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患病多属于慢性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症状,无法确定其准确的发病时间,如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即使有症状也易被忽视,如黏液性水肿患者,缓慢出现发音变化、淡漠、嗜睡、起坐缓慢等表现,常被误为“年老”的关系,当久未见面的熟人发现明显的变化才去就诊。阿尔茨海默病、风湿病、肺结核复发、肿瘤等进度缓慢的疾病,常因体检或因其他症状就医才被发现。因此,仔细观察老年人的言行举止等方面的变化,对可疑之处要提高警惕,督促老年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
由于组织器官的老化,老年人容易患退行性和代谢性疾病,因免疫功能减退,容易感染和患肿瘤。此外,当一个系统发生病变时,通过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可引起另一个系统发生病变,如冠心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易引起心力衰竭。基于上述原因,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一般每位老年人平均患有6种疾病。如一位老年人可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也可以是一个器官的多种病变,如心脏可同时存在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因此,诊治需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抓住主要病症,正确判断。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因衰老、病残和疾病交织在一起,使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疾病的特异症状,而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容易延误诊治,如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占30%~80%,而成年患者仅占7%,约80%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无症状,老年人下尿路感染和肺结核常无症状,多为辅助检查发现。
老年病虽然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但由于器官功能逐渐发展到衰竭的边缘,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旦引起应激反应,可使原来勉强维持代偿状态的器官发生功能衰竭,病情迅速恶化,如老年冠心病患者一旦并发肺部感染,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肺瘀血的存在使细菌滋长,使肺部感染加重而不易控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老年病的症状和体征十分隐蔽,从外观上看病情并不严重,但可在数小时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
随着机体老化程度加重,75岁以上老年人最脆弱的部位是脑、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及骨骼系统。平日可无任何表现,常以老年病五联征(包括跌倒、不想活动、精神症状、大小便失禁及生活能力丧失)的其中一项或几项表现起病,这是高龄老年人独特的发病方式。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感染性疾病,其次是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出血、缺血及缺氧等,切勿将其误认为年老所致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1.感染
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减退,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重大手术、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基础上,容易并发呼吸道、胆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经过广谱抗生素治疗,又易继发真菌双重感染。感染既是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又是其重要的死因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2.水电解质紊乱
老年人组织器官萎缩,虽细胞外液无明显减少,但细胞内液不仅绝对量减少,而且在体液中所占比重明显降低。同时,内环境稳定性差,代偿能力减退,利尿、大汗、中暑、缺水等均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另外,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即使体内缺水也可无口渴感,容易发生失水。老年人体内钾含量减少,肾脏保钾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但肾功能衰竭或用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时,又易发生高钾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的同时,常伴有酸碱失衡,如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危及生命。
3.多器官衰竭
老年人器官老化,在患有多种慢性病的基础上,发生手术、感染、创伤等,均可在短时间内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序贯或同时衰竭,称为老年多器官衰竭。当老年人发生一个器官功能衰竭后,通过低排血量、低灌注、缺血和毒血症等途径可引起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器官衰竭愈多,治疗难度愈大,病死率愈高。
4.运动减少性疾病
老年人因各种疾病导致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运动减少性疾病。局部可发生挛缩、失用性肌萎缩、褥疮、骨质疏松、血栓与栓塞、浮肿,以及皮肤、指甲萎缩等,全身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感染性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焦虑、抑郁、阿尔茨海默病、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便秘及大小便失禁等。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以及多药合用等原因,使之较年轻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般比年轻人高3~8倍。年龄越大,用药种类越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老年人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程度较年轻人严重,甚至使病情急转直下而难以挽救。药物不良反应常发生在体形瘦小、心力衰竭、肝肾损害、糖尿病、关节炎及脑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物、降糖药、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抗凝药及抗生素等,这些药常被称为“高危药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推进了医学现代化的进程,很多医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现代化的诊疗仪器,而忽视最基本、最有效的视、触、叩、听等诊查手段。临床诊疗时,不能完全依赖仪器检查,还要重视基础的视、触、叩、听等手段。
详细询问和陈述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检查和特殊辅助诊断检查,四者之间顺序不可颠倒,轻重不可偏移。详细询问和陈述病史是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老年人耳聋,记忆力差,理解缓慢,耐心询问病情,详细了解药物过敏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等,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要认为老年人耳聋,记忆力差,反应迟钝,主诉多,诊断价值不如年轻人高而忽视。
实验检查和特殊检查可给初步诊断提供客观证据,回答临床表现尚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疑难问题,而不是无的放矢、大撒网式、拉网式的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核素扫描、冠状动脉造影等价格较高的特殊辅助检查,应有的放矢并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承受能力慎重选择。对老年患者应尽量采用非创伤性的检查,一些有创性的介入检查和治疗,需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对老年患者的一般状况须认真分析,同时重视智力和精神状态的检查。
老年患者往往是多病并存,一旦有一个器官出现问题,其他器官的疾病也加重。当两种疾病同时存在,不要犯一元论的错误,需综合分析,一种疾病的症状掩盖另一种疾病的症状,也是老年病临床常见的现象。老年患者自己也要从多元论角度观察自己的病情,出现异常要从多视角分析检查,以杜绝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