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不同时期儿童的生理特征

养育婴儿,尤其是对于新手家长而言,是一件令人兴奋但又充满挑战的事情。面对着自己人生中的新阶段,大多数父母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当孩子从婴儿成长到成年,父母可以明显观察到孩子的外貌和智力的变化。然而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这就是器官的发育和生理的改变。这些改变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如体重、体型还有智力发育如此引人关注。但是当孩子生病需要服药时,了解孩子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在解剖学、生理结构和脏器功能方面与成人有较大差别,导致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处置过程与成人不尽相同。不同时期的儿童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儿童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不可一概而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特别要注意药物是否影响儿童内分泌、骨骼、神经系统等功能,以免造成终生伤害。根据年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未成年人细分为以下不同阶段:新生儿(0~27天);婴幼儿(28天~3周岁);儿童(3周岁~11周岁);青少年(12~17周岁)。

1.新生儿。胃酸浓度低、胃排空时间长、胃肠蠕动较慢、肠内微生物菌群较少,影响口服药的吸收;体液比例高而脂肪含量低,影响药物的分布特性;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肾脏排泄功能低于成人。肌肉含量低,末梢神经和血管仍在发育,导致肌肉注射吸收不规则、不完全;因此新生儿多选择静脉注射给药。

2.婴幼儿。胃内酸度逐渐达到成人胃液pH,胃排空速度较新生儿加快,体液比例下降,脂肪含量上升;肝脏功能日趋完善,代谢速率甚至高于成人;肾脏排泄功能在6~12个月可逐渐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和婴幼儿肾功能不完善,易发生肾毒性;皮肤表面积大、角质层薄、黏膜娇嫩,皮肤或黏膜给药易吸收,外用药要避免不良反应较强的药物,尤其是皮肤有炎症或破损时,药物的吸收会进一步增强。此外,新生儿和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药物容易进入脑组织。

3.儿童。3岁左右胃内酸度可达成人水平,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逐渐接近成人;新陈代谢旺盛,对药物的代谢清除速率可高于成人;内分泌系统不稳定,激素类药物易干扰儿童内分泌功能,影响生长发育;骨髓造血功能活跃,易受到药物影响;儿童运动系统不断生长和变化,避免应用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儿童对体内水电解质调节及平衡能力差,对影响水钠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药物敏感。

4.青少年。此时期是体格生长第二个高峰,生殖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对影响骨骼、生殖系统发育的药物敏感;由于青少年心理特殊性,还要注意精神类药物和具有成瘾性药物的使用。

不同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在出生后24个月内,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迅速增加。在婴幼儿期和儿童期,器官发育逐渐成熟,体内水分和脂肪以及蛋白质比例不断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水分占比减少,体脂增加,肝肾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这些生理因素均会影响儿童用药的效果。

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家长们常常会关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餐食的选择并及时予以调整。其实由于幼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全,不仅仅会影响对食物营养吸收的能力,还会影响对药物的吸收的过程。比如,对于3个月以内的幼儿,胃肠蠕动速度较慢,使得药物起效的速度很快。同时,新生儿肠内微生物菌群较少,使得对药物的吸收也会发生一定改变。由于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较脆弱,皮肤的破损如擦伤、湿疹和烧伤均增加涂抹在皮肤上的药物的吸收,因此当发现孩子的皮肤发生破损,在使用外用皮肤制剂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避免使用不良反应较强的药物。 WmuPkGRMaCzL68MXiL+9mY12sP4gyPiKZfLcVLWIEO54Bm6PmzcbT+Um79gNy/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