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二十四节气是以我国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等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为适应农业生产等的需要,人们通过对太阳、月亮、天气、物候等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一套“自然历法”指导生产生活,这套自然历法便是“二十四节气”。我国的节气文化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中“二至”“二分”的概念见于《尚书·尧典》;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的“十二月纪”篇中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的名称;秦汉年间有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目,《淮南子·天文篇》一书就有了和现在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名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入历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将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书以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花卉工笔画作为插图,简要介绍节气花卉的性味、归经、药用功效等,同时介绍节气养生等实用内容。人也和花一样,要懂得感应四时变化,顺时调整作息饮食。这一节气过了,我们可以期待下一节气的花开,在季节和生命的轮回中,体悟到生生不息,获得对二十四节更加深入的认知。面对人生亦如此,无论炎夏或寒冬,我们都可期待花开。

编 者 1hL3+DuZjydKI3j8mFfKQvTUnOa6TNED560soDDfAwfUAABwOjZ8Q+t9HxJwxv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