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出现症状或致残、致死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一、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1.心前区疼痛

当冠状动脉阻塞或硬化造成心肌缺血时,可引起心前区疼痛,常称为“心绞痛”。

2.咳嗽与咳血

起病初期为干咳,逐渐出现痰液,严重后带血,称为咳血。

3.呼吸困难

心脏病引发的呼吸困难或气喘,常在运动之后发生,重症者可在夜间出现。

4.心悸

心悸是心脏搏动的不适感觉,由心律失常所致。

5.疲倦无力

常在晚上或运动后发生,当倦怠加重时,必须格外注意。

二、冠心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一)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高血糖或糖尿病、社会心理因素及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性别、年龄、家族史、季节变化等。

三、冠心病的并发症

冠心病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脏瓣膜疾病,尤其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容易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有可能出现乳头肌功能不全、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等严重的并发症,更严重者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四、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冠状动脉主要分为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要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从血管完全通畅,到形成斑块,到管腔狭窄,到最后突然堵塞,可以出现多种症状,将冠心病分为五种不同类型。

(一)隐匿型冠心病

存在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冠心病高危因素,虽无明显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有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的表现。

(二)心绞痛型冠心病

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胸骨上、中段压榨性、闭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及左上肢,时间为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1~2分钟症状即可消失,体力劳动、受寒、饮食和精神刺激等为常见诱因。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可表现为心前区压迫感、胸闷、烧灼感等,甚至是后背痛、牙痛、肩痛、颈部疼痛及向左上肢放射性疼痛等。

(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疼痛性质和部位类似心绞痛,但疼痛的程度更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和恐惧等症状。

(四)心力衰竭型冠心病

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心脏逐渐增大,可引起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五)猝死型冠心病

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突然死亡。在心肌梗死时,患者出现急性心脏缺血、心功能不全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最后会造成猝死。

五、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心电图检出率为30%~50%,5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表现正常。因为心脏及冠状动脉循环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时有时不易被检出异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试验,才能发现心电图的真正改变。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能达到70%。当心前区经常感到闷痛而心电图结果又提示正常时,也不能排除心脏病的存在。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有一大部分心电图正常而症状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心脏血管病变往往较为严重,多为血管的主干病变或多支血管的弥漫病变。

(二)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是一种非创伤性的冠心病检查方法,可以依据心肌局部运动状态来推断相应供血冠状动脉的病变,但心脏超声对冠状动脉本身的检测仅限定于冠状动脉近段,而且受仪器性能及医生操作技能的影响很大。此外,心肌核素扫描也是一种非创伤性的冠心病检查方法,它根据同位素在心肌吸取分布的密集程度,判断是否有相关冠状动脉供应支缺血,但对冠状动脉本身病变不具有探查能力。

(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检查快捷、准确性高、无创伤的冠心病诊断方法,由于检查费用经济,适合于冠心病的普查性诊断。CT扫描图像非常清晰,不仅可以看到血管腔的充盈情况,还能看到血管壁上的情况,对于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典型胸痛、典型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均可先采用此项检查进行筛选,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四)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明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以及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检查方法,其准确性高达95%,可以检测出其他检查方法发现不了的早期动脉硬化症。

六、冠心病的治疗
(一)常用西药

1.抗血小板药物

其作用是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但长期使用应注意预防出血,特别是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产生,削弱其屏障功能,更易导致胃肠道并发症的出现。对于胃肠道出血的高危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可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还需考虑到“氯吡格雷”抵抗现象,需早期识别,调整剂量。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和降低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和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绞痛的发作,是唯一改善症状兼有改善预后作用的药物,若无禁忌证应尽量使用。大量研究证实,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降低病死率。

临床应用的β受体阻滞剂总体原则是: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稳定,无液体潴留时,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酌情逐渐加量,做到长期维持,但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支气管哮喘等患者不宜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两者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被称为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基石,是第一类经证明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药物,推荐慢性稳定型冠心病伴左室收缩功能、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使用,禁忌证主要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妊娠、低血压、血肌酐明显升高(>265.2μ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和钾离子升高(>5mmol/L)等。

4.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具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聚集、稳定斑块等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不良事件,改善预后,已成为最重要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药物。临床常用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但应用过程中,需注意预防肝损害和肌损害。

(二)中医辨证治疗

1.心血瘀阻型

【症状】胸部刺痛或绞痛,部位固定,入夜重,或者有心慌、胸闷,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饮食疗法】以活血通络为主。可选用山楂、洋葱、大蒜、大枣、胡萝卜、枸杞子等。

2.气阴两虚型

【症状】胸闷隐痛,心慌、气短,疲倦乏力,手足心热,头晕目眩,舌质干红少津液。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可选用生脉散加减。

