的方法进行解痉止疼,同样见效。

对于脚跟长骨刺、 趾外翻,可以用易罐牵拉,易棒按压。

而对于足部的损伤,除了软组织伤之外,还有一些是结构方面的改变,如跖骨骨折、踝关节错位、胫距关节错位等。可以用中医传统的正骨手法治疗,也可以用美式手法复位。对于陈旧性的足部关节损伤,周围的韧带肌肉比较紧张,甚至是僵硬,采取铍针,或毫火针软坚散结,解痉止痛,再用关节松动术治疗。

2018年初,“易罐临床技术实践基地(易罐疗法示范基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保髋病区(全国中医髋关节病重点专科)成立,得到副院长何伟教授和治疗组的大力支持(图1至图3)。在基地中,科研团队运用易罐疗法治疗下肢骨科疾病(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痛等)及术后的康复,并就易罐疗法立项科研,且在国内发表了多篇论文。故邀请袁颖嘉治疗师的治疗组团队参与本书的编写,为本书增添了不少新技术和新理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图2 “易罐临床技术实践基地(易罐疗法示范基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挂牌仪式

图3 “易罐临床技术实践基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保髋病区

钟士元
2019年春节于广州 zdFqwcT2QgLxYD3tX3dzfjQ2yMQOD5JpiS/QGCgynRRT0T6YK1SVWp/adChtmx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