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老年病的治疗及预后特点

一、老年病的治疗特征
(一)用药种类多

老年人常多病共存,往往需多种药物治疗。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患有3种慢性病,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已达51.8%。大多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多种慢性病,因此老年人已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但由于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对药物性能与药理常识的基本了解,再加上求治心切,每种病、每项化验异常都要求用药,不同科室开具不同药物,而在不同医院就诊,由于用药习惯不同,也造成用药重叠。所以,用药过多、乱用、滥用等不科学用药现象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有资料表明,住院老年患者平均用药15种,用药超过10种者达80%,同一患者一天内用药多达32种,少则4种;同一容器内静滴药物多达8种,少则2种。老年患者由于多药合用,药物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毒副作用增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二)治疗矛盾多

老年患者治疗时的矛盾较多,如抗生素控制感染与菌群失调、肝肾损害之间的矛盾,使用激素与胃肠道出血、感染扩散之间的矛盾,胃肠道出血应用止血药与诱发心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之间的矛盾等。因此,在处理老年病的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权衡利弊,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当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决定治疗方案,防止顾此失彼。

(三)依从性差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嘱执行的程度,正确判断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治疗成功有重要意义。缺乏护理人员、行动不便、记忆力差、视听能力减退、药物毒副作用等原因,可导致半数以上的老年患者不能按医嘱用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有些老年人主观意识强,习惯凭经验与直觉判断事物,固执、偏激及多疑的性格亦容易使正确的服药治疗过程受到影响。此外,多数慢性病服药时间长,治疗药物的品种、服药次数、服药时间、注意事项等过于复杂,容易使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变。因此,医务人员应尽量简化治疗程序,减少用药次数及种类,交代明确用药方法,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四)药物疗效反应不一

由于老年人个体差异大,对药物反应不一,且没有严格的同年龄相关的规律可循,因此老年患者的治疗必须坚持个体化。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代谢水平下降,耐受能力降低和个体间的差异扩大,药物易在体内蓄积,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故应强调治疗剂量的个体化。另一方面,同样的一种治疗药物,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反应不同,疗效不同,不良反应也不同。个体差异表现在同年龄的老年人用药剂量可相差数倍,使用同一药物的相同剂量时,有的老年人未奏效,而有的老年人则产生中毒反应。老年人个体间差异大是其他任何年龄组无法比拟的,这可能与老年人平素用药种类、早年对药物反应性,以及各器官老化速度、病损程度不同等相关。因此,医生在对老年患者处方用药时不能仅凭经验用药,要遵守个体化原则,要以获得最大疗效及最小不良反应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适剂量。此外,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储备功能减退,药物的预期疗效也难以估计。总的来说,老年人由于多病共存、多药合用、重要器官功能减退、受体数目及亲和力等变化,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亦发生改变。因此,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把握药物的剂量。

(五)药物不良反应多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服用规定剂量药物引起的有害或不应该出现的作用。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药性减弱,治疗的安全范围变小,使之较年轻人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一般比年轻人高2~3倍,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另外,老年患者一般用药剂量大,种类多,用药的不良反应经常在开始治疗或增加剂量后的1~2周出现。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其程度较年轻患者严重,甚则导致死亡,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同,但临床上以神经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低血压等最常见。因此,临床医生应在有明确适应证的前提下,选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及时调整用量,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减少药物对老年患者的危害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手术危险性大

在外科手术治疗中,老年患者的外科手术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由于衰老和疾病等原因使创伤、感染的应激反应降低,免疫与防御功能减弱,致脏器储备功能减退或丧失,内环境自稳机制低下,对手术和麻醉的承受能力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手术危险性增大。据统计,老年患者手术死亡率比年轻患者高2~4倍,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手术死亡率为14%,90岁以上者为29.7%,提示老年患者手术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这主要与急诊手术、术前伴随疾病及术后并发症有关。在综合医院急诊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约占一半。老年人急症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可能与老年人急症时一般状况差,伴有出血或感染,以及缺乏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有关。因此,只有充分估计老年患者手术的危险性,及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才能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另外,老年患者择期手术也应该慎重考虑,如美容手术、广泛重组牙手术、肾移植术、无严重疼痛的关节置换术,以及无症状性胆石症是中青年患者的手术指征,不是老年患者的手术适应证。老年人即使有手术指征,也必须从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出发,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这也是降低手术危险性的关键。

二、老年病的预后特点
(一)治愈率低

老年人体内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逐步发生退化和病变,可同时合并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疾病,且一个系统或一个器官本身也可同时存在多种病理改变,还存在发病快、病程短、容易发生全身衰竭的特点。总之,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减弱,机体不稳定性增高,免疫力减退,尤其是高龄患者,一旦有应激情况发生,如患感染性疾病时病情会迅速恶化,亦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极差。

(二)致残率高

老年人更容易患急性脑血管病、骨折等致残率高的疾病,包括风湿类疾病、骨关节病等,要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切实降低致残率,减少关节病对人类健康的摧残。

(三)并发症多

老年人患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很多因素的早期影响即可引起感染、水与电解质紊乱、多器官衰竭等合并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t2Kgq1mfZ6oIOWYaps0gaX2+bEJNrc2sZZAa7i2rnXcHEaQlJzRdboTBc6D6KZ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