【饮食疗法】以益气养阴为主。可选用西红柿、麦冬、大枣、葛根、百合、山楂、天麻等。

3.痰浊壅阻型

【症状】心胸窒闷或如有物压迫,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口黏,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可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饮食疗法】以温阳豁痰为主。可选用大蒜、生姜、大枣、海带、海藻等。

4.心肾阴虚型

【症状】胸闷且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烦少寐,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质红或有紫斑,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养心安神,滋阴益肾。

【方药】可选用左归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饮食疗法】以滋养心肾为主。可选用百合、大枣、山药、土豆、山楂等。

5.阴寒凝滞型

【症状】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慌,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可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饮食疗法】以通阳散寒为主。可选用洋葱、胡萝卜、生姜、大枣、虾仁等。

6.阳气虚衰型

【症状】心慌、胸闷气短,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发绀,舌质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通阳,活血通络。

【方药】可选用桂枝附子汤加减。

【饮食疗法】以温补阳气为主。可选用大枣、羊肉、鸡肉、牛肉、生姜、鲫鱼等。

(三)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七、冠心病的预防调护
(一)合理膳食

每天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谷类250~400g,鱼、肉、蛋25~225g(鱼虾类50~100g,畜、禽肉50~75g,蛋类25~50g),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g的大豆及其制品,食用油<25g,每天饮水量至少为1 200mL。此外,需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摄入量在5g以内,还需增加钾盐摄入,每天摄入钾4.7g以上。含钾多的食物包括坚果、豆类、瘦肉及桃、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以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

(二)戒烟限酒

彻底戒烟,并远离烟草环境,避免二手烟的危害,严格控制酒精摄入。

(三)控制体重

鼓励患者通过体力活动与降低摄入热量来维持或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建议体质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 2 ,男性腰围控制在90cm以下,女性腰围控制在80cm以下。

(四)控制血压

血压≥140/90mmHg的患者,需开始给予降压治疗,血压控制目标为低于130/80mmHg。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限量饮酒,减少钠盐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注意发现并纠正睡眠呼吸暂停。

(五)调节血脂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适当增加植物固醇的摄入,增加身体活动并控制体重,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六)控制血糖

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强化体重、血压和胆固醇等风险因素的管理,无效者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长期达标。

(七)心率管理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每分钟应控制在55~60次,目前控制心率的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对使用最大耐受剂量β受体阻滞剂心率未控制或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的患者,推荐使用伊伐布雷定,它适用于窦性心律每分钟大于60次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单独应用或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八)减轻缺血

目前减轻缺血的主要药物包括3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此外,曲美他嗪可作为辅助治疗或作为传统抗缺血治疗药物不能耐受时的替代治疗。

(九)心理调适

心肌梗死对患者及家属都是一种严重打击,患者的情绪管理应贯穿冠心病康复的全程,常出现的躯体不适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轻度焦虑及抑郁的治疗以运动康复为主,症状明显者,应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病情复杂或严重时应请精神科会诊或转诊治疗。患者及家属应多参加健康教育,了解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不适症状的识别、发病后的自救、如何保护冠状动脉等,并学会自己监测血压和脉搏。同时患者应充分了解自己的疾病及其程度,有助于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懂得自我管理,提高治疗信心。

(十)睡眠管理

冠心病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失眠(<6小时)和睡眠过多(>9小时)是年龄超过35岁无心脏病史的成年人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标志之一,要早期给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建议患者学会记录睡眠日记,了解自己的睡眠行为,纠正不正确的失眠认知和睡眠习惯,在发生失眠的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短程、足量、足疗程镇静安眠药物。

(十一)调整方式

1.多晒太阳

合理、适当地晒太阳可保护心脏,因为阳光有益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有效降低血中胆固醇。一般来说,上午8~10点及下午4~6点是进行日光浴的最佳时间段,夏季炎热时要避开高温阶段。

2.食用对心脏有益的食物

选择能降低胆固醇和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苹果、牛油果、柚子、橙子、草莓)、蔬菜(花椰菜、胡萝卜、玉米、洋葱)、海鲜(蛤、蚝、牡蛎)、鱼类、大豆、坚果(核桃、花生、白果)、全谷类的面包等。

3.适当服用含铁高的食物

铁是人体不可缺失的微量元素之一,建议在一日三餐中摄入适量的含铁食物。

4.预防感冒

感冒可引起心脏病加重,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激发的人体免疫活性物质增加,沉积于血管,导致动脉硬化,诱发或加重心脏损害。

5.及时防治牙病

慢性牙病是心脏病的潜在诱因,推测可能与藏匿于牙齿中的细菌释放毒素不断侵入血循环,导致心脏组织中毒有关。因此,积极防治牙病,保持口腔卫生,也可保护心脏,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6.参加运动

有氧运动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动脉硬化,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FNOtFx3GnsBDpqXzPT9+YtoX2vM6VQgdsMw9pT3cqPT++xL1tJE/jDATYXkE+H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