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北部,属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总面积33 555hm 2 。由于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保护区内密林莽莽,奇峰叠嶂,山涧瀑布错落其中,还保存有大面积的原生天然林,物种起源古老,成分复杂,数量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2.4%,素有“绿色明珠”之称。
说起石门台保护区,不得不提广东含笑这个明星物种,它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邢福武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于2000年期间在石门台发现的含笑属新种,由于其四季常绿,树形紧凑,且芽、嫩枝、叶柄均密被红褐色平伏短绒毛,阳光下闪闪发亮,微风吹过,晃如红色海洋,花芳香,逐渐成为庭园绿化、盆栽观赏的植物新宠,引起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纷纷加入到此物种的研究中。
本人对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结缘于广东含笑,那是在2007年冬季,本人接到管理局黄林生科长交待的任务:到船底顶采集广东含笑种子,尝试人工繁殖。当时本人根本不清楚广东含笑的分布情况,以为是在阔叶林中寻找,如何才能找到啊?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向船底顶进发,幸运的是,凭着林业中专植物分类基础,在金矿挖掘迹地发现了大乔木型广东含笑的零星分布,之后到达木笼顶山脚,见到更多的小乔木、灌木型广东含笑分布,更加印证了本人的判断,同时颠覆了本人的认知,绝对想不到广东含笑是以小乔木、灌木型的形式集中分布于山顶阔叶矮林中,因此,只要是稍微懂点植物分类知识的人,去对地方,都能轻易辨认出广东含笑来。如今此事已经过去了10多年,但是沿途诸多从未见过的植物使本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沿着此道路一直走下去。虽然当时未能采集到广东含笑种子,但是石门台保护区后来也通过各种方式繁殖了批量的广东含笑苗木。
船底顶为保护区最高峰,海拔1 586m,沿途分布的野生植物种类可达保护区总种类的60%~70%,从联山出发需经过磨盘石山坳、罗布坑溪流、石墩窝山坳、西坑坝溪流,攀爬峭壁至金子山顶,再穿过木笼顶、高山草甸才能到达船底顶,需三上、三下山,行走12小时以上,道路崎岖难行,因此到船底顶拍摄困难重重,这也是《石门台植物1》较少收录船底顶植物种类的原因。2014年保护区在木笼顶脚设置了1 200m 2 的广东松固定样方以及广东含笑的野外调查,使得到船底顶的次数不断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在前进百鸟塘发现了广东含笑、广东松的天然分布点,而且分布很多相同的植物种类,譬如曲江远志、厚叶厚皮香、谷木叶冬青、齿叶冬青、湖广卫矛、乔木茵芋、长尾乌饭树、猴头杜鹃、南岭山矾、丫蕊花、牯岭藜芦、水玉簪、小舌唇兰、华肖菝葜等。本人为此时常前往前进百鸟塘及周边石灰岩地区,实现了不上船底顶,就能拍摄到船底顶分布的植物花、果的目标。
本书收录的植物种类,绝大部分于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间拍摄,也是因采用微距镜头、改进拍摄方法技巧后,照片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综合反映了这几年船底顶、石灰岩调查的成果,是阶段性的工作展示和总结。本书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采用哈钦松系统,收录有花或果的被子植物600余种,精选了2 300余幅精美照片,绝大部分为本人拍摄,缪绅裕教授补充了数张照片,是《石门台植物1》的续集,期望读者能更好地了解石门台植物的多样性,在向往自然、享受自然的同时,做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6月9日
前进管理站 鹿洞观测点
前进管理站 百鸟塘红珠岩观测点
锦潭管理站 金子山观测点
蝴蝶谷蝴蝶
横石塘管理站 桫椤谷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